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
(1)明顯還需要調整高度的是 .調整后恰好能從光屏上觀察到倒立、 (選填“縮小”或“放大”)的實像,此凸透鏡的焦距f的范圍是 .該成像特點可作為 的原理(選填“照相機”或“投影儀”).
(2)此時,小明拿來一只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且較靠近凸透鏡.結果,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他只將光屏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時,又在光屏上觀察到蠟燭清晰的像.由此可見,這只眼鏡是 (填“凸”或“凹”)透鏡,戴這種眼鏡人的眼睛的缺陷是 (選填“近視”或“遠視”).
【答案】(1)光屏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縮。4.5~6.0cm;照相機;(2)凹;近視.
【解析】試題分析:
(1)為使所成像能在光屏的中心,必須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如圖所示,光屏有些高了,所以要調整光屏的高度.
此時燭焰到凸透鏡的距離即物距大約為12cm,像距大約為9cm,u>v,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此時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成像特點是照相機的原理.
此時12cm>2f,所以f<6cm,2f>9cm>f,所以9cm>f>4.5cm,凸透鏡的焦距的范圍是:6cm>f>4.5cm.
(2)只將光屏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時,又在光屏上觀察到蠟燭清晰的像,說明物距不變,像距增大了,也就是眼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因此這只眼鏡是凹透鏡;戴這種眼鏡人的眼睛的缺陷是近視.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A中,物體的長度是cm;圖B中,塑料掛鉤的吸盤能“吸”在平滑的墻面上,是由于的存在;圖C中,正在發(fā)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產生的;圖D中,兩個表面光滑的鉛塊相互壓緊后會粘在一起,表明分子間存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紅設計的三個實驗:甲圖中條形磁鐵對懸在空中的回形針(有/沒有)力的作用;乙圖是研究短路引起熔絲熔斷的實驗,則應該將導線接在兩點間造成短路,引起熔絲熔斷;丙圖是為了研究溫度對導體電阻的影響,設計的實驗電路:用酒精燈對電路中的一段燈絲(阻值約30Ω)加熱,觀察導體電阻的變化,該實驗方案存在缺陷是 , 改進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做“測滑輪組機械效率”實驗時,用圖中所示的滑輪,組裝成滑輪組,請在圖中畫出使用該滑輪組時最省力的繞法.用此滑輪組將重為3.6N的物體勻速提起時,拉力的功率為0.36W,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忽略摩擦及繩重)
求:
(1)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和動滑輪的總重.
(2)若用此滑輪組提起小于3.6N的重物時,其機械效率將如何改變?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將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緊壓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撥動刻度尺使其振動,聽刻度尺發(fā)出的聲音。
(1)實驗時若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變,用不同大小的力撥動刻度尺,則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探究_____與_____的關系。
(2)實驗時若改變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撥動刻度尺,則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探究_____與_____的關系。
(3)換用鋼尺做此實驗,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與塑料尺相同,撥動尺子的力也保持相同,則聽到聲音的主要差異是_____不同(填“響度”、“音調”或“音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天平正確測量盛水燒杯質量的場景如圖所示,已知干燥的空燒杯質量為33.4g,則燒杯中水的質量為g,大約含有個水分子(不考慮水分子間空隙,水分子的體積約為10﹣29m3),這說明物質是由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請按題目要求作答:
(1)圖1為光射入玻璃磚的入射光線和出射光線,請用直尺畫出玻璃磚內部傳播的光線;
(2)在圖2中,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三孔插座、電燈和開關正確連入家庭電路;
(3)圖3中小磁針靜止在地球赤道正上方,請標出此時小磁針的N、S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用棉線將銅棒ab懸掛于磁鐵N、S極之間.閉合開關,當ab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觀察到電流表的指針發(fā)生偏轉.利用這一現(xiàn)象所揭示的原理,可制成的設備是( )
A.電動機
B.發(fā)電機
C.電磁繼電器
D.電飯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