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第一次~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
第六次人口普查與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萬人,年均增長0.57%。
材料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shù)據(jù)
年齡構成 | ||
0-14歲人口 | 222459737人 | 占16.60% |
15-59歲人口 | 939616410人 | 占70.14% |
60歲及以上人口 | 177648705人 | 占13.26% |
注: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上升2.93個百分點。 | ||
城鎮(zhèn)人口 | 66557萬人 | 占49.68% |
農(nóng)村人口 | 67415萬人 | 占50.32% |
注:與2000相比,城鎮(zhèn)人口比重上升13.46個百分點。 |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為26139萬人,比2000年增加11700萬人,增長81.03%。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出生人口的性別比(以女孩為100)是118.06,雖然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樣調查的性別比略有下降,但仍還是高于正常范圍。
材料三: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廣東省、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蘇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東省、廣東省、四川省和江蘇省。
據(jù)廣東省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省常住人口中,戶口登記地在其他縣(市、區(qū))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為31281654人,占常住人口的30%,其中屬于省外的為21498798人,省內的為978285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其中省外人口增加6433920人,增長42.71%。
(1)從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國人口的特點是
、 、
(選答三點,3分)
(2)從材料中可看出,目前我國人口增長模式基本已是 模式,形成這種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這種模式給我國帶來什么影響?(3分)
(3)結合材料分析,目前我國處于城市化進程中的 階段,此階段對應出現(xiàn)
了 的現(xiàn)象(2分)
(4)根據(jù)資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10年間廣東省的常住人口從第三位躍居第一位,而河南省卻從第一位退至第三位?(2分)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根據(jù)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從2010年11月9日起,我國中東部地區(qū)都經(jīng)歷了一次大范圍雨雪天氣過程,河北、山西、河南、陜西、山東、北京等省份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大到暴雪天氣的影響,部分地區(qū)甚至出現(xiàn)了幾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暴雪。
材料2:這次歷史性降雪,給北方多個省份帶來了嚴重影響,至15日14時統(tǒng)計,共造成冀、晉、魯、豫、鄂、陜、新、寧8省(區(qū))962.2萬人生產(chǎn) 、生活受到影響,倒塌房屋1.5萬余間,民政部救災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因此次降雪死亡32人,還造成流產(chǎn)母畜2萬頭(只)左右,死亡牲畜1萬頭(只)左右,飲水困難牲畜約40萬頭(只)。
材料3:此次降雪對基礎設施和交通的影響。
(1)根據(jù)材料1、2、3的描述,此次降雪是否是一次自然災害?為什么?
(2)材料2、3中分別體現(xiàn)了此次降雪造成的哪些方面的影響?其還有可能造成哪些方面的影響?
(3)我們可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降低其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揭陽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文科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根據(jù)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第一次~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
第六次人口普查與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萬人,年均增長0.57%。
材料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shù)據(jù)
年齡構成 | | |
0-14歲人口 | 222459737人 | 占16.60% |
15-59歲人口 | 939616410人 | 占70.14% |
60歲及以上人口 | 177648705人 | 占13.26% |
注: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上升2.93個百分點。 | ||
城鎮(zhèn)人口 | 66557萬人 | 占49.68% |
農(nóng)村人口 | 67415萬人 | 占50.32% |
注:與2000相比,城鎮(zhèn)人口比重上升13.46個百分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屆江西省師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20分)根據(jù)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的西江航運干線,是指南寧至廣州航道,其和長江干線并列為我國高等級航道體系的“兩橫”。它是我國西南水運出海大通道重要組成部分,是目前廣西最繁忙的航道,廣西內河運量的90%需經(jīng)過此段,其重要地位由此可見一斑。由于其天然航道彎曲狹窄、礁石多、落差大等原因,西江曾在一段時期里阻礙著廣西水運的步伐。廣西交通人經(jīng)過多年的治理,筑壩蓄水,炸礁疏浚,造就了西江如今的“黃金水道”。繼北部灣風生水起之后,作為珠江主干流,被稱為連接西南和華南的黃金水道——西江,千帆競渡再起潮涌。
材料二 廣西是一個資源大省區(qū),石灰石的資源、鋁土礦的資源,包括做陶瓷的高嶺土資源都名列全國前幾位。
材料三 西江水系示意圖
(1)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簡析廣西為何要著力打造“西江黃金水道”?(8分)
(2)結合材料三,分析紅水河開發(fā)利用的方向及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廣東省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文科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根據(jù)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第一次~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
第六次人口普查與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萬人,年均增長0.57%。
材料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shù)據(jù)
年齡構成 |
|
|
0-14歲人口 |
222459737人 |
占16.60% |
15-59歲人口 |
939616410人 |
占70.14% |
60歲及以上人口 |
177648705人 |
占13.26% |
注: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上升2.93個百分點。 |
||
城鎮(zhèn)人口 |
66557萬人 |
占49.68% |
農(nóng)村人口 |
67415萬人 |
占50.32% |
注:與2000相比,城鎮(zhèn)人口比重上升13.46個百分點。 |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為26139萬人,比2000年增加11700萬人,增長81.03%。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出生人口的性別比(以女孩為100)是118.06,雖然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樣調查的性別比略有下降,但仍還是高于正常范圍。
材料三: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廣東省、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蘇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東省、廣東省、四川省和江蘇省。
據(jù)廣東省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省常住人口中,戶口登記地在其他縣(市、區(qū))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為31281654人,占常住人口的30%,其中屬于省外的為21498798人,省內的為978285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其中省外人口增加6433920人,增長42.71%。
(1)從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國人口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選答三點)
(2)從材料中可看出,目前我國人口增長模式基本已是________模式,形成這種模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這種模式給我國帶來什么影響?
(3)結合材料分析,目前我國處于城市化進程中的________階段,此階段對應出現(xiàn)了________的現(xiàn)象。
(4)根據(jù)資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10年間廣東省的常住人口從第三位躍居第一位,而河南省卻從第一位退至第三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江西省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20分)根據(jù)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的西江航運干線,是指南寧至廣州航道,其和長江干線并列為我國高等級航道體系的“兩橫”。它是我國西南水運出海大通道重要組成部分,是目前廣西最繁忙的航道,廣西內河運量的90%需經(jīng)過此段,其重要地位由此可見一斑。由于其天然航道彎曲狹窄、礁石多、落差大等原因,西江曾在一段時期里阻礙著廣西水運的步伐。廣西交通人經(jīng)過多年的治理,筑壩蓄水,炸礁疏浚,造就了西江如今的“黃金水道”。繼北部灣風生水起之后,作為珠江主干流,被稱為連接西南和華南的黃金水道——西江,千帆競渡再起潮涌。
材料二 廣西是一個資源大省區(qū),石灰石的資源、鋁土礦的資源,包括做陶瓷的高嶺土資源都名列全國前幾位。
材料三 西江水系示意圖
(1)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簡析廣西為何要著力打造“西江黃金水道”?(8分)
(2)結合材料三,分析紅水河開發(fā)利用的方向及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