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使它沿同一水平木板滑動,圖是他兩次拉動同一木塊得到的距離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木塊兩次受到的拉力一樣大

B. 木塊第一次受到的拉力較大

C. 木塊兩次具有的動能一樣大

D. 兩次拉力對木塊做功的功率一樣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第二章 運動的世界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在體育測試過程中,以下選項正確的是( )

A. 跳遠測試時,必須選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進行測量

B. 小明在50m測試中看到旁邊的看臺向后運動,選取的參照物是跑道

C. 小明50m測試的成績是7s,則他的平均速度為6.25m/s

D. 1000m測試小明的平均速度為5m/s、小亮的成績是240s,小明更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2.2聲音的特性 同步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與聲現(xiàn)象有關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處減弱噪聲

B. B超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C. 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fā)出的聲音是因為響度太小

D. 聲音在空氣的速度一定是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青海省西寧市2018年中考物理試卷 題型:填空題

小明家買了一臺電烤箱,有低、中,高三個檔位的發(fā)熱功率,如圖是其內部簡化電路圖,開關S1可分別與接觸點a、b接觸。(已知;R1=48.4Ω,R2=96.8Ω,且電源電壓保持不變)

(1)當開關S1置于b端、S2斷開時,電路的連接方式是_______聯(lián)。

(2)當開關S1置于b端、S2閉合時,此電路消耗的電功率是_______W。

(3)電烤箱在高檔位正常工作100s消耗的電能是_______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青海省西寧市2018年中考物理試卷 題型:填空題

笑樹能發(fā)出笑聲是因為果實的外殼上有許多小孔,經(jīng)風一吹,殼里的籽撞擊殼壁,使其_______發(fā)聲;這種笑聲與人的笑聲有明顯區(qū)別,主要是這兩種聲音的_______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青海省西寧市2018年中考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三大支柱。關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在倡導“節(jié)能環(huán)!薄暗吞忌睢钡慕裉,人類特別重視太陽能的利用

B. 超導材料可應用于電飯鍋和遠距離輸電線

C. 衛(wèi)星導航在傳遞信息過程中主要依靠電磁波

D. 光纖具有抗干擾、信號衰減小的特點,適用于遠距離、大容量信息傳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年秋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第二章聲現(xiàn)象單元練習題 題型:實驗題

實驗探究

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與特性

過程

結論 如圖,用音叉和乒乓球進行如下實驗:

①輕敲256Hz的音叉,用懸吊著的乒乓球接觸發(fā)聲的叉股,發(fā)現(xiàn)丘乓球也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_______產(chǎn)生的;

②重敲同一音叉,聽到更大的聲音,同時發(fā)現(xiàn)乒乓球被彈開得更遠,說明聲音的響度與發(fā)聲體的_______有關;

③換用512Hz的音叉重復實驗,聽到聲音的音調更高,說明音調與發(fā)聲體的_______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年秋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第二章聲現(xiàn)象單元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關于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聲音速度的大小與介質的種類有關

B. 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聲音

C. 公路旁安裝隔音墻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音叉,音又發(fā)聲的響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2019學年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3 熔化和凝固同步練習 題型:實驗題

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萘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將裝有萘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這樣做不但能使試管受熱均勻,而且萘的溫度上升速度較_______(選填“快”或“慢”),便于及時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

(2)除如圖所示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__。

(3)萘加熱一段時間后,可看到燒杯中有“白氣”冒出,“白氣”是____(填序號)。

A.水蒸氣 B.小水珠

(4)如圖是萘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約持續(xù)了_____分鐘,由圖可知萘是______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