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是指聲音的( 。
A.響度大B.音調(diào)高C.音色美D.時間長

分析 物理學中把人耳能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響度的大小與聲音的振幅有關(guān),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

解答 解:“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是說由于聲音太大而對周圍造成影響,所以這里是指聲音的響度大.
故選A.

點評 此題要結(jié)合聲音的特征響度定義進行分析解答,注意與其它特征的區(qū)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一節(jié)蓄電池的電壓是( 。
A.1.5VB.2VC.110VD.22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將同一個小球分別放在三個裝有不同液體的容器中,小球所處的狀態(tài)如圖所示,甲球懸浮,乙球漂浮,丙球沉底.則能夠表示液體對容器底部增加的壓力之間的關(guān)系的是( 。
A.△F=△F>△FB.△F>△F>△FC.△F<△F<△FD.△F>△F=△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體積1×10-33的塑料塊浸沒在水中,塑料塊受到水的浮力為9.8牛,若塑料塊的重力為10牛,則它受到重力與浮力的合力為0.2牛,方向豎直向下,若該塑料塊漂浮于密度為1.1×103千克/米3的鹽水中,它受到鹽水的浮力為10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小明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1)實驗時,小明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并使木塊作勻速直線運動.這樣做的目的是拉力與摩擦力平衡,則摩擦力與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小相等.實驗時,小明記錄的部分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序號木塊放置
情況
木板表面情況壓力/N彈簧測力計
示數(shù)/N
1平放木板61.2
2平放木板81.6
3平放木板102.0
4平放木板上鋪棉布61.8
5平放木板上鋪毛巾63.0
(2)a.分析序號1、2、3三組數(shù)據(jù)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有關(guān).滑動摩擦力f大小與接觸面所受壓力F大小的關(guān)系式是f=0.2F.
b.如要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guān)系,應選序號為1、4、5三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3)在表格對應的第3次實驗時,當把拉力增大到3N時,木塊和木板之間的摩擦力為2 N.
(4)小明在實驗時還發(fā)現(xiàn):在木塊沒有被拉動時,彈簧測力計也有示數(shù),且示數(shù)會變化.他請教老師,知道可用F-t圖象表示拉力隨時間的變化情況.若某次實驗開始拉動木塊直到木塊勻速滑動的F-t圖象如圖2所示,其中0~4s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分析圖象可知:要使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至少要用2.3N的水平拉力拉木塊;如果實驗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N,關(guān)于物體對應的運動狀態(tài)的判斷,正確的是C
A.靜止    B.勻速直線運動   C.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甲、乙兩物體的質(zhì)量之比是4:1,若已知乙的重力是50N,則甲的重力是200N,甲的質(zhì)量是20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根據(jù)題目要求畫圖:
(1)小紅用15N的力拉著行李箱向右行走,拉力的方向與水平成30°角,請畫出行李箱所受拉力的示意圖.
(2)懸掛的小球向左擺動到圖2中所示位置,請畫出此時小球受重力的示意圖.
(3)物體靜止在斜面上,請畫出物體受到支持力和物體對斜面壓力的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2008年春天的大雪造成很多房屋垮塌,小明想知道屋頂?shù)难┑降子卸嘀,他找來器材進行了測量:
(1)①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空杯子重力為0.4N;②將杯子里裝滿水,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總重,如圖為2.4N,③將杯子里裝滿雪的樣品,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總重為1.2N.杯中雪的樣品質(zhì)量是0.08kg,體積是2×10-4m3,雪的樣品密度是O.4×103kg/m3
(2)若屋頂面積為100m2,雪的厚度為30cm,則屋頂雪的總重力是1.2×105N.(g=10N/kg,ρ=1.0×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小明穿的籃球鞋上面標注著鞋的尺碼為“41碼“,表示其長度約為25.5cm;他家的空調(diào)連續(xù)正常制冷60min,消耗的電能為2.1kW•h.(填上正確的單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