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聲音是由于物體_____而產生的。當人們在雪山中大聲說話時,因為聲音能傳遞_____,所以就有可能誘發(fā)雪崩。在音樂中,中音C調“1(do)”的頻率是262Hz,D調“1(do)”的頻律是294Hz,由此可知D調“1”比C調“1”的____高(選填樂音的三要素)。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明和小揚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碼、木板)設計了圖(a)、(b)兩個實驗,通過觀察圖(a)、(b)后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的結論.此后小揚把小桌挪放到一塊木板上,發(fā)現小桌對木板的壓力效果不夠明顯,如圖(c)所示.通過對圖(a)、(c)的比較又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顯”的結論.請你根據已學過的壓強知識分析:
(1)小明和小揚是根據 的現象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兩個結論不一致的原因是 .
(3)設圖(b)中小桌對海棉的壓強是pb,圖(c)中小桌對木板的壓強是pc,則pb pc(小于/等于/大于).
(4)比較圖(b)和圖(c)可知,根據壓力的作用效果比較壓強的大小需要滿足的條件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是某實驗小組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的電路圖,使用的實驗器材有:電壓為6V的電源.電流表、電壓表各一個、開關一個.5Ω、10Ω、15Ω、30Ω的定值電阻各一個,規(guī)格為“20Ω 1A”的滑動變阻器一個,導線若干.
(l)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所測得的幾組電流、電壓值如表1所示.在第2次實驗中,電流表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則通過電阻的電流為 .根據表1數據可得到結論: .
實驗次數 | 1 | 2 | 3 |
電壓U/V | 1.0 | 1.5 | 2.0 |
電流I/A | 0.2 | 0.4 |
(2)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所測得的幾組電流、電阻值如表2所示
實驗次數 | 1 | 2 | 3 |
電阻R/Ω | 5 | 10 | 15 |
電流I/A | 0.6 | 0.3 | 0.24 |
①由于操作不當,導致一組數據存在錯誤,請判斷第 次實驗的數據存在錯誤.產生錯誤的原因是 ,正確的數據應該是 A.
②糾正錯誤以后,該小組用30Ω的電阻替換15Ω的電阻進行了第4次實驗,發(fā)現實驗無法進行下去,為完成第4次實驗,同學們提出了下列解決方案,其中正確的是
A.將電壓表的量程換為0~15V
B.更換最大阻值大于或等于30Ω的滑動變阻器
C.換成電壓為12V的電源
D.可將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調為1.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對如圖所示的四個實驗的認識,正確的是( )
A.該實驗演示的是電流的磁效應
B.該實驗可用來演示電動機的工作原理
C.該實驗中通過電螺線管的B端是S極
D.該實驗可用來演示電磁感應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改善環(huán)境,今年我國北方推行“煤改氣”,造成天然氣供應緊張,家用液化石油氣價格也隨之上漲。液化石油氣儲存在鋼瓶中時通常是_____態(tài)(選填“固”、“液”或“氣”)。使用時,要打開鋼瓶上的閥門,這時用手摸一摸罐體,感覺罐體_____(選填“變熱”或“變涼”), 這是因為瓶中物質發(fā)生___(填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而_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光現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用手機查看信息時,手機屏是光源
B. 紅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能使熒光物質發(fā)光
C. 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折射現象
D. 光在反射和折射時,光路都是可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運動損傷的疼痛常用“冷療法”治療:用一種氯乙烷的氣態(tài)有機物,對準損傷處噴射,使受傷部位的溫度降低.氯乙烷采用_____的方法液化后儲存在罐中,噴在皮膚上會迅速_____(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同時_____大量的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磁場和磁感線,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 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磁場發(fā)生的
B. 磁感線是人們假想的曲線,實際并不存在
C. 在磁場中某一點,小磁針的指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D. 磁場中的磁感線一定不相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