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已知梯形ABCD中,AD∥BC,AD=2,AB=BC=8,CD=10.
(1)求梯形ABCD的面積S;
(2)動點P從點B出發(fā),以1cm/s的速度,沿B?A?D?C方向,向點C運動;動點Q從點C出發(fā),以1cm/s的速度,沿C?D?A方向,向點A運動,過點Q作QE⊥BC于點E.若P、Q兩點同時出發(fā),當其中一點到達目的地時整個運動隨之結(jié)束,設(shè)運動時間為t秒.問:
①當點P在B?A上運動時,是否存在這樣的t,使得直線PQ將梯形ABCD的周長平分?若存在,請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②在運動過程中,是否存在這樣的t,使得以P、A、D為頂點的三角形與△CQE相似?若存在,請求出所有符合條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③在運動過程中,是否存在這樣的t,使得以P、D、Q為頂點的三角形恰好是以DQ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請求出所有符合條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分析:(1)求面積要先求梯形的高,可根據(jù)兩底的差和CD的長,在直角三角形中用勾股定理進行求解,得出高后即可求出梯形的面積.
(2)①PQ平分梯形的周長,那么AD+DQ+AP=BC+CQ+BP,已知了AD,BC的長,可以用t來表示出AP,BP,CQ,QD的長,那么可根據(jù)上面的等量關(guān)系求出t的值.
②本題要分三種情況進行討論:
一,當P在AB上時,即0<t≤8,如果兩三角形相似,那么∠C=∠ADP,或∠C=∠APD,那么在△ADP中根據(jù)∠C的正切值,求出t的值.
二,當P在AD上時,即8<t≤10,由于P,A,D在一條直線上,因此構(gòu)不成三角形.
三,當P在CD上時,即10<t≤12,由于∠ADC是個鈍角,因此△ADP是個鈍角三角形因此不可能和直角△CQE相似.
綜合三種情況即可得出符合條件的t的值.
(3)和(2)相同也要分三種情況進行討論:
一,當P在AB上時,即0<t≤8,等腰△PDQ以DQ為腰,因此DQ=DP或DQ=PQ,可以通過構(gòu)建直角三角形來表示出DP,PQ的長,然后根據(jù)得出的等量關(guān)系來求t的值.
二,當P在AD上時,即8<t≤10,由于BA+AD=CD=10,因此DP=DQ=10-t,因此DP,DQ恒相等.
三,當P在CD上時,即10<t≤12,情況同二.
綜合三種情況可得出等腰三角形以DQ為腰時,t的取值.
解答:解:(1)過D作DH∥AB交BC于H點,
∵AD∥BH,DH∥AB,
∴四邊形ABHD是平行四邊形.
∴DH=AB=8;BH=AD=2.
∴CH=8-2=6.
∵CD=10,
∴DH2+CH2=CD2∴∠DHC=90°.
∠B=∠DHC=90°.
∴梯形ABCD是直角梯形.
∴SABCD=(AD+BC)AB=×(2+8)×8=40.

(2)①∵BP=CQ=t,
∴AP=8-t,DQ=10-t,
∵AP+AD+DQ=PB+BC+CQ,
∴8-t+2+10-t=t+8+t.
∴t=3<8.
∴當t=3秒時,PQ將梯形ABCD周長平分.
②第一種情況:0<t≤8若△PAD∽△QEC則∠ADP=∠C
∴tan∠ADP=tan∠C==
=,∴t=
若△PAD∽△CEQ則∠APD=∠C
∴tan∠APD=tan∠C==,∴=
∴t=
第二種情況:8<t≤10,P、A、D三點不能組成三角形;
第三種情況:10<t≤12△ADP為鈍角三角形與Rt△CQE不相似;
∴t=或t=時,△PAD與△CQE相似.

③第一種情況:當0≤t≤8時.過Q點作QE⊥BC,QH⊥AB,垂足為E、H.
∵AP=8-t,AD=2,
∴PD==
∵CE=t,QE=t,
∴QH=BE=8-t,BH=QE=t.
∴PH=t-t=t.
∴PQ==,DQ=10-t.
Ⅰ:DQ=DP,10-t=,
解得t=8秒.
Ⅱ:DQ=PQ,10-t=
化簡得:3t2-52t+180=0
解得:t=,t=>8(不合題意舍去)
∴t=
第二種情況:8≤t≤10時.DP=DQ=10-t.
∴當8≤t<10時,以DQ為腰的等腰△DPQ恒成立.
第三種情況:10<t≤12時.DP=DQ=t-10.
∴當10<t≤12時,以DQ為腰的等腰△DPQ恒成立.
綜上所述,t=或8≤t<10或10<t≤12時,以DQ為腰的等腰△DPQ成立.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梯形的性質(zhì)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等知識點,要注意(2)中要根據(jù)P,Q的不同位置,進行分類討論,不要漏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9、如圖,已知梯形ABCD中,AD∥BC,BE平分∠ABC,BE⊥CD,∠A=110°,AD=3,AB=5,則BC的長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設(shè)△A1B1C1的面積是S1,△A2B2C2的面積為S2(S1<S2),當△A1B1C1∽△A2B2C2,且0.3≤
S1S2
≤0.4
時,則稱△A1B1C1與△A2B2C2有一定的“全等度”.如圖,已知梯形ABCD,AD∥BC,∠B=30°,∠BCD=60°,連接AC.
(1)若AD=DC,求證:△DAC與△ABC有一定的“全等度”;
(2)你認為:△DAC與△ABC有一定的“全等度”正確嗎?若正確,說明理由;若不正確,請舉出一個反例說明.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在△ABC中,∠B=90°,AB=28cm,BC=28cm,點P從點A開始沿AB邊向點B以3cm/s的速度移動,點Q從點B開始沿BC邊向點C以1cm/s的速度移動,P,Q分別從A,B同時出發(fā),當其中一精英家教網(wǎng)點到達終點時,另一點也隨之停止.過Q作QD∥AB交AC于點D,連接PD,設(shè)運動時間為t秒時,四邊形BQDP的面積為s.
(1)用t的代數(shù)式表示QD的長.
(2)求s關(guān)于t的函數(shù)解析式,并求出運動幾秒梯形BQDP的面積最大?最大面積是多少?
(3)連接QP,在運動過程中,能否使△DPQ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07•遂寧)如圖,已知等腰△ABC的面積為4cm2,點D、E分別是AB、AC邊的中點,則梯形DBCE的面積為
3
3
 c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

(1)如圖①,△ABC中,D是BC中點,連接AD,直接回答S△ABD與S△ADC相等嗎?
相等
相等
(S表示面積);
應(yīng)用拓展
(2)如圖②,已知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點,連接DE、EC,試利用上題得到的結(jié)論說明S△DEC=S△ADE+S△EBC
解決問題
(3)現(xiàn)有一塊如圖③所示的梯形試驗田,想種兩種農(nóng)作物做對比實驗,用一條過D點的直線,將這塊試驗田分割成面積相等的兩塊,畫出這條直線,并簡單說明另一點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