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邢臺二模)規(guī)律:
如圖1,直線m∥n,A、B為直線n上的點,C、P為直線m上的點.如果A、B、C為三個定點,點P在m上移動,那么無論點P移動到何位置,△ABP與△ABC的面積總相等,其理由是
同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同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應用:
(1)如圖2,△ABC和△DCE都是等邊三角形,若△ABC的邊長為1,則△BAE的面積是
3
4
3
4

(2)如圖3,四邊形ABCD和四邊形BEFG都是正方形,若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4,求△ACF的面積.
(3)如圖4,五邊形ABCDE和五邊形BFGHP都是正五邊形,若正五邊形ABCDE的邊長為a,求△ACH的面積(結果不求近似值).
分析:因為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與高乘積的一半,而兩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所以根據(jù)題意知△PAB和△ABC是同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它們的面積相等.
(1)先根據(jù)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得出∠BAC=∠DCE=60°,再由平行線的判定得出AB∥CE,然后根據(jù)規(guī)律:同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得出△BAE的面積等于△ABC的面積;
(2)連接BF,先根據(jù)正方形的性質得出∠BAC=∠BFE=45°,再由平行線的判定得出AC∥BF,然后根據(jù)規(guī)律:同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得出△ACF的面積等于△ABC的面積;
(3)連接BH,先根據(jù)正五邊形的性質得出∠ABC=∠P=108°,AB=BC,BP=PH,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得出∠ACB=∠PBH=36°,然后由平行線的判定得出AC∥BH,從而根據(jù)規(guī)律:同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得出△ACH的面積等于△ABC的面積.
解答:解:由題意可得,無論P點移動到任何位置總有△PAB與△ABC的面積相等.
理由是同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1)∵△ABC和△DCE都是等邊三角形,
∴∠BAC=∠DCE=60°,
∴AB∥CE,
∴△BAE的面積=△ABC的面積=
3
4


(2)連接BF.
∵四邊形ABCD和四邊形BEFG都是正方形,
∴∠BAC=∠BFE=45°,
∴AC∥BF,
∴△ACF的面積=△ABC的面積=
1
2
×正方形ABCD的面積=8;

(3)連接BH.
∵五邊形ABCDE和五邊形BFGHP都是正五邊形,
∴∠ABC=∠P=108°,AB=BC,BP=PH,
∴∠ACB=∠PBH=36°,
∴AC∥BH,
∴△ACH的面積=△ABC的面積=
1
2
a2sin72°.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等邊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的性質及面積公式,屬于數(shù)形結合題.都是根據(jù)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求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0•邢臺二模)計算a2-2a2的結果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0•邢臺二模)下列圖形中,軸對稱圖形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0•邢臺二模)已知∠A=30°,則∠A的補角等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0•邢臺二模)如圖,已知⊙O的直徑AB與弦AC的夾角為31°,過C點的切線PC與AB的延長線交于點P,則∠P等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0•邢臺二模)如圖,在菱形ABCD中,AB=10,∠ABC=60°.點Q從點D出發(fā)沿折線DC→CA→AB以每秒3個單位長的速度勻速運動;點P從點B沿BC以每秒1個單位長的速度勻速運動,射線PK隨點P移動,保持與BC垂直,且交折線AB-AC于點E,交直線AD于點F,當點Q運動到點B時,停止運動,點P也隨之停止.P、Q兩點同時出發(fā),設Q運動的時間為t(s).
(1)當t為何值時,BP=AF?
(2)當t為何值時,QE⊥AB?
(3)設直線PK掃過菱形ABCD的面積為S,試求S和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4)當Q在線段CD上運動時,請直接寫出△PQF為等腰三角形時t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