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據(jù)氣象資料記載,1978年泰安地區(qū)冬天的最低氣溫為-21℃.這個溫度讀作( 。
A.零下21度B.零下攝氏21度C.攝氏負21度D.負21攝氏度

分析 溫度是描述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溫度的單位是℃,讀作攝氏度.

解答 解:
-21℃表示溫度比0℃低21℃,讀作“負21攝氏度”或“零下21攝氏度”.
故選D.

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溫度單位的讀法,屬于識記性知識,難度較小,容易解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如圖所示是我們做過的“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裝置.
(1)實驗中使用可繞ON轉(zhuǎn)動的紙板FON的目的是:
①呈現(xiàn)反射光線;
②驗證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及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2)實驗過程中,紙板與平面鏡必須垂直放置;
(3)實驗過程中使一束光AO貼著紙板EON入射到O點,紙板FON上沒有觀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紙板EON與FON不在同一平面上(紙板沒有與平面鏡垂直).
(4)當光線沿NO方向入射平面鏡時,反射角大小為0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所示用自制針孔照相機觀察燭焰,有以下四句說法,其中錯誤的是( 。
A.薄膜上出現(xiàn)燭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燭焰的像可能是縮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燭焰的距離不變,向后拉動內(nèi)筒,增加筒長,則像變大
D.保持內(nèi)外筒位置不變,小孔遠離燭焰,因為像距不變,所以薄膜上燭焰的像的大小將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用刻度尺進行測量時,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減小誤差( 。ú欢椷x擇).
A.估計值的位數(shù)多取幾位
B.選用分度值小的刻度尺進行測量
C.必須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線作為測量時起始刻度線進行測量
D.采取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辦法處理數(shù)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閱讀《神奇的聲音》,回答34題中的問題.
神奇的聲音
1921年5月9日,前蘇聯(lián)的莫斯科近郊發(fā)生了一次大爆炸.據(jù)調(diào)查,在半徑70公里范圍內(nèi),人們清清楚楚地聽到了“轟隆轟隆”的爆炸聲;但是從半徑70公里到半徑160公里的范圍內(nèi),人們卻什么也沒有聽到;奇怪的是,從半徑160公里以外一直到半徑300公里的遠方,人們又聽到了爆炸的轟鳴聲.
這真是怪事!聲音怎么會“跳”過中間這片地區(qū)呢?物理學家發(fā)現(xiàn),聲音有一種“怪癖”,它在空氣中愛揀溫度低、密度大的道路走.當遇到溫度高、密度小的空氣,聲音便會向上拐彎到溫度較低的空氣中去.如果某一個地區(qū),地面附近的氣溫變化比較復雜,這兒溫度高,那兒溫度低,聲音經(jīng)過的時候,一會兒拐到高空,一會兒又往下拐,這樣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上面所說的那種聲音“跳”動的現(xiàn)象.
安徽省合肥市建好的長途電話大樓有一座塔鐘.這塔鐘準時打點,鐘聲悅耳,響遍全市.但是住在遠郊的居民聽到的鐘聲,有時候清晰,有時候模糊,有時正點,有時“遲到”.這是塔鐘的失誤嗎?不是,這也是聲音的“怪癖”──愛走氣溫低、密度大的道路引起的.天長日久,居民們得出一條經(jīng)驗:平日聽不見或聽不清鐘聲,一旦突然聽得很清楚,就預示著天要下雨了,或正在下雨呢!這是因為這時空氣濕度大,濕空氣比干空氣的密度大,容易傳播聲音的緣故.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和你學過的物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在空氣的溫度有高有低情況下,聲音會向溫度低(填“高”或“低”)的地方傳播,于是聲音就拐彎了.
(2)我們白天聽到的鐘聲是靠空氣傳播過來的.
(3)平日聽不見或聽不清鐘聲,一旦突然聽得很清楚,就預示著天要下雨了,或正在下雨呢!這是因為下雨時,空氣濕度大,濕空氣比干空氣的密度大,容易傳播聲音的緣故.
(4)一天當中,空氣的密度值不是(填“是”或“不是”)固定不變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請將下列實驗報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寫完整:
(1)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
時間/min01234567
溫度/℃90939699100100100100
請利用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用描點法畫出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圖象.
(2)水沸騰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不變,這個溫度叫做水的沸點,上述實驗中水的沸點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所示,高為0.6米、底面積為0.01米2的兩個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容器甲、乙放于水平桌面上,甲中盛有深度為0.4米的水,乙中盛有深度0.3米,密度為0.6×103千克/米3的某種液體.求:
(1)甲容器中水的質(zhì)量;
(2)乙容器中,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3)若將一物體先后放入兩容器中,物體均未與容器底部接觸且兩容器中均無液體溢出,求該物體的最大質(zh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   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cè)的直尺上,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
(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黑暗(較明亮/較黑暗)環(huán)境中進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B能否與A的像完全重合,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
(2)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為止,這時發(fā)現(xiàn)像與物的大小相同;進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
(3)李明要驗證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下一步該如何操作?拿白色的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如果光屏上承接不到像,平面鏡成虛像.
(4為證實上述有關(guān)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B操作.
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小文是一個愛思考問題的孩子,一天他看到小強用空礦泉水瓶做成了一個“空氣大炮”.只見小強將空礦泉水瓶擰好瓶蓋,然后用一只手使勁擰礦泉水瓶的尾部,另一只手稍微一擰瓶蓋,“砰”的一聲,瓶蓋就飛了出去,同時看到在瓶口有“白氣”冒出.小文對上述現(xiàn)象做出了以下分析,其中正確的是(  )
A.
小強擰礦泉水瓶子,是通過做功的方式,使瓶內(nèi)氣體的內(nèi)能變大
B.
瓶蓋飛出去是瓶內(nèi)氣體對其做功,將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瓶蓋的機械能
C.
瓶蓋飛出后,瓶內(nèi)氣體的內(nèi)能減小
D.
瓶口看到的“白氣”是瓶內(nèi)殘留的水滴汽化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