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一期工程北京將年均受水10.5億立方米。這將緩解北京的用水緊張狀況。北京市年用水總量約36億立方米,而本區(qū)擁有水資源量約為21億立方米。

材料二 下圖為南水北調中線路線圖。

材料三 北京南水北調與海水淡化對比

(1)簡述北京水資源短缺的自然原因。

(2)為解決北京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專家曾對“海水淡化還是南水北調”進行討論。請你根據材料,對南水北調工程進行評價。

【答案】(1)地處華北地區(qū)屬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較少,蒸發(fā)旺盛,河流徑流量較;降水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大(或降水的變率大),降水集中于7、8兩個月,春季氣溫回升快(或春秋季節(jié)多大風天氣,蒸發(fā)旺盛,)徑流量變化大。

(2)優(yōu)勢:南水北調調水量大;不僅能夠滿足北京的需水要求,而且還能緩解沿線區(qū)域的缺水問題。不足:①調水成本較高;②輸送距離較長;③工程量較大。

【解析】

(1) 北京市年用水總量約36億立方米,而本區(qū)擁有水資源量約為21億立方米。水資源短缺的自然原因,主要從氣溫、降水、蒸發(fā)、徑流角度分析。北京地處華北地區(qū)屬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較少,蒸發(fā)旺盛,河流徑流量較小。受季風影響,降水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大,降水的變率大,降水集中于7、8兩個月,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年際變化大。春季氣溫回升快多大風天氣,蒸發(fā)旺盛。

(2)根據材料三表格數據,南水北調的優(yōu)勢是調水量大,約10.5億立方米/年,不僅能夠滿足北京的需水要求,而且還能緩解沿線區(qū)域的缺水問題。海水淡化補水量僅3.7億立方米/年,數量少。南水北調的不足地方是調水成本較高,18/立方米,海水淡化僅5/立方米。輸送距離較長,1277千米,工程量較大。海水淡化僅270千米,工程量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環(huán)境保護

下表為我國西北某區(qū)域三個年份各類鹽漬化土壤面積統計表。讀表回答問題。

(單位:km)

(1)分析該區(qū)域1990-2010年土壤鹽漬化變化的特點。

(2)指出該區(qū)域農業(yè)生產中防治土壤鹽漬化應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研究風沙流,對防治流沙擴張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某地區(qū)沙漠化嚴重,某科考隊研究該地區(qū)的風沙流時發(fā)現:隨著粒徑的增大,沙粒運動方式依次為懸移、躍移和蠕移(下圖);沙粒絕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內,沙粒粒徑及移動高度隨風速的增大而增大;輸沙量與風速、下墊面密切相關(下圖)。該地區(qū)在機械固沙(采用麥草扎設草方格沙障)的基礎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種草),防治流沙擴張效果顯著,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內輸沙量趨近于0。

(1)簡述風速從16米/秒增至20米/秒時,該地區(qū)戈壁風沙流發(fā)生的變化。

(2)判斷風速在16~20米/秒時,該地區(qū)戈壁0~10厘米高度內沙粒最主要的運動方式,并說明理由。

(3)分析防治流沙擴張時種草比種樹效果好的原因。

(4)該地區(qū)采用機械與生物固沙后輸沙量銳減,簡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區(qū)域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與環(huán)境密切相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農牧交錯帶是農、牧交匯的過渡地帶,中國歷史上的北方農牧交錯帶的形成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將隴西地區(qū)、銀川和河套平原全部置于秦的版圖之內,設置郡縣,鼓勵屯墾,以戍邊屯墾和移民富邊的形式,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農墾種植業(yè)活動,農牧界線向西北方向大大推進。到兩漢時期,隨著人口的增加,為緩解人口壓力,繼續(xù)推行“移民富邊”政策,農墾達到高潮,農牧界線曾一度北移到陰山以北。東漢后期,由于停止移民屯墾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農牧界線曾向南推移,使草原和森林植被有所恢復,牧區(qū)范圍有所擴大。唐宋時期統治者為鞏固邊防、充實國庫和邊防屯田自給,推行“軍墾和民墾”,獎勵耕墾,在唐代中葉以后農牧地區(qū)分界線又向北推移。兩宋以至元代,本區(qū)移民數量和開墾規(guī)模都較小,農牧界線大體在今陜北與內蒙古之間。明代為設防固守邊疆,組織軍士和平民屯田,進行大規(guī)模屯墾,清代人口劇增,迫于人口壓力,允許人民到內蒙地區(qū)自由墾殖,農田又發(fā)展到陰山以北。

