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9.下表是部分物質的密度,依據表中信息,小夏提出了對密度的一些看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
 0℃/1標準大氣壓下部分物質的密度(千克/米3
 水 1.0×103 冰0.9×103
 水銀 13.6×103 干松木 0.4×103
酒精  0.8×103 銅 8.9×103
煤油  0.8×103 鋁2.7×103
A.固態(tài)物質的密度一定比液態(tài)物質的密度大
B.同種物質的密度一定相同
C.體積相同的實心銅塊和鋁塊,銅塊的質量大
D.不同物質密度一定不相同

分析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隨體積和質量而改變,根據密度公式ρ=$\frac{m}{V}$可知,體積相等的不同物質,質量大的密度大;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體積大的密度。

解答 解:A、固態(tài)物質的密度不一定比液態(tài)物質的密度大,如干松木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A錯誤;
B、同種物質的狀態(tài)不同時,密度不一定相同,例如,水和冰的密度就不同,故B錯誤;
C、由ρ=$\frac{m}{V}$得,質量m=ρV,因為ρ>ρ,所以體積相同的實心銅塊和鋁塊,銅塊的質量大,故C正確;
D、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但有特例,如酒精和煤油是不同物質,但密度相同,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密度公式的含義,物理公式和數學公式是不一樣的,并不能完全像數學公式一樣來分析成正比反比,因為物理公式有其特定的物理意義,分析物理公式時要結合具體物理量來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將如圖所示完好的接線板連入家庭電路中,閉合開關S,指示燈發(fā)光.再將臺燈插入接線板上的插座,臺燈與指示燈都能發(fā)光.則( 。
A.該接線板的連接線內只有火線和零線兩根導線
B.臺燈與指示燈串聯(lián),并受開關S控制
C.該接線板上有5個插孔會使檢測的測電筆氖管發(fā)光
D.臺燈與指示燈并聯(lián),開關S在干路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雪地摩托車是一款冬季越野裝備,配有履帶和滑雪板,下表是某款雪地摩托車的主要參數.(g取10牛/千克)
凈重180千克
額定輸出功率15千瓦
最高車速54千米/小時
滑雪板與地面總接觸面積0.3平方米
履帶與地面總接觸面積0.6平方米
(1)滑雪板下表面光滑可以減小與雪地間的摩擦.
(2)雪地摩托車停放在水平雪地上時,對雪地的壓強為多少?
(3)當雪地摩托車在額定輸出功率下以最高時速勻速行駛時,受到的阻力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如圖所示,在空氣壓縮引火儀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團干燥的棉花,快速壓下活塞,可觀察到棉花著火燃燒,此過程中活塞對筒內氣體做功,氣體的內能增加(選填“增加”或“減少”),這與四沖程汽油機的壓縮沖程的能量轉化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東漢《論衡》一書中提到“頓牟掇芥”,指的是摩擦過的玳瑁(海龜)外殼吸引草屑(原來不帶電)的現象,對這一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
A.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摩擦力改變了草屑的運動狀態(tài)
C.兩物體摩擦起電后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D.帶電物體會吸引輕小物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天文學家們發(fā)現了“地球的孿生兄弟”,一顆圍繞恒星開普勒452 運行的行星.該星球跟地球的形似指數為0.98,并且有可能擁有大氣層和流動水,有可能有活火山,還有可能存在生命.劃線部分屬于科學探究過程中的哪個步驟(  )
A.建立假設B.合作與交流C.提出問題D.檢驗與評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加在某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為6V時,通過這個導體的電流是0.5A,若將這個導體兩端電壓增大到12V時,它的電阻是12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在一個水深10m的湖面的正上方,有一名跳傘運動員從高50m的空中以4m/s 的速度下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員下降到10m的高度時,才能成像
B.運動員在水中的像以8m/s 的速度向他本人靠攏
C.運動員在下降的過程中,他的像越來越大
D.這時成像的反射面是平坦的湖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小科周末去戶外郊游,正好看見天上有一群大雁在遷徙.他馬上想起科普書上講過,大雁腦內有磁性細胞,它們是依據地球周圍的地磁場來導航的.小科拿出指南針,放在地上,待其靜止后,驚奇地發(fā)現小磁針的N極與大雁的飛行方向一致.如圖所示,請你判斷大雁飛行大致方向是向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