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2.下列關于內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塊0℃的冰融化成0℃的水,內能增加
B.物體機械能大,內能不一定大
C.熱量總是由內能大的物體傳遞給內能小的物體
D.物體吸收熱量,內能一定會增加

分析 (1)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大,溫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變;
(2)熱量總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傳遞到溫度低的物體;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是一個狀態(tài)量,熱量描述了物體發(fā)生熱傳遞時,傳遞能量的多少,不能說物體含有多少熱量;

解答 解:A、一塊0℃的冰融化成0℃的水,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故A正確;
B、物體具有機械能的大小與物體內能的大小無直接關系.物體機械能的大小,對其內能大小沒有影響,故B正確;
C、熱量總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傳遞到溫度低的物體,故C錯誤;
D、物體吸收熱量,但同時對外做功,內能不一定會增加,選項D錯誤.
故選:AB.

點評 主要考查了內能與機械能的區(qū)別.內能是與分子運動相對應的能量,機械能是與整個物體的機械運動相對應的能量;物體總是具有內能,但不一定總是具有機械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如圖是四個熱學實驗.請在下面空格處用字母表示相關實驗:
(1)說明做功和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內能的是D、B.
(2)說明分子之間有作用力的是A;說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運動的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如圖所示,喇叭在“唱歌”,看到紙盒上的紙屑跳動,這個現(xiàn)象說明喇叭發(fā)聲時,紙盒在不停地振動,太空中,當宇航員在飛船外工作時,他們之間即使靠得很近也無法直接交談,而只能通過無線電設備交流,這是因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一物體沿某一方向做直線運動,第1s內向前運動了3m,第2s內向前運動了5m,第3s內向前運動了7m.物體在前2s內的平均速度和第3s內的平均速度分別是(  )
A.4m/s,7m/sB.4m/s,5m/sC.5m/s,5m/sD.5m/s,7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如圖所示,用尺子作樂器探究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使鋼尺每次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實驗發(fā)現(xiàn):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越長振動越慢,發(fā)出聲音的音調越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越短振動越快,發(fā)出聲音的音調越高.由此可得出結論:音調的高低與振動的快慢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某小組利用帶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車和數(shù)值鐘“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如圖所示,圖中顯示的是他們測量過程中的小車在A、B、C三個位置及其對應時間的情形,顯示時間的格式是“時:分:秒”.

(1)該實驗是根據公式v=$\frac{s}{t}$進行測量的.所用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坡度較緩(填“陡”或“緩”)些.
(3)請根據圖中所給信息回答:sBC=5.00cm,tBC=1s,vAC=0.03m/s.
(4)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導致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填“大”或“小”).
(5)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小車全程是做變速運動運動,因為小車前段路程運動慢、后段路程運動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某同學用在學習長度測量時,物理老師叫該同學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進行測量,他用同一把刻度尺對同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5次測量,結果如下:18.32cm、18.34cm、18.345cm、18.35cm、18.75cm,則該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
A.18.34cmB.18.35cmC.18.429cmD.18.4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如圖所示的是一把既能吹冷風、又能吹熱風的電吹風的簡化電路圖,其中A是吹風機,B是電熱絲(通電時發(fā)熱).若只閉合開關S2,吹出的是冷風,若S1、S2都閉合時,吹出的是熱風(填“冷”或“熱”),此時電熱絲B與吹風機A是并聯(liá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如圖所示,是小明制作的“會跳的卡片”,用手把它反過來平壓在桌面上,使橡皮筋伸長,迅速松手后,卡片就會彈跳起來.圖中A為內表面,B為外表面,實驗時應把A面緊貼桌面,卡片彈起來的過程中,橡皮筋的彈性勢能會轉化為卡片的動能,使卡片能向上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