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將0.8mol I2(g)和1.2mol H2(g)置于某1L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溫度下發(fā)生反應:I2(g)+H2(g)=2HI(g)并達到平衡.HI的體積分數(shù)隨時間的變化如表格所示:
HI體積分數(shù)1min2min3min4min5min6min7min
條件I26%42%52%57%60%60%60%
條件II20%33%43%52%57%65%65%
(1)在條件I到達平衡時,計算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要求列出計算過程.
(2)在條件I從開始反應到到達平衡時,H2的反應速率為0.12 mol/(L•min).
(3)為達到條件II的數(shù)據(jù),對于反應體系可能改變的操作是降低溫度.
(4)該反應的△H<0(填“>“,“<“或“=“)
(5)在條件I下達到平衡后,在7min時將容器體積壓縮為原來的一半.請在圖中畫出c(HI)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分析 (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條件I下5min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設I2消耗濃度為xmol/L,則:
                 I2(g)+H2(g)?2HI(g)
起始濃度(mol/L):0.8    1.2      0
轉化濃度(mol/L):x      x       2x
平衡濃度(mol/L):0.8-x  1.2-x   2x
根據(jù)HI的體積分數(shù)列方程計算x,再根據(jù)K=$\frac{{c}^{2}(HI)}{c({I}_{2})×c({H}_{2})}$計算;
(2)根據(jù)v=$\frac{△c}{△t}$計算;
(3)相同時間內HI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說明反應速率減慢,平衡時HI體積分數(shù)大于條件I時,故改變條件平衡正向移動,由于壓強、催化劑不影響平衡移動,可能是降低溫度;
(4)降低溫度平衡時正向移動,說明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5)在條件I下達到平衡后,在7min時將容器體積壓縮為原來的一半,壓強增大,平衡不移動,HI的濃度變?yōu)樵胶獾?倍.

解答 解:(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條件I下5min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設I2消耗濃度為xmol/L,則:
                 I2(g)+H2(g)?2HI(g)
起始濃度(mol/L):0.8    1.2     0
轉化濃度(mol/L):x      x       2x
平衡濃度(mol/L):0.8-x  1.2-x   2x
HI的體積分數(shù)為60%,則:$\frac{2x}{2}$=60%,故x=0.6,平衡常數(shù)K=$\frac{{c}^{2}(HI)}{c({I}_{2})×c({H}_{2})}$=$\frac{1.{2}^{2}}{0.2×0.6}$=12,
故答案為:12;
(2)在條件I從開始反應到到達平衡時,H2的反應速率為$\frac{0.6mol/L}{5min}$=0.12 mol/(L•min),
故答案為:0.12 mol/(L•min);
(3)相同時間內HI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說明反應速率減慢,平衡時HI體積分數(shù)大于條件I時,故改變條件平衡正向移動,由于壓強、催化劑不影響平衡移動,可能是降低溫度,
故答案為:降低溫度;
(4)降低溫度平衡時正向移動,說明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即△H<0,
故答案為:<;
(5)在條件I下達到平衡后,HI的濃度為1.2mol/L,在7min時將容器體積壓縮為原來的一半,壓強增大,平衡不移動,HI的濃度變?yōu)樵胶獾?倍,即HI濃度變?yōu)?.4mol/L,c(HI)隨時間變化的曲線為:
故答案為: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計算與影響因素、反應速率計算、平衡常數(shù)等,注意從(3)中反應速率與平衡移動判斷改變條件,進而確定(4)中焓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鈦(Ti)由于穩(wěn)定的化學性質,良好的耐高溫、耐低溫、抗腐蝕性以及強度、低密度被譽為“太空金屬”.工業(yè)上制金屬鈦是先將金紅石(TiO2)和碳粉混合加熱至1000~1100K進行氯化處理,發(fā)生反應如下:TiO2(s)+2C(s)+2Cl2(g)?TiCl4(g)+2CO(g)+72.1kJ,在采用金屬熱還原法還原四氯化鈦(TiCl4)得到鈦.
