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塊金屬在冰箱中被冷凍后,取出放一會兒,可以發(fā)現(xiàn)變濕了.如果馬上用干毛巾擦,能擦干嗎?為什么?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對公式的理解,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 導(dǎo)體的電阻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B. 導(dǎo)體的電阻跟通過它的電流成反比
C. 導(dǎo)體的電阻跟它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無關(guān)
D. 加在導(dǎo)體兩端的電壓變?yōu)榱銜r,通過它的電流為零,此時導(dǎo)體的電阻也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動腦學物理,越學越聰明.小武同學看到商販將水量浸泡在某種紅色液體中,他悄悄地取些樣品測量其密度,如圖所示,步驟如下:
(1)用一根兩端開口的玻璃管,將其一端扎上橡皮薄膜;
(2)將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逐漸放入裝有水的容器中適當位置,并用鐵架臺和試管夾固定;
(3)往玻璃管內(nèi)緩慢地加入樣品直到薄膜變平為止;
(4)對相關(guān)的物理量進行測量并計算樣品的密度.
根據(jù)上述實驗,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①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cm;玻璃管放入水中,沒倒入樣品前橡皮膜向 (選填“上”或“下”)凸起;
②要測量的物理量是 ;
③樣品密度的表達式是 (用ρ水和所測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④計算樣品的密度ρ= kg/m3;
⑤若讀取樣品液面所對的刻度值時沒有觀察液面的最凹處,將導(dǎo)致計算的樣品密度比實際值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裝置。
(1)現(xiàn)有厚度分別為5 mm和2 mm的兩塊玻璃板,應(yīng)選擇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便于研究平面鏡的成像特點。
(3)實驗中A、B兩支蠟燭的外形應(yīng)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當B蠟燭與A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時,移去B蠟燭,在原來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蠟燭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像。
(4)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_(選填“前”或“后”)
(5)側(cè)觀察,直至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guān)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6)當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蠟燭A的像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烈日當空的海邊玩耍,你會發(fā)現(xiàn)沙子燙腳,而海水卻是涼涼的,這是由于海水的_____較大,當質(zhì)量相同的沙子和海水同時接受相同的陽光照射時,海水的溫度變化更_____的緣故(選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光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漫反射時反射角小于入射角
B.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
C.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D.用玻璃三棱鏡可使太陽光發(fā)生色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點”的實驗.
(1)裝有碎冰的燒杯直接放置在空氣中,不用酒精燈加熱.這樣做,不但能使燒杯均勻受熱,而且冰的溫度升高較(選填“快”或“慢”),便于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為了使燒杯內(nèi)各部分受熱均勻,還需要進行的操作是.
(2)實驗中,應(yīng)始終注意觀察燒杯中冰的變化,并每隔0.5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其中,由圖(乙)可讀出第1min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是℃.
時間/min | 0 |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 4 | 4.5 | 5 | …… |
溫度/℃ | –8 | –6 | –2 | 0 | 0 | 0 | 0 | 0 | 0 | 0 | ||
狀態(tài) | 固態(tài) | 固液共存態(tài) |
(3)根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在圖丙中畫出這段時間內(nèi)冰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4)由圖像可以看出,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