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當開關S1閉合、S2斷開,甲、乙為電流表時,兩表示數(shù)之比是I甲︰I乙=1︰3,則R1︰R2= ________;當開關S1、S2都閉合,甲、乙兩表為電壓表時,兩電表示數(shù)之比U甲︰U乙=__________,R1、R2消耗的電功率之比為P1︰P2= ___________.

1:2 3:2 1:2 【解析】當開關S1閉合、S斷開,甲、乙為電流表時,由電路圖知道,R1 和R2 并聯(lián),甲電流表測R2 支路的電流,乙電流表測干路電流;因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通過兩電阻的電流之比是:,因為并聯(lián)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所以,由I=U/R知道兩電阻的阻值之比是:;當開關S1 、S2 閉合,甲、乙兩表為電壓表時,R1 與R2 串聯(lián),甲電壓表測電源的電壓...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2018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下冊《電磁轉換》單元測試培優(yōu)卷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是用來研究_______________(選填“電流磁效應”、“電磁感應現(xiàn)象”或“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的。實驗中把導線ab放在磁場里,接通電源,讓電流通過導線ab,會觀察到導線向右運動;如果把電源正、負極對調(diào)后接入電路,會觀察到導線ab向______(選填“左”或“右”)運動;如果不對調(diào)電源正、負極,但把蹄形磁體上下磁極調(diào)換一下,會觀察到導線ab向_______(選填“左”或“右”)運動;如果把電源正、負極對調(diào),同時把蹄形磁體上下磁極也調(diào)換則會觀察到導線ab向_________(選填“左”或“右”)運動。

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 左 左 右 【解析】開關斷開時,導體沒有電流,導體不運動,說明磁場對導體沒有力的作用;當開關閉合后,電路中有電流通過,導體ab在磁場中運動起來,說明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 把導線ab放在磁場里,接通電源,讓電流通過導線ab,會觀察到導線向右運動,由此說明磁場對通電導體的力的方向向右;如果把電源正、負極對調(diào)后接入電路,導體中電流的方向改變;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的方向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2018學年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單元測試卷:第17章歐姆定律 題型:單選題

下列對有關物理量的估計,最接近實際的是( )

A. 普通家用節(jié)能燈的工作電流約2A

B. 教室中日光燈的正常電壓為220V

C. 手機電池的電壓約為1.5V

D. 人體是導體,人體的電阻約十幾歐

B 【解析】A、普通家用節(jié)能燈的額定功率在40 W左右,正常工作時的電流約0.2 A,A錯誤. B、教室中日光燈的正常電壓為220 V ,B正確. C、手機電池的電壓約為3.7 V,C錯誤. D、人體是導體,人體的電阻約十幾千歐,D錯誤. 故選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2018學年八年級物理人教版下冊同步測試卷 9.2 液體的壓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兩容器中分別裝有相同高度的水和鹽水(ρ水<ρ鹽水),A、B、C三點液體的壓強分別為pA、pB、pC,它們的大小關系是( )

A. pA<pB<pC B. pA>pB>pC C. pA<pB=pC D. pA=pB=pC

A 【解析】AB兩點,液體的密度相同,但深度不同,由于A所處的深度小于B所處的深度,根據(jù)可知:;BC兩點所處的深度相同,甲中的液體為水,乙中的液體為鹽水,由于鹽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根據(jù)可知:C點的壓強大于B點的壓強,即.所以三點的壓強關系為:. 故選: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句容區(qū)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物理試卷 題型:實驗題

如圖為小華同學設計的“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物電路圖.(器材中有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4個)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于 ___________狀態(tài)(選填“斷開”或“閉合”).

(2)開關閉合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移至 ___________(選填“A”或“B”)端.

(3)當小華閉合開關后,發(fā)現(xiàn)電流表有示數(shù),電壓表無示數(shù),則電路中出現(xiàn)的故障可能是定值電阻處的連線發(fā)生了 ___________(選填“短路”或“斷路”).

