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下列材料,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08年12月10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播出“珠三角上千企業(yè)倒閉調查:成本上升致企業(yè)外遷”。以下為節(jié)目部分內容實錄:曾經是中國對外開放橋頭堡的珠三角地區(qū),加工貿易占了全國的呀成,然而,我們的記者最近在珠江三角洲地區(qū)采訪時卻發(fā)現,當地一些加工制造業(yè)企業(yè)的日子越來越難過。據記者調查發(fā)現,上午十點,正是上班的時間,不少工廠的大鐵門卻緊緊地鎖著,零亂的場景告訴記者,這里似乎已經人去樓空。如今在加工制造業(yè)聚集的珠三角地區(qū),像這樣的場景并不罕見。……亞洲鞋業(yè)協會秘書長李鶴告訴記者,在廣東鞋廠大概有五六千家,關閉的應該有一千多家!槿堑貐^(qū)連遇困境的,不僅是制鞋企業(yè),其它像制衣、玩具加工、電子加工等等,都出現了同樣的狀況。
材料二
在當今世界的產業(yè)鏈中,研發(fā)、生產、流通諸環(huán)節(jié)的附加值曲線呈現兩端高而中間低的形態(tài),很像人笑時嘴的形狀,所以俗稱“微笑曲線”。(圖1)
材料三
圖2中的左圖為2005年部分省市科技經費支出圖,右圖為研究與開發(fā)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的我國廣東與全國以及其他國家比較圖。
(1)材料一所述,倒閉的企業(yè)大多屬 型企業(yè)。
(2)材料一中提到的“成本上升”,是哪些因素導致的?
(3)結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珠三角制鞋、制衣、玩具加工、電子加工等企業(yè)缺乏競爭力的原因,并請你為企業(yè)出路提出建議。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歷史加快了從分散走到整體的進程。洲際貿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區(qū)之間經濟與 文化聯系的主要內容之一。三角貿易興起于16世紀,在17-18世紀成為最重要的洲際貿易,因涉及歐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連接成三角形,故稱“三角貿易”。滿載著槍支、紡織品、鐵器和奢侈品等貨物的商船,從利物浦等歐洲港口“出程”;到達歐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換被掠來的非洲黑人,然后經大西洋西航美洲,此為“中程”;商船到達美洲后,以這些黑人換取這趟、咖啡、煙草、棉花等物品,再運回歐洲,此乃“歸程”。一次三角貿易的航程,大約需時半年,可做三筆生意,獲得數倍的利潤,利物浦等城市因此興盛起來
—據艾里克.威廉斯《資本主義與奴隸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貿易示意圖
(1)指出三角貿易涉及海區(qū)的大洋環(huán)流規(guī)律(順、逆時針方向流動),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性質(寒、暖流),分析歸程海域洋流對沿岸氣候的影響。
(2)某船隊1月份從歐洲出發(fā),并如期回到里斯本。說明洋流對該船隊的海上航行起到了什么作用?該船隊曾途經北美某個大漁場,簡述該漁場的主要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分析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黃河源出巴顏喀拉山,于山東墾利縣境入海。其干流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平方千米。黃河養(yǎng)育著中華民族,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
材料一
黃河是中國歷史上決口、改道最多的河流。春秋以前,黃河下游流經河北平原入海,河道無所約束,漫流改徙無定,時常多股河道并存。戰(zhàn)國時期,黃河下游兩岸筑堤,河道逐漸固定。由于中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河水濁重,號為一石水而六斗泥”。漢文帝時黃河下游出現大規(guī)模決口。東漢初年,王景治河,隨地勢高低,截彎取直,修筑堤防,開辟了一條新的河道。其后,北方游牧民族人居黃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轉牧,水土流失相對減緩。至唐末,800年間黃河下游河道相對穩(wěn)定。
北宋初年,隨著黃河下游河道逐漸淤高,出現懸河,“高民屋殆逾丈”。1128年,宋東京留守杜充為阻止金兵南下,于李固渡扒開河堤。黃河決口,東經豫東北、魯西南地區(qū),匯為入淮。此后七百多年間,黃河不再進入河北平原,奪淮入海,多次決口、改道,改變了黃淮平原的原有水系。水患遍及黃淮平原,洪水吞沒大片土地,奪去千百萬人的生命和財產。洪水過后形成的許多沙丘和沙坡,吞噬大量農田、房屋,淤沒城市,淤塞運河,阻塞交通。明清時期,黃淮平原“農業(yè)生產日趨衰落,成為全國貧困地區(qū)之一”。
——摘編自鄒逸磷《中國歷史地理概論》
(1)概括指出北宋之前黃河流域在中華文明發(fā)展中的歷史地位。
(2)為什么明清時期黃淮平原“農業(yè)生產日趨衰落,成為全國貧困地區(qū)之一”?
