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麗在研究一定質量的氣體的壓強時,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使這些氣體的體積保持不變,它的壓強會不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呢?針對這一問題,她經過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
①氣體在體積不變時,溫度越高,壓強越大;②氣體在體積不變時,溫度越高,壓強越。
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麗進行了如下實驗:在燒瓶中封入一定質量的某種氣體,燒瓶的一端連接在壓強計上,將燒瓶放入水中,通過溫度計可以測得水的溫度,也就是瓶中氣體的溫度(如圖所示).給水槽中的水加熱,通過不斷調整壓強計以保持瓶中氣體體積不變,并通過溫度計和壓強計每隔一段時間記錄瓶
中氣體的溫度值及相應的壓強值,經過一段時間,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氣體的溫度(℃) 20 30 40 50
氣體的壓強(Pa) 1.0×105 10.3×105 1.07×105 1.1×105
小麗對上述數(shù)據(jù)進行了歸納分析,初步驗證了自己其中一種猜想的正確.
(1)小麗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一定質量的氣體,在體積保持不變時,它的溫度越高,其壓強越大
一定質量的氣體,在體積保持不變時,它的溫度越高,其壓強越大

(2)在夏天,小麗將自行車車胎中氣打得足足的,準備出去游玩.路上遇到同學小明,于是她就將自行車停放在烈日下,與小明聊天.忽然,猛聽“砰”的一聲巨響,車胎爆裂,這是怎么回事?請你用剛才探究出的結論解釋一下.
(3)小麗探究出的這個結論在日常生活中有何應用?請列舉一例.
(4)小麗是按照怎樣的思維程度進行探究活動的?
分析:(1)瓶中的氣體體積不變,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根據(jù)氣體的壓強隨溫度的變化得出結論;
(2)烈日下,溫度高,車胎內的壓強大,超過車胎所能承受的壓強,輪胎會爆裂;
(3)氣體受熱膨脹,壓強增大,利用壓強增大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應用,可根據(jù)生活實際列舉例子;
(4)從題目中小麗的實驗過程和探究實驗的七要素可回答此題.
解答:解:
(1)分析表格內的氣體壓強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關系可知:一定質量的氣體,在體積保持不變時,它的溫度越高,其壓強越大;
(2)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車胎容易爆裂,這是因為在烈日下,車胎內氣體的體積和質量相同,車胎內的氣溫升高,壓強增大,當壓強增大到超過車胎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強時,車胎就會爆裂;
(3)根據(jù)生活實際可以列舉例子如:乒乓球變形后用開水燙一下,就會恢復原形.
(4)從題目給出探究步驟并結合探究實驗的程序可以得出,小明是按照以下思維程序進行探究的:提出問題→提出猜想→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結論.
故答案為:
(1)一定質量的氣體,在體積保持不變時,它的溫度越高,其壓強越大;
(2)因為在烈日下,車胎內氣體的體積和質量相同,車胎內的氣溫升高,壓強增大.當壓強增大到超過車胎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強時,車胎就會爆裂;
(3)乒乓球變形后用開水燙一下,就會恢復原形;
(4)提出問題→提出猜想→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結論.
點評:解答這類問題,首先應仔細審題,要逐字逐句的仔細研讀,對題目中的關鍵字詞、語句應反復推敲,對題中的示意圖、表格數(shù)據(jù)和公式,要細微觀察,從而迅速、準確地捕捉到有用的信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4、請你閱讀下面的文章:
小麗在研究一定質量的氣體的壓強時,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將這些氣體的體積保持不變,它的壓強會不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呢?
針對這一問題,她經過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
(a)這些氣體在體積不變時,溫度越高,壓強越大;
(b)這些氣體在體積不變時,溫度越高,壓強越小.
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麗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如圖18所示,在燒瓶中封入一定質量的某種氣體,燒瓶的一端連接在壓強計上.將燒瓶放入水中,通過溫度計可以測得水的溫度,也就是瓶中氣體的溫度.
給水槽中的水加熱,通過不斷調整壓強計保持瓶中的氣體體積不變,并通過溫度計和壓強計每隔一段時間記錄瓶中氣體的溫度及相應的壓強值.經過一段時間,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其他的溫度(℃) 20 30 40 50
氣體的壓強(Pa) 1.0×105 1.03×105 1.07×105 1.1×105  
小麗對上述數(shù)據(jù)進行了歸納分析,看出了在這種情況下,氣體的壓強與溫度的某種關系.
小麗經過進一步思考,得到了一個初步結論,并驗證了自己其中一種猜想的正確.
根據(jù)你剛才的閱讀,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麗得到的結論是什么?
答:一定質量的氣體,在
體積
保持不變時,
氣體溫度越高,氣體的壓強越大