(4)排除故障后,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P,當電壓表示數(shù)為2V時,記下電流表示數(shù).當更換第2個定值電阻后,電壓表示數(shù)如乙圖所示.為完成探究,她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 _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直到完成第2次實驗。

(5)接下來,小華應 ___________

(6)探究完成后,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

斷開 A 短路 左 換用其他電阻進行實驗,得到多組數(shù)據(jù) 當電壓不變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或電壓不變時,電阻與電流的乘積是一個定值) 【解析】(1)為保護電路,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于斷開狀態(tài); (2)開關閉合前,為保護電路,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移至阻值最大處,故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移至阻值最大處的A端; (3)當小華閉合開關后,發(fā)現(xiàn)電流表有示數(shù),說明電路為通路,電壓表無示數(shù),則電路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句容區(qū)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物理試卷 題型:填空題

家用照明燈正常工作時,其兩端的電壓為 ___________V;燈與電視機之間連接方式是 ___________(選填“并聯(lián)”或“串聯(lián)”)。若小明家上月末電能表的表盤如圖所示,本月用電45kW•h,則本月末電能表示數(shù)應為 ___________kW•h。

220 并聯(lián) 359.5 【解析】家用照明燈正常工作時,其兩端的電壓為220V;家用電視和白熾燈都是家用電器,它們是并聯(lián)的;由圖知道上月末電能表的示數(shù)為03145,即314.5kW•h,因為本月用電45kW•h,所以小明家本月末電能表的示數(shù)是:W=314.5kW•h+45kW•h=359.5kW•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句容區(qū)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地震發(fā)生時,選擇正確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確的是

A. 在室外的立即跑到樓內(nèi)躲避 B. 迅速進入室內(nèi)搶運貴重物品

C. 迅速遠離高壓電線和陡坡 D. 高樓層的人們應立刻乘電梯撤離

C 【解析】當?shù)卣饋砼R時,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快速離開室內(nèi),跑到空曠地方去;來不及外逃時,雙手抱頭躲避在衛(wèi)生間墻角或堅實的家具下,亦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面積較小的房間內(nèi),假如地震時迅速于高處跳樓逃生或乘電梯快速下樓都是不正確的,那樣有生命危險,在高壓電線附件有觸電的危險,陡坡處有墜物滾落的危險,故只有C符合題意,故選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江蘇省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實驗題

用圖示裝置探究“斜面機械效率”,實驗記錄如下表.

實驗

次數(shù)

物體

種類

物重

G/N

斜面高

h/cm

沿斜面的 拉力F/N

斜面長

s/cm

機械效率η/%

1

木塊

4

15

1

90

66.7

2

小車

4

15

90

(1)沿斜面拉動物體時,應使其做______運動.

(2)根據(jù)圖中測力計示數(shù),可知第2次實驗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_ %.由實驗可得初步結論:斜面傾斜程度相同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小,機械效率越大.

(3)第1次實驗中,木塊所受摩擦力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勻速直線 95.2% 摩擦力 0.33 【解析】(1)沿斜面拉動物體時,為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便于讀數(shù),所以應盡量使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2)由圖可知,第2次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即拉力F=0.7N,則斜面的機械效率η= = =×100%=95.2%,比較兩次的機械效率可知,第2次機械效率大,斜面的傾斜程度相同,小車所受的摩擦力小,由此可得結論:斜面傾斜程度相同時,摩擦力越小,機械效率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江蘇省東部分校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關于溫度、內(nèi)能和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雙手互搓,手的內(nèi)能不會增加 B. 溫度越高的物體所含的熱量越多

C. 物體溫度為0℃時內(nèi)能不為零 D. 溫度相同的兩物體間也可能會發(fā)生熱傳遞

C 【解析】A. 雙手互搓,克服摩擦做功,手的內(nèi)能會增加,故A錯誤;B. 熱量只能說吸收或放出,不能說含有,因為熱量是一個過程量,故B錯誤; C. 任何物體在任何狀態(tài)下都有內(nèi)能,故0℃冰的內(nèi)能不為零,故C正確;D. 兩物體溫度相同時,沒有溫度差,所以它們之間就不會發(fā)生熱傳遞,故D錯誤。故選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