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是小明與小強(qiáng)同學(xué)探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方案.

(1)在實驗中“同樣條件”是指同一        、同一       、同一       ;“不同條件”是指                   

(2)小車在三種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運動距離不等,說明了                          

(3)有此實驗推理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                                 .



小車;斜面;高度;不同材料的水平表面;小車在不同材料表面上受到的摩擦阻力不同;阻力越小,小車滑行的距離就越長,如果表面光滑到一點阻力都沒有,小車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一直運動下去。

【解析】

(1)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實驗中要探究的是阻力大小對小車運動情況的影響,因此,“同樣條件”是指同一小車、同一斜面、同一高度,這樣才能保證小 車在到達(dá)水平面時的初速度是相同的;“不同條件”是指不同材料的水平表面,這是為了通過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改變摩擦阻力的大;

(2)從實驗中可以看出,小車在越光滑的表面上,滑行的距離越遠(yuǎn),速度減小得越慢,這說明,不同的材料表面對小車的摩擦阻力是不同的;

(3)由此實驗的現(xiàn)象可進(jìn)一步進(jìn)行推理,阻力越小,小車滑行的距離就越長,如果表面光滑到一點阻力都沒有,小車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一直運動下去。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9全國初中應(yīng)用物理知識競賽復(fù)賽題)小胖同學(xué)在暑假期間參加了農(nóng)村電網(wǎng)改造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中電工所挖的埋水泥電線桿的坑引起了小胖的興趣?拥男螤钊鐖D5所示,從地面上看,坑基本上是一個長方形,其寬度僅比電線桿的粗端直徑稍大一點,坑中沿長方形的長邊方向有一從地面直達(dá)坑底的斜坡。請你回答:

(1).為什么要挖成圖5所示的深坑,而不挖成圖6甲所示的僅比電線桿略粗一點的圓筒狀深坑,或者如圖6乙、丙所示的那種大口徑的方形或圓形的深坑?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2).通過計算對比分析:如果將這種水泥電線桿分別埋入圖5、圖6甲所示的坑中。則把水泥電線桿放到坑口適當(dāng)位置后,在豎起水泥電線桿的過程中,抬起水泥電線桿的細(xì)端至少分別需要多大的力?已知這種坑深2.0m,寬0.3m,地面處坑口長2.3m,坑底長0.3m。水泥電線桿的質(zhì)量為600kg,長10.0m,粗端直徑0.25m,其重心距粗端4.0m。(取g =10N/kg)

(3).在上述兩種情況下,豎起水泥電線桿的過程中,人們對水泥電線桿至少分別要做多少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探究壓力作用的效果與那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利用了兩個相同的木塊和一塊海綿,如圖所示。

(1)實驗中通過觀察 來比較壓力作用的效果;

(2)對比甲、乙兩圖,可以得出: ;

(3)對比 兩圖,可以得出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4)對比甲、丁兩圖,得出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無關(guān)。你認(rèn)為是否正確,并敘述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是“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裝置圖。

(1)實驗前為方便測量力臂長度,應(yīng)將杠桿調(diào)節(jié)到          平衡,如果杠桿的左端向下傾斜,平衡螺母應(yīng)向          端調(diào)節(jié)。

(2)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收集多組數(shù)據(jù)的目的是        ;實驗得到的結(jié)論是           (用字母符號表示)。

實驗次數(shù)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0.5

10

1

5

2

0.5

15

1.5

5

3

1.5

20

3

10

4

2

20

4

10

(3)圖中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每個鉤碼受到的重力是0.5N,則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的拉力是           N;拉著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并保持杠桿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小剛為了探究:壓強(qiáng)可能與受力面積和壓力的大小有關(guān),找到了下面器材:規(guī)格相同的兩塊海綿、三本字典.設(shè)計了下面的實驗:圖甲海綿平放在桌面上;圖乙海綿上平放一本字典;圖丙海綿上疊放兩本字典;圖丁海綿上立放一本字典;圖戊一本字典平放在桌面上.

(1)通過圖甲、乙,可以得出:力能使物體發(fā)生________,小剛是根據(jù)________來比較壓強(qiáng)的.

(2)通過圖乙、丙,可以得出:在________一定時,________越大,壓強(qiáng)越大.

(3)通過觀察圖________兩圖后得出: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qiáng)越大.

(4)設(shè)圖乙中字典對海綿的壓強(qiáng)是p,圖戊中字典對桌面的壓強(qiáng)是p,則p________p.(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是“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裝置.

(1)實驗中為了保證        不變,應(yīng)始終使用同一個小球;

(2)讓小球A從不同的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是為了研究小球到達(dá)水平面時動能的大小是否與        有關(guān);

(3)實驗中通過比較物塊B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擊的        來比較小球A到達(dá)水平面時動能的大;

(4)實驗表明,質(zhì)量相同時,小球的速度越大,動能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剛騎車時發(fā)現(xiàn),不踩踏腳板,自行車也能滑行一段距離,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嘗試后猜想:自行車滑行的距離可能與道路表面的粗糙程度和自行車的初速度有關(guān).為檢驗自己的猜想,他在水平木板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實驗,并用毛巾、棉布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1)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表面滑行距離與小球初速度的關(guān)系,小剛先后將小球從斜面 (選填“相同”或“不同”)高度處釋放,記錄小球在 (選填“相同”或“不同”)表面上滑行到靜止的距離,三次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

(2)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表面滑行距離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guān)系,小剛將先后將小球從斜面上的 (選填“相同”或“不同”)高度處釋放,三次實驗中小球最后靜止時如圖所示:

(3)綜合以上(1)(2)兩次實驗,可以得出結(jié)論:自行車的初速度越大,道路表面越光滑,自行車滑行的距離越 。

(4)小剛發(fā)現(xiàn),本實驗的裝置、做法與探究影響動能大小因素實驗的裝置、做法有相似之處,結(jié)論可能也有相通之處.你認(rèn)為實驗(1)能否用于探究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guān)系? 。實驗(2)能否用于探究動能大小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古詩詞《浪淘沙》中寫到:“滿眼風(fēng)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詩人描述“山是運動的”是選用哪個物體作為參照物(  )

A.船     B.山     C.河岸     D.樹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學(xué)而思杯競賽題)開關(guān)閉合后,L1L2兩盞燈均發(fā)光,甲、乙、丙是三個電表,請?zhí)畛黾、乙、丙分別是電壓表還是電流表?并寫出相對應(yīng)情況下L1、L2兩燈是串聯(lián)還是并聯(lián)?(有幾種情況寫幾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