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伊始,利比亞局勢持續(xù)動蕩,引起國際社會密切關注。2011年2月23日開始,中國政府將通過海、陸、空三種途徑來撤離在利比亞的滯留人員,3月5日23時15分,經九天八夜,中國政府從局勢動蕩、險象環(huán)生的利比亞撤出35860名中國公民,被稱為“史上最大海外撤離行動”。此前中國大陸與利比亞的雙邊貿易總值達66億美元,其中以石油為主,因局勢動蕩遭受重大損失。閱讀材料和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下圖為利比亞及周邊地區(qū)圖
![](http://thumb.zyjl.cn/pic1/2120/13/04/26/2120130426140012761988.files/image055.jpg)
材料二: 左圖利比亞“城市和年降水量分布圖”,右圖“等高線地形圖”。![](http://thumb.zyjl.cn/pic1/2120/13/04/26/2120130426140012761988.files/image056.jpg)
材料三:利比亞是北非重要產油國,石油生產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0-70%,原油出口占出口總值的95%以上。除石油外,還有鐵、鉀、錳、磷酸鹽、銅等資源;利比亞有2700多年的歷史,有古羅馬的斗技場遺址和其他朝代的古堡、宮苑、清真寺等名勝古跡,同時地中海沿岸,是夏季游覽和療養(yǎng)勝地,多年來都沒有很好地開發(fā)利用。
(1)如果中國政府想從水路撤離中國公民,到達上海需穿越的主要海峽依次有 、 、 �;貒]喭窘浻《妊髸r,風向和洋流的方向分別是 和 。
(2)的黎波里的氣候類型是 ;與意大利相比,該氣候類型在利比亞分布面積較小的主要原因是 。
(3)描述該國降水量分布規(guī)律,并分析原因。
(4)分析該國城市分布特點及主要區(qū)位因素。
(5)利比亞農業(yè)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地中海沿岸,簡述其成因并從氣候角度評價農業(yè)生產條件。
(6)根據材料三,試分析利比亞產業(yè)結構存在主要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
(7)利比亞事件發(fā)生后,對國際石油生產和消費的影響可能有哪些?
(8)利比亞與我國的對外貿易合作極具互補性,試結合相關信息和我國經濟發(fā)展需要,分析這種互補性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