如圖,邊長為4的等邊三角形AOB的頂點O在坐標原點,點A在x軸正半軸上,點B在第一象限.一動點P沿x軸以每秒1個單位長的速度向點A勻速運動,當點P到達點A時停止運動,設點P運動的時間是t秒.將線段BP的中點繞點P按順時針方向旋轉60°得點C,點C隨點P的運動而運動,連接CP、CA,過點P作PD⊥OB于點D.
(1)填空:PD的長為______
【答案】
分析:(1)由三角形AOB是等邊三角形可以得出OB=OA=AB=4,∠BOA=∠OAB=∠ABO=60°,由PD⊥OB就可以得出∠PDO=90°,再通過解直角三角形就可以用t把PD表示出來.
(2)如圖(1)過C作CE⊥OA于E,可得△PCE∽△BPD,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質就可以CE和PE的值,從而可以表示出C的坐標.
(3)在P的移動過程中使△PCA為直角三角形分兩種情況,當∠PCA=90°或∠PAC=90°時就可以求出相對應的t值
(4)射出C點的坐標,表示出坐標的函數(shù)關系式確定C的運動軌跡的圖象為線段,再根據(jù)條件就可以求出起點的坐標和終點的坐標,運用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就可以求出其值.
解答:解:(1)∵△AOB是等邊三角形,
∴OB=OA=AB=4,∠BOA=∠OAB=∠ABO=60°.
∵PD⊥OB,
∴∠PDO=90°,
∴∠OPD=30°,
∴OD=
OP.
∵OP=t,
∴OD=
t,在Rt△OPD中,由勾股定理,得
PD=
故答案為:
(2)如圖(1)過C作CE⊥OA于E,
∴∠PEC=90°,
∵OD=
t,
∴BD=4-
t.
∵線段BP的中點繞點P按順時針方向旋轉60°得點C,
∴∠BPC=60°.
∵∠OPD=30°,
∴∠BPD+∠CPE=90°.
∴∠DBP=∠CPE
∴△PCE∽△BPD
∴
,
∴
,
,
∴CE=
,PE=
,OE=
,
∴C(
,
).
(3)如圖(3)當∠PCA=90度時,作CF⊥PA,
∴△PCF∽△ACF,
∴
,
∴CF
2=PF•AF,
∵PF=2-
t,AF=4-OF=2-
t CF=
,
∴(
)
2=(2-
t)(2-
t),
求得t=2,這時P是OA的中點.
如圖(2)當∠CAP=90°時,C的橫坐標就是4,
∴2+
t=4
∴t=
(4)設C(x,y),
∴x=2+
t,y=
,
∴y=
x-
,
∴C點的運動痕跡是一條線段(0≤t≤4).
當t=0時,C
1(2,0),
當t=4時,C
2(5,
),
∴由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得:C
1C
2=2
.
故答案為:2
.
點評:本題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勾股定理的運用,等邊三角形的性質,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旋轉的性質,兩點間的距離公式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