——蘇志珠等《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形成之探討》

(1)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我國農牧交錯帶分布的特點及形成的原因。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寶庫的甘肅省敦煌莫高窟于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有學者曾說:“氣候與莫高窟息息相關,它使洞窟內的泥塑、壁畫得以保存千年,但同時也在一點點剝蝕著它們!

(2)說明當地氣候對莫高窟文物保護的影響。

2014年8月1日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正式對外開放,莫高窟旅游模式因此發(fā)生變化。

開放前:游客最多實地參觀10個洞窟(用時120分鐘)

開放后:網絡預約數字展示中心觀看主題電影、球幕電影,參觀8個有代表性

的“數字洞窟”實地參觀7個洞窟返回數字展示中心休息、購物(用時150-180分鐘,其中實地洞窟內參觀時間75分鐘)

(3)簡述數字展示中心的開放對莫高窟景區(qū)的有利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澳大利亞某時刻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單位:百帕),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推測圖中氣壓分布最可能出現在

A. 2月 B. 5月 C. 8月 D. 10月

2下列各地中,近期最可能出現降水天氣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18年1月14日東營網訊:近日,受較強冷空氣影響,黃河河口氣溫驟降,利津段全線淌凌,黃河防凌形式嚴峻。

材料二 1950-1999年黃河利津站水沙統計圖

材料三 1987-1992年黃河河口海岸線演變圖

(1)分析材料一中利津段出現“淌凌”現象的原因及危害。

(2)簡述1955-1999年黃河利津段年輸沙量的變化規(guī)律并分析原因。

(3)分析1987-1992年黃河河口海岸線變化特點及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將各類食物產量折算成人類生存所需三大營養(yǎng)成分(熱量、蛋白質和脂肪)的數量,用于研究我國食物供給和可供養(yǎng)人口數量的相關性,對保障食物營養(yǎng)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下表示意我國三大生態(tài)系統、凈進口食物供給數量和根據小康水平標準換算成的可供養(yǎng)人口數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表中甲、乙、丙三大類生態(tài)系統分別是

A. 草地農田水域 B. 農田水域草地 C. 農田草地水域 D. 水域草地農田

2我國各類食物提供的熱量和蛋白質總量大,但仍大量進口,是因為

A. 飲食習慣的影響大 B. 食物需求的多樣化 C. 綠色食物需求增大 D. 人口數量大幅增長

3合理利用我國有限的土地資源前提下,為保障食物營養(yǎng)供給可采取的措施是

A. 挖掘濕地潛力,提高水域的生產力 B. 調整產業(yè)結構,發(fā)展農產品加工業(yè)

C. 保護我國耕地資源,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 D. 提高牲畜養(yǎng)殖技術,適度增加油料作物種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和蘇南地區(qū)城市化發(fā)展模式圖”,完成下列要求。

(1)簡述城市化的內涵及其與工業(yè)化的關系。

(2)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和蘇南地區(qū)的城市化發(fā)展模式有何異同?

(3)江蘇省城市化戰(zhàn)略的重要內容是“組團式”地發(fā)展城市群,構建三大“城市圈”,其中長江以南的兩大“都市圈”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江蘇省加快發(fā)展城市化的措施還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以下是我國水資源情況的相關資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13年7月,隨著夏日氣溫的攀升,安徽巢湖藍藻大面積暴發(fā)(如下圖),湖水腥、臭、稠,因而造成部分區(qū)域供水緊張。合肥市2011年人均水資源量389立方米,實際年人均用水卻高達426立方米。預計2015年,合肥市的供水量達到7億多方(立方米),缺口至少有5億方。

材料二 中國與發(fā)達國家水資源利用狀況表。

(1)簡述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

(2)結合材料分析我國水資源利用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

(3)合肥市為缺水所困惑,為解決合肥市水資源問題,請?zhí)岢隹刹扇〉挠行Т胧?/spa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