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目前,我國水污染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健康,污水處理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大多自來水的凈化都采用如下流程:

(1)生產(chǎn)流程中所加的試劑A、B分別可以選擇明礬、活性炭.
(2)已知:ClO2的熔點為-59.5℃,沸點為11℃,其漂白能力和消毒能力均比Cl2強且使用安全.為了飲水安全,越來越多的自來水廠選擇ClO2作為殺菌消毒劑,實驗室制備ClO2的裝置如圖所示:
 ①裝置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②儀器B中盛放的試劑飽和食鹽水,C的作用干燥氯氣.
 ③由A裝置制備的Cl2與D裝置中的NaClO2反應可制得ClO2,寫出D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ClO2+Cl2=2ClO2+2NaCl.
④ClO2和Cl2均可用于水的凈化,兩者對應的還原產(chǎn)物均為Cl-.等物質(zhì)的量的ClO2和Cl2,消毒效率比為5:2.

分析 (1)原水經(jīng)過濾后,在濾液中加入明礬可作為沉淀劑除去雜質(zhì),然后加入活性炭除去異味,加入氯水殺菌消毒可達到凈水的目的;
(2)濃鹽酸和MnO2在加熱條件下反應制備Cl2,反應的方程式為MnO2+4HCl(濃)$\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經(jīng)除雜、干燥后在D中亞氯酸鈉固體反應生成ClO2,由于Cl2易溶于CCl4液體,E用向上排空法收集.

解答 解:(1)原水經(jīng)過濾后,在濾液中加入明礬可作為沉淀劑除去雜質(zhì),然后加入活性炭除去異味,加入氯水殺菌消毒可達到凈水的目的,故答案為:明礬;活性炭;
(2)濃鹽酸和MnO2在加熱條件下反應制備Cl2,反應的方程式為MnO2+4HCl(濃)$\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經(jīng)除雜、干燥后在D中亞氯酸鈉固體反應生成ClO2,由于Cl2易溶于CCl4液體,E用向上排空法收集,
①濃鹽酸和MnO2在加熱條件下反應制備Cl2,反應的方程式為MnO2+4HCl(濃)$\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故答案為:MnO2+4HCl(濃)$\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②生成的氯氣中混有HCl和水,為制備純凈干燥的氯氣,根據(jù)氯氣不溶于飽和食鹽水的性質(zhì),可用飽和食鹽水除去氣體中混有的HCl雜質(zhì),然后用濃硫酸干燥除去水,
故答案為:飽和食鹽水;干燥氯氣;
③由A裝置制備的Cl2與D裝置中的NaClO2反應可制得ClO2,方程式為2NaClO2+Cl2=2ClO2+2NaCl,故答案為:2NaClO2+Cl2=2ClO2+2NaCl;
④ClO2和Cl2均可用于水的凈化,兩者對應的還原產(chǎn)物均為Cl-.元素化合價分別由+4價、0價降低為-1價,變化值為5、1,則等物質(zhì)的量的ClO2和Cl2,消毒效率比為5:2,故答案為:5:2.

