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到全年最大值的時間是(  )
A.6月22日前后
B.3月21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答案】A
【解析】A、夏至日,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qū)達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故正確;B、春分日和秋分日,除赤道上達一年最大值外,其他地區(qū)介于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故不符合題意;C、春分日和秋分日,除赤道上達一年最大值外,其他地區(qū)介于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故不符合題意;D、冬至日,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qū)達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的各緯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地的地質構造為乙地的地質構造為
(2)甲處地貌的成因是
(3)形成丙處地貌的地質作用是(選擇填空)
A.內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沉積作用;
D.侵蝕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依據(jù)如圖,回答下題.

(1)下列關于天體運動特征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A,B,C,D四個天體的自轉具有同向性
B.圖中A,B,C,D四個天體的公轉方向相同
C.圖中天體A,B,C,D的運行軌道在一個平面上是共面性的表現(xiàn)
D.圖中C、D天體的運行軌道是接近于正圓的橢圓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C距離地球最近
B.圖中A,B,C均為類地行星
C.只有A,C為類地行星,B,D為遠日行星
D.圖中所示的天體系統(tǒng)不屬于河外星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資料表明,近百年來全球平均氣溫已上升了0.6℃~o.9℃。當今全球氣候具有變暖的趨勢。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的氣溫變化曲線反映的是儀器觀測時期的氣候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這一階段地球平均氣溫波動上升

B. 20世紀80年代的氣溫高于2040年代的氣溫

C. 該曲線變化的總趨勢與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增加的趨勢一致

D. 近百年來的氣溫明顯低于距今7萬年到距今1萬年的氣溫

2圖反映的問題是全球變暖,下列對策可以緩解氣候變暖的是        ( )

①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積植樹造林 ③發(fā)展技術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④開發(fā)新能源,改善能源結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3上述氣溫變化對人類來說,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 氣溫升高將使森林樹種大量增加

B. 高山冰川將改變規(guī)模,有些地方出現(xiàn)減少和退縮

C. 各地農作物產量都會大幅度減少

D. 氣候變暖,會使各地人們的新陳代謝變慢,增強身體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海域洋流循環(huán)模式圖回答問題。

(1)圖中所示的洋流所在海域為半球,判斷理由。

(2)若該圖表示大西洋,那么A洋流為__(洋流名稱);若該圖表示太平洋,則C洋流為____(洋流名稱);若此海域為北印度洋,那么我國東部河流進入_(豐水期或枯水期)。

(3)在①②③④海域最有可能成為大漁場的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圖所示的地質構造或地貌景觀中,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的是(  )

A.(1)(2)
B.(2)(3)
C.(3)(4)
D.(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頻次高的原因是 ( )

①特殊的地理位置②多山的地貌③強烈的地殼活動④不穩(wěn)定的季風環(huán)流控制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中國的大慶油田、俄羅斯的羅馬什金油田、杜瑪茲油田和土庫曼斯坦的古姆達格油田采油速度與最大采油速度之間的比值隨投產時間的變化曲線圖(比值為“1”時,即達到“巔峰時刻”)。有關石油資源利用與保護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目前世界上利用的石油資源主要來自西亞地區(qū)的油田
B.近年來中國石油產量保持平穩(wěn)增加的態(tài)勢,生產量大于消費量
C.應對石油危機的主要措施是降低石油價格
D.中國石油利用的效率遠低于發(fā)達國家,節(jié)油潛力很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列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能量來自太陽輻射的是

A. 大氣運動 B. 水循環(huán) C. 地殼運動 D. 火山噴發(f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