(2)在夏天,小宇將自行車車胎中的氣體打的足足的,準備出去游玩.路上遇到同學小周,于是他就將自行車停放在烈日下,與小周聊天.正聊在興頭上,猛聽得“砰”的一聲巨響,車胎爆裂!請你用剛才探究的結論解釋一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小麗在研究一定質量的氣體的壓強時,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使這些氣體的體積保持不變,它的壓強會不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呢?針對這一問題,她經過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
①氣體在體積不變時,溫度越高,壓強越大;②氣體在體積不變時,溫度越高,壓強越。
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麗進行了如下實驗:在燒瓶中封入一定質量的某種氣體,燒瓶的一端連接在壓強計上,將燒瓶放入水中,通過溫度計可以測得水的溫度,也就是瓶中氣體的溫度(如圖所示).給水槽中的水加熱,通過不斷調整壓強計以保持瓶中氣體體積不變,并通過溫度計和壓強計每隔一段時間記錄瓶
中氣體的溫度值及相應的壓強值,經過一段時間,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氣體的溫度(℃) 20 30 40 50
氣體的壓強(Pa) 1.0×105 10.3×105 1.07×105 1.1×105
小麗對上述數(shù)據(jù)進行了歸納分析,初步驗證了自己其中一種猜想的正確.
(1)小麗初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2)在夏天,小麗將自行車車胎中氣打得足足的,準備出去游玩.路上遇到同學小明,于是她就將自行車停放在烈日下,與小明聊天.忽然,猛聽“砰”的一聲巨響,車胎爆裂,這是怎么回事?請你用剛才探究出的結論解釋一下.
(3)小麗探究出的這個結論在日常生活中有何應用?請列舉一例.
(4)小麗是按照怎樣的思維程度進行探究活動的?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小麗在研究一定質量的氣體的壓強時,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使這些氣體的體積保持不變,它的壓強會不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呢?針對這一問題,她經過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

①氣體在體積不變時,溫度越高,壓強越大;②氣體在體積不變時,溫度越高,壓強越小。

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麗進行了如下實驗:在燒瓶中

封入一定質量的某種氣體,燒瓶的一端連接在壓強計上,將燒瓶放

入水中,通過溫度計可以測得水的溫度,也就是瓶中氣體的溫度

(如圖18所示)。給水槽中的水加熱,通過不斷調整壓強計以保

持瓶中氣體體積不變,并通過溫度計和壓強計每隔一段時間記錄瓶中氣體的溫度值及相應的壓強值,經過一段時間,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氣體的溫度(℃)

20

30

40

50

氣體的壓強(Pa)

1.0×105

10.3×105

1.07×105

1.1×105

 小麗對上述數(shù)據(jù)進行了歸納分析,初步驗證了自己其中一種猜想的正確。

⑴小麗初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夏天,小麗將自行車車胎中氣打得足足的,準備出去游玩。路上遇到同學小明,于是

她就將自行車停放在烈日下,與小明聊天。忽然,猛聽“砰”的一聲巨響,車胎爆裂,這是怎么回事?請你用剛才探究出的結論解釋一下。

⑶小麗探究出的這個結論在日常生活中有何應用?請列舉一例。

⑷小麗是按照怎樣的思維程度進行探究活動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04-2005學年滬科版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2(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請你閱讀下面的文章:
小麗在研究一定質量的氣體的壓強時,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將這些氣體的體積保持不變,它的壓強會不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呢?
針對這一問題,她經過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
(a)這些氣體在體積不變時,溫度越高,壓強越大;
(b)這些氣體在體積不變時,溫度越高,壓強越。
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麗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如圖18所示,在燒瓶中封入一定質量的某種氣體,燒瓶的一端連接在壓強計上.將燒瓶放入水中,通過溫度計可以測得水的溫度,也就是瓶中氣體的溫度.
給水槽中的水加熱,通過不斷調整壓強計保持瓶中的氣體體積不變,并通過溫度計和壓強計每隔一段時間記錄瓶中氣體的溫度及相應的壓強值.經過一段時間,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其他的溫度(℃)20304050
氣體的壓強(Pa)1.0×1051.03×1051.07×1051.1×105 
小麗對上述數(shù)據(jù)進行了歸納分析,看出了在這種情況下,氣體的壓強與溫度的某種關系.
小麗經過進一步思考,得到了一個初步結論,并驗證了自己其中一種猜想的正確.
根據(jù)你剛才的閱讀,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麗得到的結論是什么?
答:一定質量的氣體,在______保持不變時,______.
(2)在夏天,小宇將自行車車胎中的氣體打的足足的,準備出去游玩.路上遇到同學小周,于是他就將自行車停放在烈日下,與小周聊天.正聊在興頭上,猛聽得“砰”的一聲巨響,車胎爆裂!請你用剛才探究的結論解釋一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