完成下列填空:
氯化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frac{{c}^{2}(CO)}{{c}^{2}(C{l}_{2})}$.若反應容器的容積為2L,4min后達到平衡,測得固體的質量減少了10.4g,則Cl2平均反應速度為0.025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酸堿中和反應是中學化學一類重要的反應,某學生實驗小組對課本中的兩個酸堿中和實驗進行了研究.
(1)用圖甲裝置進行強酸(50mL 0.5mol/L的HCl)和強堿(50mL 0.55mol/L的NaOH)反應的中和熱測定.
①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器.
②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紙屑的作用是保溫、隔熱、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散失.
③若用醋酸代替上述鹽酸實驗,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低(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2)用實驗室準確配制的0.100mol/L的NaOH溶液測定某未知濃度的稀鹽酸.其具體實驗步驟如下:
①應選擇b滴定管(填寫圖乙中對應字母),用少量標準NaOH溶液潤洗2~3次水洗后的該滴定管,再加入標準的0.100mol/L的NaOH溶液并記錄液面刻度讀數(shù);
②用酸式滴定管精確的放出25.00mL待測鹽酸,置于用蒸餾水洗凈的錐形瓶中.再加入2滴酚酞試液;
③滴定時,邊滴邊振蕩,同時眼睛注視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的變化,觀察到錐形瓶中溶液的顏色由無色變?yōu)闇\紅色,且半分鐘不褪色即達到滴定終點;
④記錄液面刻度讀數(shù).根據(jù)滴定管的兩次讀數(shù)得出消耗標準NaOH溶液的體積,再重復測定兩次,實驗結果記錄見下表:
實驗次數(shù)起始滴定管讀數(shù)終點滴定管讀數(shù)
10.00mL24.02mL
20.50mL24.46mL
32.50mL25.02mL
測得未知稀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096mol/L(保留小數(shù)點后3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某同學在用稀硫酸與鋅制取氫氣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加入少量硫酸銅溶液可加快氫氣的生成速率.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CuSO4+Zn=ZnSO4+Cu、Zn+H2SO4=ZnSO4+H2↑.
(2)加入硫酸銅溶液后可以加快氫氣生成速率的原因是CuSO4與Zn反應產生的Cu與Zn形成Cu-Zn原電池,加快了氫氣生成的速率.
(3)實驗室中現(xiàn)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種溶液,可與上述實驗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Ag2SO4
(4)要加快上述實驗中氫氣生成速率,還可采取的措施有升溫;增加H2SO4濃度 (答兩種即可).
(5)為了進一步研究硫酸銅的量對氫氣生成速率的影響,該同學設計了如表一系列的實驗:將表中所給的混合溶液分別加入到6個盛有過量Zn粒的容器中,收集產生的氣體,記錄獲得相同體積的氣體所需時間.

實驗
混合溶液
ABCDEF
4mol/L H2SO4(mL)30V1V2V3V4V5
飽和CuSO4溶液(mL)00.52.55V620
H2O(mL)V7V8V9V10100
①請完成此實驗設計,其中:V1=30,V6=10.
②該同學最后得出的結論為:當加入少量CuSO4溶液時,生成氫氣的速率會大大提高,但當加入的CuSO4溶液超過一定量時,生成氫氣的速率反而會下降.請分析氫氣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當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單質Cu會沉積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與H2SO4溶液的接觸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研究性學習小組用Na2SO3與硫酸溶液(硫酸與水體積比1:1)制備SO2并進行性質探究實驗.

(1)C、E中溶液都褪色,分別體現(xiàn)SO2漂白性,還原性性質;
(2)請在方框中畫如圖1出收集SO2以及尾氣處理裝置(標相關試劑);
(3)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B中有白色沉淀,為了清楚沉淀的物質,研究小組往B中加入過量稀鹽酸,沉淀不溶解,你認為形成該沉淀的反應方程式有:2SO2+2H2O+O2+2BaCl2=2BaSO4↓+4HCl或2SO2+2H2O+O2=2H2SO4、H2SO4+BaCl2=BaSO4↓+2HCl;為了進一步探究沉淀產生的原因,研究小組另取BaCl2溶液,加熱煮沸,冷卻及時加入少量苯液封,然后再通SO2,結果發(fā)現(xiàn)沉淀量減少,但仍有輕微渾濁.研究小組改進A裝置(如圖2),再進行試驗,B中沒有出現(xiàn)渾濁.下列氣體可以作為X氣體的是AD(填序號).
