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甲、乙、丙三個相同的量筒中倒入等量的水,將質量相等的鋁塊、鐵塊、銅塊分別依次放入甲、乙、丙三個量筒中(水未溢出),則三個量筒中水位由高到低依次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

分析 已知質量相同,根據(jù)密度公式可知體積的大小關系,從而判斷出水位的高低.

解答 解:根據(jù)密度公式可知,V=$\frac{m}{ρ}$;
由題意可知鋁塊、鐵塊、銅塊質量相同;所以V>V>V,又知甲、乙、丙三個量筒完全相同,故三個量筒中水位由高到低依次是甲乙丙.
故選A.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密度公式及其變形和密度大小的比較的理解和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LED燈具有發(fā)光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等優(yōu)點.如圖是一個定值電阻R和一個LED燈的電流與其兩端電壓關系的圖象.有關LED燈和定值電阻R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R的電阻是50Ω,R的電壓與通過R的電流成正比
B.R兩端的電壓為零時,電阻也為零.LED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將LED燈與R串聯(lián)按接入電路時,當LED燈的功率為0.16W時,電路的總功率是0.24W
D.當LED燈兩端電壓為2v時,LED燈電阻為0.00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某小組同學分別測出了甲、乙電動小車運動的路程和時間,并依據(jù)數(shù)據(jù)作出了相應的路程一時間圖象,如圖所示
(1)甲車在作勻速直線運動
(2)甲車的速度是0.2m/s,甲車比乙車快(選填“快”或“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某同學做“用天平和量筒測物塊密度”的實驗,用天平測石塊質量,天平平衡時,盤內(nèi)砝碼的質量及游碼所在的位置如圖所示,請將圖中數(shù)據(jù)填入下列表格.如將實驗移至紫金山上進行,則測量的物體質量的數(shù)據(jù)會不變(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物塊的質量
m/g
量筒中水的體積V1/mL物塊和水的總體積V2/mL物塊的體積
V/mL
物塊的密度
ρ/(kg•m-3
81.42040204.07×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在探究“導體的電阻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時,老師引導同學們做了如下實驗:
(1)猜想:導體電阻可能與導體材料、橫截面積、長度、溫度有關.
(2)實驗時,同學們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分別把a、b、c、d四根金屬絲接入電路中A、B兩點之間,探究情況如下表:選用a、c兩根金屬絲,可探究導體電阻跟導體橫截面積的關系,得到的結論是:長度、材料、溫度相同,橫截面積越小,電阻越大.
序號材料長度/m橫截面積/mm2燈泡亮度
a銅絲11較亮
b鎳鉻合金絲10.5最暗
c銅絲10.5較暗
d銅絲0.51最亮
(3)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可探究導體電阻與溫度的關系.
(4)經(jīng)過大量的實驗證明,當導體的材料和溫度一定時,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成正比,與橫截面積成反比.由此可知,將一根粗細均勻的金屬絲(電阻為10歐)均勻拉長為原來的2倍,則其電阻大小為40歐.
(5)圖丙為旋轉式變阻器的結構圖,a、b、c為變阻器的三個接線柱,d為旋鈕觸片.將該變阻器接入電路中調(diào)節(jié)燈泡的亮度,當順時針旋轉旋鈕觸片時,燈泡變亮,則應該連接接線柱b、c(選填“a、b”“b、c”或“a、c”)和燈泡串聯(lián)后接入電路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下表是幾種物質的密度,從中獲取的信息正確的是( 。
物質酒精水銀
密度/g/cm30.813.62.77.90.91.0
A.固體的密度都大于液體的密度B.同種物質在不同狀態(tài)時密度不同
C.2 cm3酒精的質量是1.6gD.水結冰后體積會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小明家的電暖器說明書上有一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該電暖氣正常工作時的電流是多大?若通電75min,消耗多少電能?
型號DM100-B
額定電壓220V
額定頻率50Hz
額定功率550W
凈重2.7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畫出圖中入射光線到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后的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踢出去的足球總會停下來,說明物體的運動必須有力維持
B.
男孩水平用力推車但沒推動,此時他的推力小于車所受的阻力
C.
跳遠運動員助跑可以提高成績,是利用了身體的慣性
D.
海豚躍起,離開水面向上運動的過程中,不受重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