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zhì)量相等、初溫相同的甲、乙兩種不同液體,分別用兩個完全相同的加熱器加熱,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根據(jù)圖線,比較兩液體的比熱容
A.甲液體比熱容大B.乙液體比熱容大
C.兩種液體比熱容一樣大D.無法判斷
B

試題分析:使用完全相同的加熱器,如果加熱相同的時間,則放出的熱量相同,即甲乙吸熱相等,如下圖所示,甲的溫度從10℃升高到42℃,升高了32℃,乙的溫度由10℃升高到23℃,升高了13℃,,甲乙質(zhì)量相等,根據(jù)可知,,選項B是正確的。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小明將1kg溫度為10℃的水加熱到90℃時,需要吸收       J的熱量,這相當于完全燃燒
      m3的天然氣放出的熱量..[c=4.2×103J/(kg?℃),天然氣的熱值為8×107J/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是探究焦耳定律的實驗裝置,除了燈絲電阻R>R外,其余條件均相同。開關(guān)閉合,電路接通后,下列對甲、乙兩瓶的對比分析和判斷,正確的是
A.因為通過兩電阻絲的電流相等,所以兩電阻絲兩端的電壓相等
B.因為通過乙瓶電阻絲的電流大,所以乙瓶的溫度計示數(shù)變化快
C.因為甲瓶中煤油的比熱容要小,所以甲瓶的溫度計示數(shù)變化快
D.因為甲瓶中電阻絲產(chǎn)生的熱量多,所以甲瓶的溫度計示數(shù)變化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夏天,人們喜歡到海邊度假。白天,海風拂面,帶來絲絲涼意,夜間卻不會很涼。而沙漠的夏天晝夜溫差可達50℃。對這種現(xiàn)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太陽照射沙漠地區(qū)的時間較長B.海邊有風而沙漠地區(qū)可能沒有
C.海水的比熱容比沙石的比熱容大D.太陽直射沙漠地區(qū),斜射海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某鍋爐用1.0 t煤可燒開水20t(進鍋水溫20°),請計算該鍋爐的熱效率。(煤的熱值2.9×107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兩個相同的容器分別裝滿了質(zhì)量相等的兩種液體。用同一熱源分別加熱,液體溫度與加熱時間關(guān)系如圖所示       
A.甲液體的比熱容大于乙液體的比熱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溫度,兩液體吸收熱量相同
C.加熱相同的時間,甲液體吸收的熱量大于乙液體吸收的熱量
D.加熱時間相同,甲液體升高的溫度大于乙液體升高的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汽車發(fā)動機一般是柴油機或汽油機,它把燃料燃燒放出的________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完全燃燒0.1kg的汽油能夠獲得_______J的能量;(汽油的熱值為4.6×107J/kg)汽車發(fā)動機常用循環(huán)流動的水來幫助它散熱,主要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較大的特點。小明同學閱讀了汽車發(fā)動機的說明書后,將內(nèi)燃機的能量流向制成如圖所示的圖表,請根據(jù)給出的信息,計算該內(nèi)燃機的效率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6分)右表是小明家電熱水壺的銘牌。使用該電熱器將1Kg水從20℃加熱到100℃,正常工作情況下,實際用時7分鐘,求(1)水吸收的熱量是多少?如果這些熱量由熱值為4.2×107J/kg的煤氣獲得,至少要燃燒多少kg煤氣?(2)電熱水壺加熱水的效率!瞔=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在做“比較不同液體吸熱能力”的實驗時,使用相同的電加熱器給液體甲和乙加熱。

液體
次數(shù)
質(zhì)量m/kg
升高的溫度△t/℃
加熱的時間t/min

1
0.1
5
1
2
0.1
10
2
3
0.2
10
4

4
0.1
10
1
5
0.1
20
2
6
0.2
20
4
(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實驗數(shù)據(jù),某同學認為:加熱相同的時間時,乙升高的溫度高一些,這說明乙吸收的熱量多一些。這位同學的判斷是否正確?         請說明理由: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同種物質(zhì)升高相同溫度時,物質(zhì)的      越大,吸收的熱量就越  。(選填:“多”或“少”)
(3)通過比較第2、4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          的吸熱能力更強(選填“甲”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