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172935  172943  172949  172953  172959  172961  172965  172971  172973  172979  172985  172989  172991  172995  173001  173003  173009  173013  173015  173019  173021  173025  173027  173029  173030  173031  173033  173034  173035  173037  173039  173043  173045  173049  173051  173055  173061  173063  173069  173073  173075  173079  173085  173091  173093  173099  173103  173105  173111  173115  173121  173129  235360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實驗室備有甲、乙、丙三個凸透鏡,三個實驗小組分別用這三個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當蠟燭到透鏡的距離都為12cm時,甲、乙、丙三透鏡分別成縮小的實像、放大的虛像、放大的實像,則這三個透鏡的焦距f 、f 、f 的大小關(guān)系為( 。
A.>f >f B.>f >f C.>f >f D.>f >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關(guān)于凸透鏡成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是正立、放大的虛像B.可能是倒立、放大的虛像
C.可能是倒立、縮小的實像D.可能是正立、縮小的實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所示,下列現(xiàn)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樹蔭下圓形光斑
B.
海市蜃樓
C.
白光的色散
D.
水中“倒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下列有關(guān)勻速直線運動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由運動時間決定
B.汽車沿平直公路每分鐘行駛的路程均為1000米,則汽車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
C.根據(jù)v=$\frac{s}{t}$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通過的路程成正比
D.根據(jù)v=$\frac{s}{t}$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通過的路程和所需時間無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小紅同學在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chǎn)生的熱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時采用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實驗中通過觀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變化來比較電流通過導體產(chǎn)生熱量的多少.
(2)你認為甲圖所示的裝置是用來 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chǎn)生的熱量與電阻的關(guān)系.
(3)乙圖所示裝置中電阻R1(選填“R1”或”R3”)產(chǎn)生的熱量多.
(4)此實驗運用的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或轉(zhuǎn)換法)(寫出一種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1.如圖所示,請標出通電螺線管的N、S極和磁感線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如圖所示,電源電壓為3V,電阻R1=20Ω,燈泡L標有“6V  3.6W”字樣,閉合開關(guān)S后,求:
(1)電路中的電流;
(2)通電5min電阻產(chǎn)生的熱量.(忽略燈絲電阻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如圖所示為一款有高、低溫兩檔的蒸汽電熨斗電路原理圖,R1、R2為電熱絲,其中R2=242Ω.工作時,水升溫并汽化成水蒸氣,從而熨燙衣服.求:
(1)電熨斗處于低溫檔時,正常工作功率為1100W,此時電路中的電流;
(2)電熨斗處于高溫檔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作圖題

8.按題目要求作圖:

(1)請在圖A中根據(jù)標出的電流方向,從電池、電流表、電壓表三個元件符號中選出兩個,并分別填入電路的空缺處.
填入后同時達到如下要求:①閉合開關(guān),小燈泡L1和L2都能發(fā)光;②小燈泡L1和L2并聯(lián)連接.
(2)如圖B實物電路,在原圖上只改動一根導線,使電路稱為串聯(lián)電路,并使電壓表測量燈L2的電壓,在改動的導線上打“×”,然后重新連接.
(3)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把圖C中電燈及控制電燈的開關(guān)接到家庭電路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家庭電路中,照明燈泡與控制它的開關(guān)之間的連接方式是串聯(lián),各家用電器的連接方式是并聯(liá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