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guān)于過氧化鈉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能與水反應(yīng)生成堿和氧氣B.是強氧化劑
C.是白色固體D.能與二氧化碳起反應(yīng)生成鹽和氧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氯化鈉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化合物之一,結(jié)合你掌握的化學知識,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A.鋅粒與鹽酸反應(yīng)時,若加入適量氯化鈉晶體,可明顯加快反應(yīng)速率
B.氯化鈉中所含化學鍵為離子鍵,含離子鍵的化合物一定是離子化合物
C.標準狀況下,氯化鈉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7
D.氯化鈉溶液導電是化學變化,而熔融態(tài)氯化鈉導電是物理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將15.6g Na2O2與2.7g Al粉混合后,投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應(yīng)(設(shè)能產(chǎn)生的氣體全部放出)。
(1)Na2O2與水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                                     ,15.6g Na2O2在該反應(yīng)中轉(zhuǎn)移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               mol。
(2)反應(yīng)結(jié)束時生成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為               L。
(3)取a g Na2O2與Al粉組成的混合物,放入適量的水中,固體完全溶解,在標準狀況下
放出氣體V L,則V的取值范圍是                         (用含a的代數(shù)式表示,結(jié)果可不化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共9分)A、B、C、D、E五種物質(zhì)的焰色都呈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A、B與水反應(yīng)都有氣體放出,A與水反應(yīng)放出的氣體具有還原性,B與水反應(yīng)放出的氣體具有氧化性,同時都生成溶液C.C與適量的CO2反應(yīng)生成D,與過量的CO2反應(yīng)生成E.E加熱能生成D.試推斷:
⑴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寫化學式)
⑵按要求寫出有關(guān)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
B與水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                                               
E加熱生成D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現(xiàn)有NaCl、Na2SO4、NaNO3的混合物,選擇適當?shù)脑噭⿲⑵滢D(zhuǎn)化為相應(yīng)的沉淀和固體,從而實現(xiàn)陰離子的分離。相應(yīng)的實驗過程可用下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寫出實驗流程中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試劑X :     ,沉淀A:    ,沉淀B:     。
⑵上述實驗流程中加入過量的Na2CO3的目的是            
⑶按此實驗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         (填化學式)雜質(zhì);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適量的           ,之后若要獲得固體NaNO3需進行的實驗操作是           (填操作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Na2CO3固體中有少量的NaHCO3固體,除去NaHCO3固體選用的最好方法是
A.加入氫氧化鈉B.通入CO2氣體C.加熱灼燒D.加入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金屬鈉在空氣中會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最終的產(chǎn)物是(   )
A.Na2OB.Na2O2C.NaHCO3D.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把500 mL NH4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分成五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 NaOH的溶液恰好完全反應(yīng);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I HC1的溶液恰好不再放出氣體。則該混合溶液中c(Na+)為               (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①鈉比水輕②鈉的熔點比較低③鈉與水反應(yīng)時放熱④鈉與水反應(yīng)后溶液呈堿性。某學生將一小塊金屬鈉投入到滴有酚酞的水中,該實驗?zāi)茏C明上述四點性質(zhì)中的(      )
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