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有如下反應:①2Fe3++2I-═2Fe2++I2  ②2Fe2++Br2═2Fe3++2Br-③2Fe(CN)64-+I2═2Fe(CN)63-+2I-,試判斷氧化性強弱順序正確的是(  )
分析: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強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確定氧化劑和氧化產(chǎn)物,根據(jù)規(guī)律來回答.
解答:解:根據(jù)反應①2Fe3++2I-═2Fe2++I2,可知氧化性順序是:Fe3+>I2,
根據(jù)化學反應②2Fe2++Br2═2Fe3++2Br-,可知氧化性順序是:Br2>Fe3+,
根據(jù)反應③2Fe(CN)64-+I2═2Fe(CN)63-+2I-,可知氧化性順序是:I2>Fe(CN)63-
綜上可知氧化性順序是:Br2>Fe3+>I2>Fe(CN)63-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氧化性強弱的判斷規(guī)律:氧化劑的氧化性強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可以根據(jù)所學知識進行回答,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有如下反應:A+B═C+D (答題時需注明必要的反應條件)
(1)若A為CO2,D為H2O,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若反應為A+2NaOH═2C+Cu(OH)2↓,則A的化學式可能為
 
(寫一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有如下反應: (苯甲酸)。苯甲酸、甲苯、苯的部分物理性質如下表:

苯、甲苯和苯甲酸的部分性質比較

 

溶解性

沸點/℃

不溶于水,易與其他有機溶劑混溶

80

甲苯

不溶于水,易與其他有機溶劑混溶

110

苯甲酸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機溶劑

100(升華)

請自行選擇試劑和方法:(1)除去苯中含有的少量甲苯(雜質);(2)分離苯和甲苯的混合物。寫出實驗的方法和操作的過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有如下反應: (苯甲酸)。苯甲酸、甲苯、苯的部分物理性質如下表:

苯、甲苯和苯甲酸的部分性質比較

溶解性

沸點/℃

不溶于水,易與其他有機溶劑混溶

80

甲苯

不溶于水,易與其他有機溶劑混溶

110

苯甲酸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機溶劑

100(升華)

請自行選擇試劑和方法:(1)除去苯中含有的少量甲苯(雜質);(2)分離苯和甲苯的混合物。寫出實驗的方法和操作的過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屆度廣東省高一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題

已知有如下反應:①2BrO3-+Cl2==Br2+2ClO3-,②2FeCl2+Cl2==2FeCl3  ③ClO3-+5Cl-+6H+==3Cl2+3H2O, ④2FeCl3+2KI==2FeCl2+2KCl+I2,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強到弱的順序正確的是 (    )

 A、ClO3- > BrO3- > Cl2 > Fe3+ > I2            B、 BrO3- > Cl 2> ClO3- > I2 > Fe3+

 C、BrO3- > ClO3- > Cl2 > Fe3+ > I2            D、 BrO3- > ClO3- > Fe3+ > Cl2 >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0年湖南瀏陽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題

右圖為農(nóng)夫山泉礦泉水瓶上的部分說明文字,列出了該飲用天然水理化指標。這里的鈣、鎂、鉀、鈉是指

飲用天然水理化指標

礦物元素 測定結果

鈣≥4.0      mg/L

鎂≥0.5      mg/L

鉀≥0.35     mg/L

鈉≥0.8      mg/L

偏硅酸≥1.8  mg/L

pH (25℃)   7.1

A.原子

B.分子

C.單質

D.元素

【答案】D

【解析】略

【題型】選擇題

【適用】較易

【標題】2010年湖南瀏陽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關鍵字標簽】農(nóng)夫山泉,指標

【結束】

3【題文】下列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A.蒸發(fā)操作時,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熱

B.蒸餾操作時,應使溫度計水銀球靠近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

C.分液操作時,分液漏斗中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時,應選擇有機萃取劑,且萃取劑的密度必須比水大

【答案】D

【解析】略

【題型】選擇題

【適用】較易

【標題】2010年湖南瀏陽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關鍵字標簽】實驗操作

【結束】

4【題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標準狀況下,22.4L水中所含的分子數(shù)約為6.02×1023

B.標準狀況下,aL的氧氣和氮氣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數(shù)約為×6.02×1023

C.22 g二氧化碳與標準狀況下11.2 L氯化氫氣體含有的分子數(shù)不同

D.2.24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數(shù)為0.3×6.02×1023

【答案】B

【解析】略

【題型】選擇題

【適用】較易

【標題】2010年湖南瀏陽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關鍵字標簽】分子數(shù),原子數(shù)

【結束】

5【題文】下列有關0.2mol·L-1 BaCl2溶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500mL溶液中Cl離子濃度為0.2mol·L-1

B.500mL溶液中Ba2離子濃度為0.2mol·L-1

C.500mL溶液中Cl離子總數(shù)為0.2NA

D.500mL溶液中Ba2和Cl離子總數(shù)為0.3NA

【答案】A

【解析】略

【題型】選擇題

【適用】較易

【標題】2010年湖南瀏陽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關鍵字標簽】溶液,離子濃度

【結束】

6【題文】下列離子方程式中書寫正確的是(  )

A.鐵和稀硫酸反應: 2Fe+6H===2Fe3+3H2

B.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 CaCO3+2H===Ca2+CO2↑+H2O

C.銅和硝酸銀溶液反應: Cu+Ag===Cu2+Ag

D.硫酸鎂溶液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Mg2+2OH===Mg(OH)2

【答案】B

【解析】略

【題型】選擇題

【適用】較易

【標題】2010年湖南瀏陽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關鍵字標簽】離子方程式,氫氧化鋇

【結束】

7【題文】已知有如下反應:①2Fe3+2I===2Fe2+I2 ②2Fe2+Br2===2Fe3+2Br

③2Fe(CN)+I2===2Fe(CN)+2I,試判斷氧化性強弱順序正確的是

A.Fe3>Br2>I2>Fe(CN)

B.Br2>I2>Fe3>Fe(CN)

C.Br2>Fe3>I2>Fe(CN)

D.Fe(CN)>Fe3>Br2>I2

【答案】C

【解析】略

【題型】選擇題

【適用】較易

【標題】2010年湖南瀏陽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關鍵字標簽】氧化性,順序

【結束】

8【題文】實驗室制取少量N2常利用的反應是NaNO2+NH4ClNaCl+N2↑+2H2O,關于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NaNO2是氧化劑

B.生成1molN2時轉移的電子為6mol

C.NH4Cl中的N元素被還原

D.N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答案】A

【解析】略

【題型】選擇題

【適用】較易

【標題】2010年湖南瀏陽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關鍵字標簽】實驗室,氧化劑

【結束】

9【題文】用托盤天平稱量固體物質時,若將樣品和砝碼放在托盤上的位置顛倒,平衡時托盤上的砝碼質量為10g,游碼為0.5g,則樣品的質量為                   

A.10.5g

B.10.0g

C.11g

D.9.5g

【答案】D

【解析】略

【題型】選擇題

【適用】較易

【標題】2010年湖南瀏陽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關鍵字標簽】托盤天平,砝碼

【結束】

10【題文】將26克含有SiO2和CaCO3固體在高溫下加熱至質量不再改變,冷卻后稱重為17.2克。(已知:SiO2 + CaCO3 CaSiO3 + CO2↑,SiO2和CaSiO3均為固體)

(1)求生成的CO2的體積(標準狀況下)

(2)求原混合物中所含SiO2的質量。

【答案】(1)4.48L

(2)6克

【解析】略

【題型】計算題

【適用】較易

【標題】2010年湖南瀏陽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關鍵字標簽】高溫,體積

【結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