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資料和圖表,回答問題:

  長江支流眾多,基本上南北對稱,一般年份,影響我國的夏季風并與我國北方南下的冷空氣之間形成鋒面,5月份位于南嶺一帶,長江南岸各支流進入汛期;6月份,鋒面雨帶移到長江中下游一帶,北岸支流和干流開始進入汛期。這種支流的南北分布和雨帶自南向北的推移規(guī)律,使南岸支流與北岸支流漲水的時間錯開,加之沿長江地帶有洞庭湖、鄱陽湖等眾多湖泊對洪水起調(diào)節(jié)作用,干流不致于在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過大洪峰。但在1998年夏季,鋒面雨帶在長江流域活動時間過長,并且長江流域普遍出現(xiàn)暴雨,南北支流普遍漲水,于上游的洪水共同匯入長江,使干流水量大增,引發(fā)了特大洪水。

  (1)一般年份,對長江干流水量起天然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兩個因素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圖中資料2反映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該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98年夏季,給長江流域帶來暴雨洪澇的天氣系統(tǒng)是________。導致這次洪水發(fā)生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

  (4)圖中資料4反映長江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該問題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

  (5)正在建設中的長江三峽工程峻工后,在發(fā)電、________等方面將發(fā)揮巨大效益。

答案:略
解析:

  (1)中游支流南北分布和雨帶自南向北推移  中游眾多的湖泊

  (2)湖泊面積不斷縮小,對干流水量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在減弱  圍湖造田

  (3)鋒面  鋒面雨帶活動時間過長和長江流域普遍出現(xiàn)暴雨

  (4)草場退化,面積減小,森林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面積增加,圍湖造田  導致長江中下游湖泊面積減少,泥沙淤積,抬高河床,加劇洪澇災害

  (5)灌溉、防洪、航運、旅游、養(yǎng)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突破重點線  地理 題型:022

閱讀資料和圖表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中游支流的南北分布(如圖),在一般年份,我國的夏季風與北方南下的冷空氣之間形成的鋒面雨帶在5月份位于南嶺一帶,使長江南岸各支流進入汛期;6月份,鋒面雨帶向北推移到長江中下游一帶,北岸支流和干流才開始進入汛期。這種支流的南北分布和雨帶自南向北的推移規(guī)律,使南岸支流與北岸支流漲水時間錯開,加之沿江地帶有洞庭湖、鄱陽湖等眾多的湖泊與長江干流相通,干流不致在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過大洪峰。但在1998年夏季,鋒面雨帶在長江流域活動時間過長,并且長江流域普遍出現(xiàn)暴雨,南北支流普遍漲水與上游的洪水同時匯入干流,使干流水量大增,加之河流的其他水文特征,引發(fā)了特大洪水。

 。2)森林具有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據(jù)觀測,森林吸納雨水的能力,最高能達到降雨的40%~50%,從而使流入河流的水量變小、變緩。但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江上游森林覆蓋率由30%~40%下降到10%。森林減少,一方面失去蓄水的作用,另一方面使水土流失加劇,導致中下游河流、湖泊的淤積,河槽淤淺,使水位上漲,排洪能力降低。

 。3)50年代和70年代,長江流域曾經(jīng)歷兩次大規(guī)模的圍湖造田,由于泥沙的淤積和圍湖造田等原因,使長江中游湖泊面積大大縮小,如表。

根據(jù)上面資料和圖表的信息,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一般年份,對長江干流水量起天然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但近年來,由于人為原因導致________對干流水量調(diào)節(jié)作用在減弱。

(2)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1998年夏季,給長江流域帶來暴雨洪澇的天氣系統(tǒng)是________,導致這次洪水發(fā)生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人為原因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大田一中高一暑假作業(yè)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圖甲示為“干旱地區(qū)人口的分布示意圖”,圖乙為“人口分布隨海拔高度的變化示意圖”,表格為“環(huán)境溫度對人體的影響簡表”,閱讀圖表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生命障礙
不利溫度
高溫
舒適
低溫
不利低溫
冷金屬粘皮
>49℃
>29℃
>21℃
21℃±3℃
<18℃
<-10℃
<-20℃
⑴由圖甲、圖乙和表格資料可知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                、                   。
⑵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溫度帶是                。
⑶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地理原因是              
                                     !       
⑷上述自然因素主要是通過對人口       率的影響而實現(xiàn)影響人口數(shù)量的變化,同時又通過影響人口分布從而影響          的形成和發(fā)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福建省高一暑假作業(yè)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圖甲示為“干旱地區(qū)人口的分布示意圖”,圖乙為“人口分布隨海拔高度的變化示意圖”,表格為“環(huán)境溫度對人體的影響簡表”,閱讀圖表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生命障礙

不利溫度

高溫

舒適

低溫

不利低溫

冷金屬粘皮

>49℃

>29℃

>21℃

21℃±3℃

<18℃

<-10℃

<-20℃

⑴由圖甲、圖乙和表格資料可知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                 、                    。

⑵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溫度帶是                 。

⑶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地理原因是              

                                     !       

⑷上述自然因素主要是通過對人口        率的影響而實現(xiàn)影響人口數(shù)量的變化,同時又通過影響人口分布從而影響           的形成和發(fā)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圖表資料,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0年海地和智利的強烈地震對比資料

 

發(fā)生時間(當?shù)貐^(qū)時)

震 中

震 級

震源深度

死亡人數(shù)

海地地震

1月12日16時53分

18.5°N,

72.5°W

7.3

10千米

約30萬人

智利地震

2月27日3時34分

35.8°S,

72.6°W

8.8

33千米

約700人

 

材料二:全球六大板塊示意圖

 

 

 

 

 

 

 

1.比較海地和智利兩國的地理位置特點,完成以下表格:

 

海 地

智 利

緯度位置、五帶

和所在半球

 

 

海陸位置

和瀕臨的海洋

 

 

主要鄰國

 

 

2.根據(j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分析智利震中地區(qū)屬于     氣候,地震發(fā)生時的氣候特點是         

3.海地及其周圍島嶼以種植甘蔗著名,從氣候角度分析該地區(qū)種植甘蔗的有利條件                                  。

4.智利近500年來經(jīng)歷了大約500次較強烈的地震,而海地上一次地震則發(fā)生在250年前,請根據(jù)材料解釋原因。                        。

5.海地地震的震級比智利小,但死亡人數(shù)遠高于智利,試根據(jù)材料及相關知識分析其中的原因(至少3個方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