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分別表示物質三種狀態(tài)的分子模型結構圖,則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

A.從甲到乙的過程叫熔化,需要放熱
B.從甲直接到丙的過程叫升華,需要放熱
C.從乙到丙的過程叫液化,需要放熱
D.從丙直接到甲的過程叫凝華,需要放熱

D

解析試題分析:由圖得:三種狀態(tài)分別為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
物態(tài)變化中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和升華;放熱的有:凝固、液化和凝華.
A.從甲到乙的過程叫熔化,需要吸熱,故A錯誤;
B.從甲直接到丙的過程叫升華,需要吸熱,故B錯誤;
C.從乙到丙的過程叫汽化,需要吸熱,故C錯誤;
D.從丙直接到甲的過程叫凝華,需要放熱,D正確。
故選D。
考點:物態(tài)變化過程及其吸放熱特點。
點評:對于物態(tài)變化的題目,關鍵是正確掌握概念,知道變化的過程及吸熱、放熱的特點,一般題目比較簡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8、(1)圖中木塊的長度是
1.90
cm;圖中電能表的示數(shù)是
931.6
kWh

(2)要想測出小燈泡的功率,需要的器材有
電源,滑動變阻器、導線、開關,電流表、電壓表、小燈泡

(3)了解到“重力勢能”知識的小東同學,想用身邊的器材(鉛球),來探究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其探究程序如下:
①猜想: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a、重力勢能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b、重力勢能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高度有關
②實驗提供的實心鉛球有2kg、2kg、3kg各一個,細沙(足夠多)、刻度尺、兩個相同大紙盒,請你利用上述器材,幫他設計實驗方案、驗證猜想、完成實驗步驟:
A、將適量的沙子放進大紙盒里撥平;
B、取質量為
2kg,3kg
的鉛球各一個,將兩球分別對準紙盒位置提高到相同高度然后放手,用刻度尺量出鉛球所砸沙坑的深度進行比較;
C、取質量為
2㎏,2㎏
的鉛球各一個,將兩球分別對準紙盒位置提高到不同高度然后放手,用刻度尺量出鉛球所砸沙坑的深度進行比較.
③通過對該實驗的探究,B步驟得到的結論是:重力勢能跟
質量
有關;C步驟得出的結論是:重力勢能跟
高度
有關.
④兩盞完全相同的燈L1、L2接在電壓為6V的電源上都能發(fā)光,現(xiàn)要判斷L1、L2的連接方式.(請完成下表)
條件 判斷方法 L1、L2的連接方式
不使用任何儀器 方法一:取下一盞燈,若另一盞燈仍能發(fā)光
聯(lián)
方法二:取下一盞燈,若另一盞燈不發(fā)光
聯(lián)
給一只電壓表及
若干導線
方法一:用導線把電壓表并在某盞燈的兩端,
若電壓表示數(shù)是3V
聯(lián)
方法二:用導線把電壓表并在某盞燈的兩端,
若電壓表示數(shù)是6V
 
聯(lián)
⑤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研究物塊受到液體的浮力.彈簧測力計吊著物塊在空氣中稱時,讀數(shù)為3N;當把物塊浸沒在煤油中稱時,讀數(shù)為2.5N,此時物塊受煤油的浮力為
0.5
N.當把物塊浸沒在水中稱時,讀數(shù)為
小于
2.5N(大于/小于/等于).由此可得出結論: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跟
液體密度
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天河區(qū)二模)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實驗中,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同一滑輪組分別做了三次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實驗次數(shù) 鉤碼重/N 鉤碼上升的距離/cm 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N 彈簧測力計上升的距離/cm 機械效率
1 2 8 0.8 24 83.3%
2 4 5 1.5 15
3 6 10 90.9%
(1)在表中的①、②、③空格處填上適當?shù)臄?shù)據(jù);(機械效率用百分數(shù)表示,保留一位小數(shù))
(2)在實驗操作中應豎直向上
勻速
勻速
拉動彈簧測力計;
(3)從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輪組,
提高被提升的物重
提高被提升的物重
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如圖所示
(1)小花同學連續(xù)三次讓質量為m的鐵球A從相同高度為h的斜面上由靜止釋放,撞擊位置相同的同一物塊,測出
木盒被撞擊距離
木盒被撞擊距離
的大小,分別為:13.5cm、13.1cm、15.3cm,并記錄
13.3
13.3
cm為實驗數(shù)據(jù).這個數(shù)值
不是
不是
(選填“是”或“不是”)鐵球的動能,它定性表示
鐵球A的動能大小
鐵球A的動能大小

(2)小花同學又用一個質量為M的鋼球B繼續(xù)實驗,目的是為了探究動能的大小與
質量
質量
有關,這要求小花同學在實驗中讓鋼球從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由靜止下滑.
(3)在實驗中,斜面的作用是
控制物體到達斜面底部的運動速度
控制物體到達斜面底部的運動速度
.如果小花同學在第二次實驗時斜面傾斜程度發(fā)生變化,那么他的第一次實驗數(shù)據(jù)將
不可用
不可用
(選填“可用”或“不可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朝陽)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著A、B、C三個木塊,它們的密度均為ρ,高度均為h,對桌面的壓強分別用pA、pB、pC表示.A為圓柱體,B、C均為圓臺形,A、B、C的上、下橫截面積分別為:S、S;S′、S;S、S′;已知S>S′.
(1)證明:pA=ρgh.
(2)猜想:pA、pB、pC大小順序關系(直接寫出結果,不需推導)
(3)描述固體物塊對支持面壓強可用ρgh計算的前提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的機械效率,每個鉤碼的質量為m,O為支點.
(1)他將2只鉤碼懸掛在B點,在A點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拉力為F1,測得A、B兩點上升的高度分別為h1、h2,則此次杠桿的機械效率為η=
 
.(用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2)他將2只鉤碼懸掛在C點,在A點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C點上升高度與第一次相同,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
 
(選填“>”、“=”或“<”)F1,此次彈簧測力計做的功將
 
(選填“>”、“=”或“<”)第一次做的功.
(3)如果他想探究杠桿機械效率與物重的關系,在上述(1)實驗基礎上,接下來他應將3只鉤碼懸掛在
 
點(填“B”或“C”),并使鉤碼上升
 
高度(填“相同”或“不同”),測出拉力和A點移動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