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I.向編號為①②③的3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mL 20%的蔗糖溶液,向試管②和③中加入0.5mL稀硫酸,并將這3支試管同時水浴加熱約5min | 均無明顯現(xiàn)象 |
II.取試管①和②,加入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加熱至沸騰 | 均無明顯現(xiàn)象 |
III.取試管③,先加入NaOH溶液調溶液pH至堿性,再加入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加熱至沸騰 | |
結論:證明蔗糖在稀硫酸作用下發(fā)生了水解反應 |
產物 | 氫氣 | 甲烷 | 乙烯 | 丙烯 | 苯 | 甲苯 | 碳 |
質量分數(%) | 12 | 24 | 12 | 16 | 20 | 10 | 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物理教研室 題型:058
a.冰醋酸14.3mL(約0.25mol),b.95%乙醇23mL(約0.37mol),c.濃H2SO4,d.飽和 Na2CO3溶液,e.飽和CaCl2溶液(CaCl2易跟乙醇生成CaCl2·6C2H5OH)。
實驗過程主要是將各裝置連接好并檢查氣密性后,進行以下各步驟:
①在蒸餾燒瓶里注入少量乙醇和所需全部濃 H2SO4并混合均勻。在分液漏斗里加入剩下的乙醇和全部冰醋酸并混合均勻。
②用油浴加熱,溫度保持在130℃~140℃。
③將分液漏斗內液體緩緩滴入蒸餾燒瓶。調節(jié)滴入液體速率,使之與餾出酯的滴液速率大致相同,直到加料完畢。
④溫度保持一段時間,至沒有液體餾出時,停止加熱。
⑤取下錐形瓶B,將飽和Na2CO3溶液分批分次加到餾出液里,邊加邊搖蕩至沒有氣泡產生時為止。
⑥將B中液體在另一分液漏斗中分液,棄去水層。
⑦在分液漏斗油層中加入飽和CaCl2溶液,搖蕩后靜置,分層分液,棄去水層。油層為粗制乙酸乙酯。
試回答:
(1)配料中的乙醇和乙酸未按物質的量比1∶1配制的理由是________。
(2)濃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
(3)操作③使加料與餾出液速率大致相等的理由是________。
(4)用飽和Na2CO3溶液洗滌酯的目的是________,用飽和CaCl2溶液洗滌酯的目的是________。
(5)如果同時用Na2CO3與CaCl2兩種飽和溶液冼滌酯時,會出現(xiàn)的情況是________。
(6)在粗酯中還雜有的主要有機物是________,產生它的原因是________。
(7)實驗時B瓶支管有長導管通向室外的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058
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裝置如圖。實驗使用的藥品如下(燒杯夾持裝置、溫度計已略去):
a.冰醋酸14.3mL(約0.25mol),b.95%乙醇23mL(約0.37mol),c.濃H2SO4,d.飽和 Na2CO3溶液,e.飽和CaCl2溶液(CaCl2易跟乙醇生成CaCl2·6C2H5OH)。
實驗過程主要是將各裝置連接好并檢查氣密性后,進行以下各步驟:
①在蒸餾燒瓶里注入少量乙醇和所需全部濃 H2SO4并混合均勻。在分液漏斗里加入剩下的乙醇和全部冰醋酸并混合均勻。
②用油浴加熱,溫度保持在130℃~140℃。
③將分液漏斗內液體緩緩滴入蒸餾燒瓶。調節(jié)滴入液體速率,使之與餾出酯的滴液速率大致相同,直到加料完畢。
④溫度保持一段時間,至沒有液體餾出時,停止加熱。
⑤取下錐形瓶B,將飽和Na2CO3溶液分批分次加到餾出液里,邊加邊搖蕩至沒有氣泡產生時為止。
⑥將B中液體在另一分液漏斗中分液,棄去水層。
⑦在分液漏斗油層中加入飽和CaCl2溶液,搖蕩后靜置,分層分液,棄去水層。油層為粗制乙酸乙酯。
試回答:
(1)配料中的乙醇和乙酸未按物質的量比1∶1配制的理由是________。
(2)濃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
(3)操作③使加料與餾出液速率大致相等的理由是________。
(4)用飽和Na2CO3溶液洗滌酯的目的是________,用飽和CaCl2溶液洗滌酯的目的是________。
(5)如果同時用Na2CO3與CaCl2兩種飽和溶液冼滌酯時,會出現(xiàn)的情況是________。
(6)在粗酯中還雜有的主要有機物是________,產生它的原因是________。
(7)實驗時B瓶支管有長導管通向室外的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0-2011學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二(上)期末化學試卷(樣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