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的火箭燃料主要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和四氧化二氮,在火箭發(fā)射時,兩者劇烈反應產(chǎn)生大量氣體并釋放出大量的熱,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R+2N2O4═3N2+4H2O+2CO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此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B. R的分子式為C2H8N2
C. 在反應中N2O4做還原劑
D. 生成3mol N2時電子轉(zhuǎn)移數(shù)為16mol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分子式為C9H10O2的有機物,其結(jié)構(gòu)中含有苯環(huán)且可以與飽和NaHCO3溶液反應放出氣體的同分異構(gòu)體有(不考慮立體異構(gòu)) ( )
A. 15種 B. 14種 C. 13種 D. 12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lCl3是一種催化劑,某校學習小組用下面裝置制備少量AlCl3。已知:AlCl3遇到空氣中的水蒸氣時能劇烈反應生成Al(OH)3和HCl;AlCl3在180℃時升華。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問題:
(1)a儀器的名稱為_______;A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2)試劑b為_______;C裝置的作用為_______。
(3)所用d導管較粗的原因是_______;E裝置的作用為_______。
(4)F裝置的作用為_______。
(5)若上圖中的D、E裝置改為下面裝置,D裝置中的現(xiàn)象為_______;用離子方程式表示E中的現(xiàn)象變化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欲除去固態(tài)氯化鈉中混有的氯化鈣。請根據(jù)如下實驗方案回答相關問題:
(1)操作①所需主要玻璃儀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應①中加入略過量的A物質(zhì)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斷A已過量的實驗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①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②的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_;反應②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時稱取樣品質(zhì)量為185.0g,經(jīng)過操作①后,經(jīng)洗滌、干燥后測得沉淀質(zhì)量為50.0g,則樣品中NaCl的質(zhì)量百分數(sh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第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組物質(zhì)相互混合反應后,既有氣體生成,最終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 )
①金屬鈉投入到FeCl3溶液中、谶^量NaOH溶液和明礬溶液混合、凵倭Ca(OH)2投入過量NaHCO3溶液中、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
A. 只有①④ B. 只有③
C. 只有②③ D. 只有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甲、乙是電化學實驗裝置:
乙
(1)若甲、乙兩燒杯中均盛有NaCl溶液。
①甲中石墨棒上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中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將濕潤的淀粉KI試紙放在乙燒杯上方,發(fā)現(xiàn)試紙先變藍后褪色,這是因為過量的Cl2氧化了生成的I2。若反應中Cl2和I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5∶1,且生成兩種酸,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2))若甲、乙兩燒杯中均盛有CuSO4溶液:
①甲中鐵棒上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起始時乙中盛有200 mL pH=5的CuSO4溶液(25 ℃),一段時間后溶液的pH變?yōu)?,若要使溶液恢復到電解前的狀態(tài),可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寫物質(zhì)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