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AB、CD是兩條線段,M是AB的中點,S△DMC、S△DAC、S△DBC分別表示△DMC、△DAC、△DBC的面積.當AB∥CD時,則有S△DMC=
S△DAC+S△DBC2

(1)如圖2,M是AB的中點,AB與CD不平行時,作AE、MN、BF分別垂直DC于E、N、F三個點,問結論①是否仍然成立?請說明理由.
(2)若圖3中,AB與CD相交于點O時,問S△DMC、S△DAC和S△DBC三者之間存在何種相等關系?試證明你的結論.
精英家教網(wǎng)
分析:(1)先看題中給出的條件為何成立,由于三角形ADC,DMC,DBC都是同底,而由于AB∥DC,因此高相等,就能得出題中給出的結論,那么本題也要用高來求解,過A,M,B分別作BC的垂線AE,MN,BF,AE∥MN∥BF,由于M是AB中點,因此MN是梯形AEFB的中位線,因此MN=
1
2
(AE+BF),三個三角形同底因此結論①是成立的.
(2)本題可以利用AM=MB,讓這兩條邊作底邊來求解,三角形ADB中,小三角形的AB邊上的高都相等,那么三角形ADM和DBM的面積就相等(等底同高),因此三角形OAD,OMD的和就等于三角形BMD的面積,同理三角形AOC和OMC的面積和等于三角形CMB的面積.根據(jù)這些等量關系即可得出題中三個三角形的面積關系.
解答:精英家教網(wǎng)解:(1)當AB和CD不平行時,結論①仍然成立.
如圖,由已知,可得AE、BF和MN兩兩平行,
∴四邊形AEFB是梯形.
∵M為AB的中點,
∴MN是梯形AEFB的中位線.
∴MN=
1
2
(AE+BF).
∴S△DAC+S△DBC=
1
2
DC•2MN=2S△DMC,
∴S△DMC=
S△DAC+S△DBC
2


(2)∵M為AB的中點,
∴S△ADM=S△BDM,S△ACM=S△BCM,
∴S△DCM=S△MOD+S△MOC
=(S△AMD-S△AOD)+(S△AMC-S△AOC
=(S△BDM+S△BCM)-(S△AOD+S△AOC
=(S△DBC-S△DMC)-S△DAC,
∴2S△DCM=S△DBC-S△DAC,
∴S△DMC=
S△DBC-S△DAC
2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梯形中位線定理的應用,根據(jù)中位線或中點得出三角形的底相等或高成比例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3、如圖,直線AB,CD是一條河的兩岸,并且AB∥CD,點E為直線AB,CD外的一點,為了過E作河岸CD的平行線,只需作岸AB的平行線即可,其理由是
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幾何模型:
條件:如圖,A、B是直線l同旁的兩個定點.
問題:在直線l上確定一點P,使PA+PB的值最。
方法:作點A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A,連接A′B交l于點P,則PA+PB=A′B的值最。ú槐刈C明).
模型應用:
(1)如圖1,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2,E為AB的中點,P是AC上一動點.連接BD,由正方形對稱性可知,B與D關于直線AC對稱.連接ED交AC于P,則PB+PE的最小值是
5
5
;
(2)如圖2,⊙O的半徑為2,點A、B、C在⊙O上,OA⊥OB,∠AOC=60°,P是OB上一動點,求PA+PC的最小值;
(3)如圖3,AB、CD是半徑為5的⊙O的兩條弦,AB=8,CD=6,MN是直徑,AB⊥MN于點E,CD⊥MN于點F,P為EF上的任意一點,求PA+PC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1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四邊形》(03)(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1•安徽)如圖1,AB、CD是兩條線段,M是AB的中點,S△DMC、S△DAC、S△DBC分別表示△DMC、△DAC、△DBC的面積.當AB∥CD時,則有S△DMC=
(1)如圖2,M是AB的中點,AB與CD不平行時,作AE、MN、BF分別垂直DC于E、N、F三個點,問結論①是否仍然成立?請說明理由.
(2)若圖3中,AB與CD相交于點O時,問S△DMC、S△DAC和S△DBC三者之間存在何種相等關系?試證明你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1年安徽省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1•安徽)如圖1,AB、CD是兩條線段,M是AB的中點,S△DMC、S△DAC、S△DBC分別表示△DMC、△DAC、△DBC的面積.當AB∥CD時,則有S△DMC=
(1)如圖2,M是AB的中點,AB與CD不平行時,作AE、MN、BF分別垂直DC于E、N、F三個點,問結論①是否仍然成立?請說明理由.
(2)若圖3中,AB與CD相交于點O時,問S△DMC、S△DAC和S△DBC三者之間存在何種相等關系?試證明你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