(3)據《河防一覽》記載,黃河平時“沙居其六”,伏汛時“水居其二”,試說明原因。
(4)自開封以下的黃河河段向東北流入渤海,與南下奪淮入海相比會新增一種水患。指出該水患的名稱并說明其發(fā)生的季節(jié)與原因。
材料二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是回!”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然而,1972年后的26年間黃河有21年出現過斷流現象。斷流嚴重影響了黃河兩岸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人民的生產生活。
據有關方面研究,黃河斷流與人口增加、經濟發(fā)展、氣候趨于干旱、中上游過度用水、管理不善等因素有關。
長期以來,黃河管理以防洪治理為主,水資源“自由取用”,優(yōu)先滿足生產、生活用水需求而忽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需要。隨著“生態(tài)水”理念的提出,1998年12月,國務院批準了以生產、生活、生態(tài)“三生共贏”為主旨的新的分水方案,原國家計委、水利部聯合頒布了《黃河可供水量年度及干流水量調度方案》和《黃河水量調度管理辦法》,授權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對黃河水量實行統(tǒng)一調度。1999年黃河水利委員會正式對流域水資源進行統(tǒng)一管理和調度,變以往的“以需定供”為“以供定需”,根據水資源與水環(huán)境的承載能力,優(yōu)化配置水資源。
2000年以來,在氣候條件大體不變的情況下,黃河已經連續(xù)8年未斷流。黃河已逐步重現往日奔騰不息的風采。
(5)運用政治常識分析政府在解決黃河斷流問題上所起的作用。
(6)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是由不同部分構成的復雜整體,分析其中所體現的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7)結合材料,分析黃河水資源利用的實踐與觀念創(chuàng)新的辯證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中部地區(qū)在我國歷史和現代社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洪武時期湖北地區(qū)移民的遷入遷出分布示意圖
江西師范大學方志遠教授認為,“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首先“填”的都是平原及丘陵區(qū),而“湖廣填四川”幾乎是與“江西填湖廣”同時發(fā)生的。
……江西在元末屬于陳友諒的勢力范圍,即使在朱元璋統(tǒng)一全國以后,其殘余勢力仍然對明政權構成威脅。因此,江西地區(qū)長期遭受著明朝統(tǒng)治者的“重賦”待遇。
材料二 ……過去5000年大概有3000年出頭甚至更多,我們中國最精彩的故事在河南發(fā)生。我們已經有22個朝代在這里建都。隨著我們國家最近中部崛起戰(zhàn)略的實施,我們又看到了中國部地區(qū)加快復興的前景……回往過去30年……我們非常清晰地看到所有的資源都在流明!蜷_國門之后,資本、技術、投資、貿易機會、人才各種要素向哪里轉移?中國的沿海區(qū)域,首先是珠三角、然后是環(huán)渤海。我們今天中國沿海城市看到了和世界一流城市差不多的場景。過去五年一個非常清晰的現象是若干資源要素開始向中國內陸轉移。畫一路線圖的話中國沿海地區(qū),中國內陸地區(qū)……
——鄭州市副市長薛云偉《商業(yè)文明與城市變遷》(2009年12月6日)
材料三 多年來,中部成為國家宏觀戰(zhàn)略政策支持的邊緣化地區(qū),中部地區(qū)經濟在“東部大開放”、“西部大開發(fā)”、“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背景下面臨日益困難的窘境。2001年,全國生產總值增長速度首次出現東快、西次、中部居后的局面,中部塌陷已成為無法回避的現實。針對中部地區(qū)發(fā)展相對緩慢的狀況,2006年4月,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中部地區(qū)崛起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yè)基地以及綜合交通運輸樞紐;2009年9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通過《促進中部地區(qū)崛起規(guī)劃》,爭取到2015年,中部地區(qū)實現經濟發(fā)展水平顯著提高,發(fā)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明顯提升,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的目標。
(1)根據材料一概括洪武時期中部地區(qū)人口流動的原因。
(2)用先秦時期的史實說明“過去5 000年大概有3 000年出頭甚至更多”,“中國最精彩的故事在河南發(fā)生”。材料二反映了我國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
(3)1975年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時,針對河南等省份的交通運輸問題采取了什么措施?綜合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河南在中部崛起時可資利用的條件。
(4)從地理學科角度分析洪武時期“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積極意義。
(5)九江是我國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分析其成為米市和茶市的自然條件。
(6)請結合材料三,從經濟常識角度談談你對國務院采取措施促進中部崛起的認識。
