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電流表的使用:
(1)電流表應與被測電路______聯;要使電流從______接線柱流入電流表,______接線柱流出;被測電流______超過電流表的量程;
(2)不經過用電器能不能把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_______;
(3)電流表在電路中的作用相當于_____。如甲乙兩圖所示的電流表的讀數,甲是_____A,乙是_____A。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給某合金加熱,得到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
(1)該合金開始加熱時的溫度是________℃,它是________物質(填晶體或非晶體);
(2)該合金熔化過程共用了________min,0﹣4min時處于________狀態(tài),4﹣9min時處于________狀態(tài);
(3)該合金的熔點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事例與相應的解釋正確的是( 。
A. 電磁起重機對吸起的鋼鐵卸載﹣﹣切斷電流,電磁鐵失去磁性
B. 行駛的汽車關閉發(fā)動機后還會運動一段時間﹣﹣汽車受到慣性的作用
C. “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地球對它附近的物體有吸引作用
D. 電爐絲通電后熱得發(fā)紅,與電爐絲連接的導線卻不太熱﹣﹣通過電爐絲的電流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選用的實驗器材如圖所示.
(1)小明同學按圖所示的裝置放好蠟燭和凸透鏡后,左右移動光屏始終得不到燭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________.
(2)該同學作了適當調整后,按要求進行觀察和測量,并將觀測情況記錄在表中.
①實驗序號2中所成像的性質為________(選填“倒立”或“正立”)縮小的實像;實驗序號3所成像為________(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倒立的實像;實驗序號5的成像特點,生活中常用的________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
②實驗序號4中的像距為________cm.
③實驗中所用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cm.
(3)當燭焰從遠處向凸透鏡靠近時,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__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曉亮同學在做“測量色拉油密度”的實驗中,有以下操作:
①測量出空燒杯的質量;
②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色拉油,測量出燒和色拉油的總質量;
③將燒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測出色拉油的體積;
④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調節(jié)天平平衡;
為保證測量的準確性,最佳的操作順序應是( )
A. ④②③① B. ④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④①③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測量醬油密度的過程,甲圖可讀出燒杯的質量,乙圖可讀出燒杯和醬油的總質量,丙圖可讀出燒杯中全部醬油的體積,那么,醬油的質量m= g,醬油的體積V= cm3,醬油的密度ρ=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家有一個質量為150g,體積為600cm3的紫砂壺,他很想知道制做這種紫砂壺的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測出壺蓋的質量為52.2g,再把壺蓋放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并測得溢出水的質量為17.4g.求:
(1)這種紫砂壺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該紫砂壺所用材料的體積是多少?
(3)該紫砂壺容積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款太陽能汽車,太陽光照射到該車電池板上的總功率為8×103W時,電池產生的電壓是120V,該電壓對車上電動機提供的電流是10A.
(1)太陽能電池板光電轉化效率為________
(2)電動機每分鐘消耗的電能為________焦耳;
(3)若電動機線圈的電阻為2Ω,則電動機機械效率為________.(機械摩擦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探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熱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實驗現象表明( )
A. 在電阻相同、通過電阻的電流相同的情況下,電流通過一個電阻的時間越長,這個電阻產生的熱量越多
B. 在通過電阻的電流和時間都相同的情況下,電阻越小,這個電阻產生的熱量越多
C. 在通過電阻的電流和時間都相同的情況下,電阻越大,這個電阻產生的熱量越多
D. 在電阻相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通過一個電阻的電流越大,這個電阻產生的熱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