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飛絮最喜歡干燥、溫暖和陽光充足的天氣,當日平均氣溫達到14℃時,毛白楊的果實就開始成熟炸裂,楊絮開始飄飛。一般晴朗天氣時,上午10時至下午16時是飛絮的高發(fā)時段。讀“石家莊、北京兩地滿足楊絮飄飛溫度條件的開始日期表”,完成下列各題。
【1】北京楊絮開始飄飛的平均日期較石家莊晚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少,晴天多 B. 緯度較高 C. 受寒潮影響小 D. 晝長較長
【2】晴天10時至16時是楊絮的高發(fā)時段,其原因可能的是
A. 太陽輻射變化大 B. 氣溫較高,濕度大 C. 正午太陽高度較大 D. 氣流擾動較強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某地區(qū)年均溫的分布,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影響該地區(qū)年均溫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臺風 B. 海陸分布 C. 大氣環(huán)流 D. 地形
【2】圖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 ③地 B. ④地 C. ①地 D. ②地
【3】樟樹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優(yōu)勢樹種。圖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樹集中分布的是
A. ①地 B. ③地 C. ④地 D. ②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要素的組合,正確的是( )
A. 東北平原——溫帶季風氣候——黑土 B. 江南丘陵——亞熱帶季風氣候——黃土
C. 內蒙古東部——干旱區(qū)——溫帶草原 D. 青藏高原——太陽輻射強——生長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徑流量的年際變化通常用年徑流量變差系數(shù)(Cv值)表示,Cv值越大,年徑流量的年際變化越大。下圖為中國年徑流量變差系數(shù)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我國河流徑流量年際變化的主要特點是
A. 季風區(qū)大于非季風區(qū) B. 東部大于西部
C. 干旱區(qū)大于濕潤區(qū) D. 北方大于南方
【2】圖中P、Q兩地徑流年際變化均較小,其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A. P地受季風影響小,降水變率小; Q地年降水少,降水變率小
B. P地受季風影響小,降水變率小; Q地下滲多,地下水補給多
C. P地海拔高,冰雪融水補給多;Q地年降水少,降水變率小
D. P地海拔高,冰雪融水補給多;Q地下滲多,地下水補給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南京調研)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羅訥河是歐洲的一條重要河流,發(fā)源于瑞士伯爾尼山的羅訥冰川,先由東向西流經(jīng)日內瓦湖后進入法國境內。從源頭至日內瓦湖,羅訥河為冰川、峽谷河段,兩岸巍峨峭壁,河水奔流直下,將泥漿水傾入清澈的日內瓦湖。羅訥河是“吐納”日內瓦湖水的主要河流。
在瑞士日內瓦的附近,羅訥河與阿爾沃河在此交匯。從日內瓦湖流出的羅訥河水在左側清澈見底,而從西歐第一高峰勃朗峰流出的阿爾沃河水在右側卻湍急渾濁,兩河交匯形成非常明顯的界線,成為“涇渭分明”的奇特景觀(左下圖)。右下圖示意羅訥河部分流域。
(1)判斷圖中羅訥河、阿爾沃河交匯處形成“涇渭分明”的奇特景觀最可能出現(xiàn)的季節(jié),并分析其原因。
(2)簡述羅訥河對日內瓦湖的影響。
(3)根據(jù)羅訥河流域特征,說明其在瑞士境內的主要開發(fā)方向及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貴州省石灰?guī)r廣布,流水溶蝕作用強烈,多喀斯特地貌,部分鄉(xiāng)鎮(zhèn)常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計劃2016年開始用五年時間實施160萬人“挪窮窩”易地扶貧搬遷,照亮特困山區(qū)群眾希望之路。
材料二:左圖為貴州省地形圖,右圖為貴陽市氣候統(tǒng)計圖。
(1)說出貴州的氣候類型及其特征。
(2)分析貴州雖處于南方濕潤區(qū)卻嚴重缺水的原因。
(3)分析貴州省將易地搬遷作為脫貧途徑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發(fā)達國家的逆城市化現(xiàn)象說明了
①城市內環(huán)境質量相對下降,人們對環(huán)境質量的要求提高
②鄉(xiāng)村地區(qū)和小城鎮(zhèn)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③大城市中心區(qū)萎縮,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④中小城鎮(zhèn)發(fā)展迅速,鄉(xiāng)村人口出現(xiàn)回升
A.①②④B.①②C.②③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