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前舉行了“紀念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的盛大閱兵儀式.下列有關當時的情景說法正確的是( 。
A.
坦克履帶的棱上套上橡膠,是為了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對地的壓力
B.
士兵通過主席臺前向領導敬禮時,口號聲通過空氣傳到觀眾的耳朵里
C.
每個方隊整齊劃一,說明隊伍中每個人之間都是相對靜止的
D.
我們能從不同角度看到此景,是因為人們對太陽光形成了漫反射

分析 結合選項中的內(nèi)容,分別從減小壓強的方法、聲音的傳播條件、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光的漫反射等方面對選項中的說法逐一做出判斷.

解答 解:
A、坦克履帶的棱上套上橡膠,是為了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對地面的壓強,而不是減小壓力,故A錯誤;
B、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士兵通過主席臺前向領導敬禮時,口號聲通過空氣傳到觀眾的耳朵里,故B正確;
C、每個方隊整齊劃一,說明隊伍中每個人之間都是相對靜止的,他們間的相對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故C正確;
D、我們能從不同角度看到此景,是因為人們對太陽光形成了漫反射,反射光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傳播,故D正確.
故選BCD.

點評 本題以閱兵為背景,考查了與力學、聲學、光學相關的多個知識點,體現(xiàn)了物理的無處不在,有一定綜合性,但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某家用浴霸有三種功能:排風、普通照明、光暖加熱.排風、光暖燈泡都可獨立使用;但普通照明燈泡在光暖燈泡工作時不能工作.如圖電路設計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明按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依次改變蠟燭的位置,移動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次數(shù)12345
物距/cm5040302421.4
像距/cm21.4243050
像的大小變化→逐漸變大

(1)由表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
(2)第2次實驗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生活中應用了凸透鏡這一成像規(guī)律而制成的物品有照相機(請舉一例).
(3)根據(jù)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的可逆性,可得出第4次實驗的像距v=40cm.
(4)實驗結束后,小明試著調節(jié)如圖乙所示的投影儀.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他應將投影儀遠離屏幕,并減。ㄟx填“增大”或“減小”)鏡頭與投影片的距離.
(5)實驗完畢,聰明的小明想利用凸透鏡成像的特點比較兩個凸透鏡的焦距大。麑⒁晃矬w分別放在甲、乙兩凸透鏡前相等距離處,通過甲透鏡成縮小的像,通過乙透鏡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斷:由于所成的像都是實像(都是實像/都是虛像/一個是實像、一個是虛像),甲透鏡的焦距小于(小于/等于/大于)乙透鏡的焦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面四個圖是小明所畫的光路圖,其中正確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如圖所示,一個重30N、體積為0.002m3的物體用繩子懸掛著,現(xiàn)將物體完全浸沒在燒杯的水中,物體所受浮力將增大(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物體浸沒水中后繼續(xù)下沉的過程中,水對杯底的壓強不變(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釋放繩子后,物體將下沉(選填“上 浮”或“下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如圖所示,甲圖中的婦女推著童車走了幾步,乙圖中的男人用很大的力推汽車,但汽車沒被推動,這兩個人做功較多的是婦女(選填“婦女”或“男人”),另一個人做功較少的原因是沒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一段距離,乙圖中人的推力等于(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5G技術的成熟將代替現(xiàn)在剛用的4G,到時能夠滿足幾乎所有用戶對于無線服務的要求.4G和5G網(wǎng)絡都是利用電磁波來傳輸信息的,它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接近真空中的傳播速度--3×105k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重型載重汽車裝有多個車輪,是為了減。ㄟx填“增大”或“減小”)對路面的壓強,每個車輪上都有很多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增大(選填“增大”或“減小”)摩擦力,行駛的汽車急剎車時,司機身體會前傾,是由于他具有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6.(1)畫出被投出去的籃球的受力示意圖(不計空氣阻力和浮力).
(2)如圖,標出通電螺線管旁條形磁體的S、N極和圖中磁感線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