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恒定,定值電阻R1=22Ω,小燈泡L的額定電壓為12V,電流表的量程為0-3A,當開關S,S2閉合,S1,S3斷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置于最右端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0.8A,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置于中點時,小燈泡恰好正常發(fā)光,通過燈泡L的電流與其兩端電壓的關系如圖乙所示,求:
(1)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
(2)電源電壓.
(3)當開關S、S1、S2、S3都閉合時,移動變阻器的滑片P,在電流不超過電流表量程的情況下,電路中消耗的最小功率和變阻器的調(diào)節(jié)范圍.

分析 (1)由圖象讀出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流,由I=$\frac{U}{R}$計算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值;
(2)當開關S、S2閉合,S1、S3斷開,L與R2串聯(lián),P至于最右端,由串聯(lián)電路特點和電流表示數(shù)從圖象中讀出此時燈泡的電壓,并計算此時燈泡電阻;
P中點時燈泡正常光,根據(jù)電源電壓不變,由歐姆定律列式計算變阻器最大值和電源電壓;
(3)當開關S、S1、S2、S3都閉合時,R1、R2并聯(lián),由并聯(lián)電路特點和電流表量程,由P=$\frac{{U}^{2}}{R}$計算電路的總功率最小值,由歐姆定律計算變阻器的取值范圍.

解答 解:
(1)由題知燈泡的額定電壓為12V,由圖象讀出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流為1.0A,
由I=$\frac{U}{R}$可得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值:
RL=$\frac{{U}_{額}}{{I}_{額}}$=$\frac{12V}{1.0A}$=12Ω;
(2)由電路圖知,當開關S、S2閉合,S1、S3斷開時,L與R2串聯(lián),P至于最右端時變阻器連入阻值最大,
由串聯(lián)電路特點和電流表示數(shù)知:I=IL=I2=0.8A,
由圖象知此時燈泡的電壓:UL=6V,
此時燈泡電阻:RL′=$\frac{{U}_{L}}{{I}_{L}}$=$\frac{6V}{0.8A}$=7.5Ω,
滑片P至中點時,變阻器連入阻值為$\frac{1}{2}$R2,小燈泡恰好正常發(fā)光,
電源電壓不變,由I=$\frac{U}{R}$可得:
I(RL+$\frac{1}{2}$R2)=I(RL′+R2
即:1.0A×(12Ω+$\frac{1}{2}$R2)=0.8A×(7.5Ω+R2
解得:R2=20Ω,代入可得電源電壓:U=22V;
(3)由電路圖知,當開關S、S1、S2、S3都閉合時,R1、R2并聯(lián),
當變阻器連入阻值最大時總功率最小,P=$\frac{{U}^{2}}{R}$可得電路的總功率最小值:
Pmin=$\frac{{U}^{2}}{{R}_{1}}$+$\frac{{U}^{2}}{{R}_{2}}$=$\frac{(22V)^{2}}{22Ω}$+$\frac{(22V)^{2}}{20Ω}$=46.2W;
由并聯(lián)電路電壓特點和歐姆定律可得通過R1的電流:
I1=$\frac{U}{{R}_{1}}$=$\frac{22V}{22Ω}$=1A,
電流表量程0-3A,所以電路的最大電流Imax=3A,所以通過R2的最大電流:
I2max=Imax-I1=3A-1A=2A,
此時變阻器連入阻值最小:
R2min=$\frac{U}{{I}_{2max}}$=$\frac{22V}{2A}$=11Ω,
所以變阻器的調(diào)節(jié)范圍為11~20Ω.
答:(1)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為12Ω.
(2)電源電壓為22V.
(3)當開關S、S1、S2、S3都閉合時,電路中消耗的最小功率為46.2W,變阻器的調(diào)節(jié)范圍為11~20Ω.

