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如圖甲所示的電路中,電壓表V1和V2的示數(shù)之比為1:3,若將電阻R1、R2改接為如圖乙所示的電路,則電流表A1、A2的示數(shù)之比為2:3,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R1、R2消耗的電能之比為2:1.

分析 (1)由甲電路圖可知,兩電阻串聯(lián),電壓表V1測R1兩端的電壓,電壓表V2測兩電阻兩端的電壓之和,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點求出兩電阻兩端的電壓之比,根據(jù)歐姆定律求出兩電阻的阻值之比,
由乙電路圖可知,兩電阻并聯(lián),電流表A1測R1支路的電流,電流表A2測干路電流,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點和歐姆定律求出支路的電流之比,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特點求出兩電流表的示數(shù)之比;
(2)根據(jù)W=UIt求出相同的時間內(nèi)R1、R2消耗的電能之比.

解答 解:由甲電路圖可知,兩電阻串聯(lián),電壓表V1測R1兩端的電壓,電壓表V2測兩電阻兩端的電壓之和,
因為串聯(lián)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
所以,兩電阻兩端的電壓之比:
$\frac{{U}_{1}}{{U}_{2}}$=$\frac{{U}_{V1}}{{U}_{V2}-{U}_{V1}}$=$\frac{1}{3-1}$=$\frac{1}{2}$,
因為串聯(lián)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所以,由I=$\frac{U}{R}$可得,兩電阻的阻值之比:
$\frac{{R}_{1}}{{R}_{2}}$=$\frac{\frac{{U}_{1}}{I}}{\frac{{U}_{2}}{I}}$=$\frac{{U}_{1}}{{U}_{2}}$=$\frac{1}{2}$;
由乙電路圖可知,兩電阻并聯(lián),電流表A1測R1支路的電流,電流表A2測干路電流,
因為并聯(lián)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所以,兩條支路的電流之比:
$\frac{{I}_{1}}{{I}_{2}}$=$\frac{\frac{U}{{R}_{1}}}{\frac{U}{{R}_{2}}}$=$\frac{{R}_{2}}{{R}_{1}}$=$\frac{2}{1}$,
因為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所以,兩電流表的示數(shù)之比:
$\frac{{I}_{A1}}{{I}_{A2}}$=$\frac{{I}_{1}}{{I}_{1}+{I}_{2}}$=$\frac{2}{1+2}$=$\frac{2}{3}$;
由W=UIt可得,相同的時間內(nèi)R1、R2消耗的電能之比:
$\frac{{W}_{1}}{{W}_{2}}$=$\frac{U{I}_{1}t}{U{I}_{2}t}$=$\frac{{I}_{1}}{{I}_{2}}$=$\frac{2}{1}$.
故答案為:2:3;2:1.

點評 本題考查了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以及歐姆定律、電功公式的靈活應用,分析清楚電路結(jié)構(gòu)相關公式和規(guī)律即可即可正確解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如圖所示,小紅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所用的器材有:杠桿、支架、刻度尺、細線和若干個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

(1)將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放在水平桌面上,發(fā)現(xiàn)杠桿的左端高于右端,則應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左(選填“左”或“右”)移動,直到杠桿水平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便于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2)杠桿調(diào)節(jié)平衡后如圖乙,小紅在杠桿上A點處掛4個鉤碼,為使杠桿重新平衡,應在B點掛2個鉤碼.
(3)小紅按現(xiàn)有方案得出如下結(jié)論:“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這個結(jié)論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符,原因是實驗過程中B(填字母).
A.沒有改變力的大小B.沒有改變力的方向
C.沒有改變力的作用點D.實驗次數(shù)較少,結(jié)論具有偶然性.
(4)如圖丙所示,在B位置仍掛2個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在C位置豎直向上拉,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若此時將彈簧測力計改為向右上方斜拉,要使杠桿仍然保持水平平衡,拉力F的大小將變大.(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其原因是動力臂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3.根據(jù)實物圖畫出對應的電路圖,并標出開關閉合后的電流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小樂同學用伏安法測得一只電阻的阻值為2.2Ω,被老師告知誤差太大,經(jīng)檢查發(fā)現(xiàn)實驗中接線,操作完全正確,只是讀數(shù)錯誤,實驗中使用的電流標量程是0~0.6A,而讀數(shù)卻按0~3A讀數(shù),這只電阻的實際阻值應該是(  )
A.22ΩB.11ΩC.110ΩD.22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俗話說:“磨刀磨斧,工夫不誤.”原因是:把刀磨光滑,可以減小摩擦;把刀磨鋒利,可以增大壓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小明想測量蘋果的密度,他將蘋果放入燒杯并逐漸向燒杯中加水,看到如圖所示的情景.

(1)比較A、B兩圖可知:B圖中蘋果受到的浮力較大,從B圖可以判斷蘋果的密度小于(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2)分析B、C兩圖可知:浮力大小與燒杯中水的多少無關(選填“有關”或“無關”);
3)小明又拿來一個裝了水(水足夠多,密度用ρ表示)的大量筒,水的體積為V1,借助這個量筒測出了蘋果的密度:
①在C圖中,她輕輕取出蘋果,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中,當燒杯中的水被填滿時,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為V2,則蘋果的質(zhì)量表達式:m=ρ(V1-V2);
②小明用針把蘋果完全壓入盛滿水的燒杯中,水從燒杯中溢出后,再取出蘋果,并繼續(xù)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中,當燒杯中的水再次被填滿時,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為V3;
③蘋果密度的表達式:ρ=$\frac{{ρ}_{水}({V}_{1}-{V}_{2})}{{V}_{2}-{V}_{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通過學習《科學》,我們認識了很多位科學家,通過對這些科學家的了解,更加堅定我們對科學的認識和熱愛,以下四位科學家中,最早發(fā)現(xiàn)電子的科學家是( 。
A.法拉第B.盧瑟福C.奧斯特D.湯姆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小明想知道某均質(zhì)圓柱體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做了如下實驗:

(1)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到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cè),要使橫梁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左(選填“左”或“右”)調(diào);
(2)用天平測量圓柱體的質(zhì)量,當天平平衡時,放在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圓柱體的質(zhì)量為24g;
(3)如圖乙、丙和丁所示,用量筒并采用“壓入法”(用一根細而長的鐵絲將物體壓入水中)測圓柱體的體積,則圓柱體體積V為32cm3;
(4)根據(jù)測量結(jié)果可知圓柱體的密度ρ為0.75×103kg/m3;
(5)細心的小明觀察發(fā)現(xiàn)把圓柱體放在另一種已知密度為ρ0的液體中也能漂浮在液面上,則圓柱體露出液面的體積的表達式為:V=(1-$\frac{ρ}{{ρ}_{0}}$)V(請用ρ0、ρ、V等符號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如圖所示,要使手電筒正常工作,小明將兩節(jié)干電池安裝如下,正確的是( 。
A.甲圖B.乙圖C.丙圖D.都不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