點評 本題考查氣體的制備、除雜、收集等實驗操作,題目難度不大,學習中注意把握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做該類題目時把握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是解答題目的關(guān)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含氮廢水進入水體中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越來越嚴重.
(一)某校環(huán)保小組的同學認為可以用金屬鋁將水中的NO3-還原成N2,從而消除氮污染.
(1)配平以下有關(guān)的離子反應方程式:□NO3-+□Al+□H2O→□N2↑+□Al(OH)3+□OH-
(2)以上反應中失電子的物質(zhì)是Al,還原產(chǎn)物是N2,每生成1mol還原產(chǎn)物,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目為10NA
(3)現(xiàn)需除去1m3含氮0.3mol的廢水中的NO3- (設氮元素都以NO3-的形式存在),則至少需要消耗金屬鋁的物質(zhì)的量為0.5mol.
(二)8月12日天津海瑞公司危險品爆炸導致NaCN泄漏,對周邊的環(huán)境造成極大的威脅.
(1)NaCN遇水就會產(chǎn)生劇毒物質(zhì)HCN,請寫出其離子方程式CN-+H2O?HCN+OH-
(2)天津此次事故中是用雙氧水來處理泄漏的NaCN,處理后產(chǎn)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與NaHCO3,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CN+H2O2+H2O=NaHCO3+NH3
(3)此次事故中不能(填“能”或“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來處理泄漏的NaCN.請用文字結(jié)合方程式解釋NaCN+H2SO4=Na2SO4+HC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物質(zhì)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是(  )
①干燥的Cl2  ②Na2O2  ③NaClO  ④活性炭  ⑤SO2
A.除①外其它都可以B.只有②③⑤C.只有①④⑤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合成氨工業(yè)中氫氣可由天然氣和水蒸汽反應制備,其主要反應為:CH4+2H2O?CO2+4H2,已知:
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2H2(g)+O2(g)═2H2O(l)△H=-571.6KJ/mol
H2O(g)=H2O(l)△H=-44KJ/mol
(1)寫出由天然氣和水蒸汽反應制備H2的熱化學方程式:CH4(g)+2H2O(g)?CO2(g)+4H2(g)△H=+165.2kJ/mol.
(2)某溫度下,10L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 CH4和3mol H2O(g),發(fā)生CH4(g)+2H2O(g)?CO2(g)+4H2 (g)反應,過一段時間反應達平衡,平衡時容器的壓強是起始時的1.4倍.
則①平衡時,CH4的轉(zhuǎn)化率為50%,H2的濃度為0.4mol/L,反應共放出或吸收熱量165.2KJ.
②升高平衡體系的溫度,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變小,密度不變.(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③當達到平衡時,充入氬氣,并保持壓強不變,平衡將正向(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動.
④若保持恒溫,將容器壓縮為5L(各物質(zhì)仍均為氣態(tài)),平衡將逆向(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動.達到新平衡后,容器內(nèi)H2濃度范圍為0.4mol/L<c(H2)<0.8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溶液加熱蒸干后,能析出原溶質(zhì)固體的是(  )
A.NaHCO3B.Fe2(SO43C.NH4HCO3D.Al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類比關(guān)系正確的是( 。
A.Al與Fe2O3能發(fā)生鋁熱反應,則與MnO2也能發(fā)生鋁熱反應
B.AlCl3與過量NaOH溶液反應生成AlO2-,則與過量NH3•H2O反應也生成AlO2-
C.Fe與Cl2反應生成FeCl3,則與I2反應也生成FeI3
D.Na2O2與CO2反應生成Na2CO3和O2,則與SO2反應也生成Na2SO3和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常溫下,將0.01mol CH3COONa 和0.002molHCl溶于水,形成1L混合溶液:
(1)該溶液中存在三個平衡體系,用電離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表示①和②:
①CH3COO-+H2O?CH3COOH+OH-
②H2O?H++OH-
③CH3COOH?CHCOO-+H+,.
(2)溶液中共有7種不同的粒子(指分子和離子),在這些粒子中,濃度為0.01mol/L的是Na+,濃度為0.002mol/L的是Cl-
(3)在上述溶液中,存在的兩個守恒關(guān)系是:
①物料守恒,C(CH3COO-)+C(CH3COOH)=0.01mol/L;
②電荷守恒,即:c(Na+)+c(H+)=c(Cl-)+c(OH-)+c(CH3CO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已知A和B兩支試管的溶液中共含有K+、Ag+、Mg2+、Cl-、OH-、NO3-六種離子,向試管A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呈粉紅色.
(1)試管A的溶液中所含上述離子共有3種.
(2)若向某試管中滴入稀鹽酸產(chǎn)生沉淀,則該試管為B(填“A”或“B”).
(3)若向試管B的溶液中加入合適的藥品,過濾后可以得到相應的金屬和僅含一種溶質(zhì)的溶液,則加入的藥品是Mg(填化學式).
(4)若將試管A和試管B中的溶液按一定體積比混合過濾后,蒸干濾液可得到一種純凈物,則混合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g ++Cl-=AgCl↓、Mg2++2OH-=Mg(OH)2↓.
(5)若試管A和試管B中共有四種物質(zhì)按等物質(zhì)的量溶解于試管中,再將A和B中的溶液混合過濾,所得濾液中各種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4: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半導體行業(yè)中有一句話:“從沙灘到用戶”,計算機芯片的材料是硅.下列有關(guān)硅及其化合物敘述正確的是(  )
A.水玻璃做防火材料B.二氧化硅不和任何酸反應
C.可用石英坩堝加熱氫氧化鈉固體D.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