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9分)小華利用下列器材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器材:電源(4.5V)、電流表、電壓表、三個定值電阻(R1=5Ω,R2=15Ω,R3=25Ω),滑動變阻器標有30Ω 1A”字樣。

(1)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完成圖甲中的實物連接;

(2)連接電路時,開關處于 狀態(tài);閉合開關,小華發(fā)現(xiàn)電流表無示數(shù),電壓表有示數(shù),原因可能是電阻R (斷路/短路);

(3)實驗中,小華控制R兩端電壓不變,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讀數(shù)為 V;

(4)小華讀出R1接入電路的電流后,斷開開關,將R1換成R3后,接下來她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

【答案】(1)見圖

(2)斷開

(3)2.5V

(4)移動滑片使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最大

【解析】

試題分析:(1)將滑動變阻器和開關串聯(lián)接入電路,滑動變阻器已經(jīng)接了一個下方的接線柱,再接一個上方的,連線如圖。

(2)連接電路時開關應當斷開,電流表無示數(shù),電壓表有示數(shù),電阻不會短路,只可能斷路。

(3)由于電源電壓為4.5V,電壓表選的小量程,讀數(shù)為2.5V。

(4)換成大的電阻后,如果直接閉合開關,會導致電壓表超量程,接下來的操作應該是將滑片移動到接入阻值最大的位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寓言《龜兔賽跑》中說,兔子在和烏龜賽跑的過程中,因為驕傲睡起了大覺,當它醒來時,烏龜已經(jīng)爬到了終點。在整個比賽過程中 ( )

A. 兔子始終比烏龜跑得快 B. 烏龜始終比兔子跑得快

C.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 烏龜?shù)钠骄俣却?/spa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唐代的孔穎達在《禮記.月令》一書中寫道:“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則虹生”,這里雨虹的產(chǎn)生是光的______現(xiàn)象。牛頓首先研究了這一現(xiàn)象,他通過______將一束太陽光分解為七種顏色的光,這也說明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質(zhì)中的______本領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fā)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這個現(xiàn)象說明 ;如圖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個現(xiàn)象說明______

(2)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先讓一端伸出桌邊短一些,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然后一端伸出桌邊長一些,再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使鋼尺兩次振動幅度大致相同比較兩種情況下,第__ __次鋼尺振動得快,它的音調(diào)__ ___(填高”或低”),這說明音調(diào)與__ ___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為聲音向我們傳遞著很多信息。小明發(fā)現(xiàn),提著水壺向熱水瓶中灌開水(如圖2),開始時,水的落差大,撞擊力大、瓶里空氣多,發(fā)出大聲地并且低沉的“咚、咚”聲。水快要滿的時候情況相反,發(fā)出小聲地并且尖細的“吱、吱”聲,則小明判斷灌水多少的依據(jù)是(

A.音色和音調(diào) B.音調(diào) C.響度 D.響度和音調(dià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學習了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后,小明同學做了以下小結。請你在橫線上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揚的笛聲是由_____________振動產(chǎn)生的。

(2)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水中的傳播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電阻兩端的電壓為3V時,通過的電流為0.5A,則該電阻的阻值是___Ω,若該電阻兩端電壓為0,其阻值是___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電源的作用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 電路中只要有電壓,就有電流產(chǎn)生

B. 電路中只要有電流存在,就一定有電壓

C.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是同時存在的,只要其中一個存在,另外一個也存在

D. 以上幾種說法均不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電源電壓恒定不變,閉合開關S,滑片P向右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示數(shù)變小,示數(shù)變小 B. 示數(shù)不變,示數(shù)變小

C. 示數(shù)不變,示數(shù)不變 D. 示數(shù)變小,示數(shù)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