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yè)已經(jīng)躍居世界先進行列,如圖所示是我國研制的月球探測器樣機.攝像機能拍攝月球表面照片,攝像機里主要光學器件是 鏡(選填“平面”、“凸透”或“凹透”);拍攝的照片是通過 (選填“激光”、“電磁波”或“超聲波”)傳送到地球上的;樣機還裝配有表面凹凸很深的六只“大腳”設計的目的是: 。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12年6月,我國自主研制的“蛟龍?zhí)枴边M行7000米級海試,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當其下潛至2000米深度時,該處海水的壓強約為 帕;該潛水器從1000米深處繼續(xù)下潛,受到的壓強將 浮力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g取10N/kg,海水的密度近似。1×103千克/米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遼寧省丹東市九年級二模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是被水環(huán)繞的國家大劇院的照片。從遠處觀看,大劇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鴨蛋”,這是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現(xiàn)象,所成的像是一個 (填“虛”或“實”)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小紅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水平臺上.再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小紅選擇玻璃板代替鏡子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像與物 關系;
(3)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 關系;
(4)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填“實”或“虛”)
(5)小紅將蠟燭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甲燈標有“8V 16W”的字樣,乙燈標有“12V 36W”的字樣.兩燈串聯(lián)后接在電壓為U的電路中,要保證兩燈不損壞,電壓U的最大值應是 V,電流I的最大值應是 A,此時甲燈的亮度比乙燈 (選填“亮”、“暗”或者“一樣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是用電熱水壺燒水時的情境,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
A. 壺蓋被水蒸氣頂起時能量的轉化與熱機壓縮沖程能量的轉化相同
B. 水沸騰時,繼續(xù)通電,水的溫度會升高
C. 壺蓋與壺口上方的“白氣”是由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D. 燒水過程中,電能轉化為內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隨著我市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小汽車逐漸走進千家萬戶.關于小汽車所應用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汽車鳴笛的聲音通常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中的
B.安全帶做得較寬,是為了增大壓強,保證安全
C.車上配備安全氣囊,是為了防止發(fā)生撞擊時由于慣性對人體造成傷害
D.汽車每過一段時間就需要保養(yǎng),給有關部件加潤滑油,是為了減小部件間的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實驗學校九年級5月模擬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R為定值電阻,當開關閉合時,接在a、b間標有“6V 2W”的小燈泡L1恰好正常發(fā)光;若保持R不變,將L1換成另一只標有“6V 3W”的小燈泡L2,閉合開關后,小燈泡L2工作時消耗的實際功率 ( )
A. 一定大于3W B. 一定等于3W
C. 一定小于3W D. 一定等于2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省八年級下學業(yè)水平測試物理試3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行駛的客車上,乘客相對司機是 的。打開車窗后,車窗上懸掛的窗簾會向 (選填“車內”或“車外”)飄動,這是由于車外空氣流速 車內,使車外的氣壓 (選填“大于”或“小于”)車內氣壓而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