點評 本題考查了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特點、歐姆定律以及電功率公式的應用,關鍵是利用好電源電壓不變這一條件,注意知道燈泡電阻是變化的.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某科學實驗小組利用注射器、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等器材測量大氣壓強的值,實驗步驟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這樣做的目的是排盡注射器內(nèi)的空氣.
(2)如圖1,用細尼龍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使繩的另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動注射器筒,當注射器中的活塞剛被拉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30N.
(3)如圖2,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6.00cm,計算出活塞的橫截面積3.33cm2
(4)計算得到大氣壓強的數(shù)值為9×104Pa.
(5)同學們發(fā)現(xiàn)實驗誤差較大,請分析,該實驗過程中導致誤差的原因(請寫出兩條即可)
①空氣沒有排盡;②橡皮帽密封不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吊車應用了許多物理知識,如輪胎上有很多花紋,是為了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吊起貨物過程中,支撐臂和起重臂共同構成一個費力(選填“省力”或“費力”)杠桿;吊車在行駛過程中駕駛員要系好安全帶,主要是為了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用水作為發(fā)動機的冷卻液,是因為水具有較大的比熱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如圖所示,某物體以一定的速度沖上光滑的水平面AB,向右運動一段時間后,又運動到粗糙的水平面BC上(BC段足夠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在AB段運動時,物體只受1對平衡力的作用
B.在AB段運動時,物體受慣性作用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C.在BC段物體所受重力與其對地面的壓力是同一個力
D.在BC段物體運動的速度變小,受到的摩擦力也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小明做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和速度關系的實驗.實驗如圖所示,器材:一個小金屬球m1、一個大金屬球m2、細線、一個小木塊.他要完成整個探究實驗,其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一: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與質(zhì)量的關系,其操作為讓金屬球m1和m2分別從相同(選填“相同”或“不同”)高度落下,觀察金屬球推動木塊運動的距離;
步驟二: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速度的關系,其操作為選質(zhì)量相同的兩個小球,使兩球在斜面的不同高度滾下來;
實驗結論:在質(zhì)量相同時,小球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小明得出實驗結論后,又提出了新的問題:物體的質(zhì)量和速度對物體動能的影響一樣大嗎?小明收集了一些物體的動能(如表所示),結合生活經(jīng)驗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在“質(zhì)量”和“速度”這兩個因素中對物體的動能影響較大的是速度.
                      一些物體的功能
 行走的牛 約60J
 跑百米的運動員 約3×103J
 飛行的步槍子彈約5×103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下列運用物料知識對一些體育中的現(xiàn)象分析正確的是( 。
A.擲籃球時手給球的力大于球給手的力
B.射箭運動時,箭離弦瞬間,弓的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箭的動能
C.體操運動員上單杠前在手上涂抹防滑粉是為了增大手與單杠之間的摩擦力
D.舉重運動員舉起杠鈴后應保持一段時間不動等待裁判確認,在這段時間內(nèi)運動員沒有對杠鈴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
A.承德夏季的最高氣溫約為60℃
B.一支普通2B鉛筆的質(zhì)量約為200g
C.普通教室門的高度約為2m
D.中學生百米賽跑時的速度約為2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某同學家有一焦距f=5cm的照相機,他為了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做了如下實驗:
(1)取下鏡頭,讓太陽光正對鏡頭,觀察鏡頭對太陽光的作用:因為鏡頭是一個凸透鏡,所以它對太陽光有會聚作用.
(2)他們依次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光具座足夠長),但無論怎樣移動蠟燭和光屏,在光屏上始終沒有看到蠟燭所成的像.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凸透鏡、光屏、燭焰的中心未在同一高度上.
(3)當他們分析出實驗失敗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后,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應在5cm至10cm范圍.
(4)裝上鏡頭,用照相機來拍一開花的桃樹的像:
a、拍桃樹的像時,桃樹距鏡頭的距離要大于二倍焦距,桃樹在底片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b、拍完桃樹的像后,想拍一朵較大的桃花的像,則應靠近(靠近桃樹/遠離桃樹),并使鏡頭伸出去(伸出去/縮回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使用溫度計時,首先要觀察它的量程和認清它的分度值.小強在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液體溫度時讀取了四次數(shù)據(jù),每次讀數(shù)時溫度計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其中正確的是D,如圖乙所示的是用溫度計分別測得的冰和溫水的溫度,那么冰的溫度是-22℃,讀作:零下22攝氏度,溫水的溫度是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