(7)中部崛起,政策支持不可或缺,但發(fā)展關鍵還得靠自己。試說明這一觀點的哲學依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根據材料和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歷史加快了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洲際貿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區(qū)之間經濟與文化聯系的主要內容之一。三角貿易興起于16世紀,在17-18世紀成為最重要的洲際貿易,因涉及歐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連接成三角形,故稱“三角貿易”。滿載著槍支、紡織品、鐵器和奢侈品等貨物的商船,從利物浦等歐洲港口“出程”;到達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換被掠來的非洲黑人,然后經大西洋西航美洲,此為“中程”;商船到達美洲后,以這些黑人換取蔗糖、咖啡、煙草、棉花等物品,再運回歐洲,此乃“歸程”。一次三角貿易的航程,大約需時半年,可做三筆生意,獲得數倍的利潤。利物浦等城市因此興盛起來。
--據艾里克·威廉斯《資本主義與奴隸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貿易示意圖。
材料三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fā)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政府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yè)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
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馬克思《資本論》
英國資產階級將被迫在印度實行的一切,既不會使人民群眾得到解放,也不會根本改善他們的社會狀況,因為這兩者不僅僅決定于生產力的發(fā)展,而且還決定于生產力是否歸人民所有。但是,有一點他們是一定能夠做到的,這就是為這兩者創(chuàng)造物質前提。
--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統(tǒng)治的未來結果》
我們黨領導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要通過發(fā)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洲人在三角貿易中充當的角色,并說明三角貿易興起的歷史背景。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三角貿易的歷史影響。
(3)指出三角貿易涉及海區(qū)的大洋環(huán)流規(guī)律,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性質(寒、暖流)。
(4)某船隊1月份從歐洲出發(fā),并如期回到里斯本。說明該船隊到達里斯本時,那里的氣候特征及其成因。
(5)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國際貿易發(fā)展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F代貿易與歷史上的三角貿易相比有何區(qū)別?
(6)結合材料,分析早期資本主義擴張的二重性,并說明我國為什么要大力發(fā)展生產力和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石油是一種重要的能源,石油價格的大幅波動曾幾次影響世界經濟。完成下列問題。
1973年中東十月戰(zhàn)爭爆發(fā)后,石油輸出國組織奪回了石油價格的決定權,并用石油價格作為武器,反對霸權。從此,國際市場上石油價格大幅度上漲。1973年6月,每桶原油價格不到3美元,同年10月,漲至5.11美元,1975年10月漲到12.376美元,1979年石油價格又開始大幅度上漲,達到1981年的每桶32美元。石油價格的突然上漲,嚴重沖擊了發(fā)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由于能源價格上漲,導致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價格猛漲,發(fā)達市場經濟國家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1974—1975年危機。這次危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經濟發(fā)展的轉折,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繁榮時代的結束和滯脹階段的開始。
——高德步《世界經濟史》
(1)依據以上材料,分析中東等地的產油國如何使用石油武器抗衡霸權主義?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
由于中東地區(qū)政治局勢緊張,北半球冬季取暖用由消費高峰期來臨以及歐佩克拒絕增產等因素的影響,一度引起國際石油價格不斷飆升,并再一次敲響了我國能源安全的警鐘。
(2)結合材料,運用經濟常識的知識,談談油價波動的原因及我國的對策。
中國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2007年12月18日宣布,中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正式成立,旨在加強中國戰(zhàn)略石油儲備建設,健全石油儲備管理體系。
(3)根據資料和上圖說出我國石油戰(zhàn)略儲備基地的地理位置的分布特征,并簡述其共同區(qū)位優(yōu)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