A.CO2    B.NH3    C.O3D.N2E.NO2
(4)SO2為空氣污染物,研究小組為測定某工廠區(qū)空氣中SO2的含量,取10m3(標準狀況),緩慢通過足量溴水中,在所得溶液中加入過量BaCl2溶液,將產生的白色沉淀洗滌,干燥,用電子稱稱其質量為0.233g,則:①沉淀洗滌要干凈,檢驗洗滌沉淀已經(jīng)干凈的實驗操作取最后一次洗滌液,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無沉淀出現(xiàn),說明濾液中不含有Cl-,即沉淀已洗滌干凈.
②此空氣中SO2的濃度6.4mg/m3 (結果單位用mg/m3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題實驗.(a、b為彈簧夾,加熱及固定裝置已略去)

(1)驗證SO2的氧化性、還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若大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其離子方程式是:SO2+NaOH═NaHSO3
②打開b,關閉a.能驗證SO2具有氧化性的化學方程式是:2H2S+SO2═3S↓+2H2O.
③BaCl2溶液中無沉淀現(xiàn)象,將其分成兩份,分別滴加下列溶液,將產生的沉淀的化學式填入下表相應位置.
滴加的溶液氯水氨水
沉淀的化學式
寫出其中SO2顯示還原性并生成沉淀的離子方程式Ba2++SO2+Cl2+2H2O═BaSO4↓+4H++2Cl-
(2)驗證碳、硅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已知酸性:亞硫酸>碳酸)
①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u+2H2SO4(濃)$\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裝置A中的試劑是酸性KMnO4溶液.
②連接儀器、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加藥品后,打開a關閉b,然后滴入濃硫酸,加熱.
③能說明碳的非金屬性比硅強的實驗現(xiàn)象是:A中酸性KMnO4溶液不退色,Na2SiO3溶液中出現(xiàn)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某學習小組為證明并觀察銅與稀HNO3反應的產物是NO,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請你根據(jù)他們的思路,選擇下列藥品完成實驗,填寫實驗步驟并回答問題.供選擇的藥品:銅絲、稀硝酸、燒堿溶液、鐵粉、CaCO3顆粒.
實驗步驟:
(1)實驗開始時,必須進行的第一步操作是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2)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固體藥品CaCO3顆粒,然后倒入過量的稀硝酸,并迅速塞緊帶銅絲和導管的橡皮塞,其目的是排出試管中的空氣,防止與NO反應;
(3)反應一段時間后,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團封住導管口;
(4)將銅絲向下移動插入試管液體中,使之與硝酸反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3Cu+8H++2NO3-=3Cu2++2NO↑+4H2O;
(5)將注射器插入試管口的橡皮塞中,向試管內推入空氣,現(xiàn)象是氣體由無色變紅棕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乙炔通入過量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CH≡CH+2Br2→CHBr2-CHBr2
②2-溴丙烷與氫氧化鈉水溶液共熱:;
(2)寫出2-甲基-3-乙基戊烷的結構簡式:
(3)充分燃燒2.8g某有機物,生成8.8gCO2和3.6gH2O,改有機物蒸氣的密度是相同條件下N2的密度2倍.
①該有機物的分子式為:C4H8;
②該有機物所有鏈狀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為:CH2=CHCH2CH3,CH3CH=CH2CH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在光照條件下,CH4與Cl2能發(fā)生取代反應:若將1 mol CH4與Cl2反應,待反應完成后測得四種有機取代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n(CH3Cl):n(CH2Cl2):n(CHCl3):n(CCl4)=4:3:2:1,則消耗的Cl2為( 。
A.1.0 molB.2.0 molC.3.0 molD.4.0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