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氨氣在氧化爐中被催化氧化;氨氣被氧化為NO和水;
(2)N2與H2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劑是鐵砂網;圖②中兩種雙原子分子被吸附在催化劑表面;③中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生成原子;
(3)合成氨的反應屬于放熱反應,熱交換器可以充分利用余熱,節(jié)約能源;在吸收塔中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生成硝酸和NO,NO能被氧氣氧化為二氧化氮;
(4)據反應化學方程式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和經濟效益分析,綠色化學為無污染,原子利用率高的生產;
(5)根據NH3制NO的產率是96%、NO制HNO3的產率是92%,利用氮原子守恒來計算硝酸的量,再由HNO3跟NH3反應生成NH4NO3來計算氨氣的量,最后計算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質量占總耗NH3質量的百分數.
解答 解:(1)氨氣在氧化爐中被催化氧化,B設備的名稱是;氨氣被氧化為NO和水,其反應的方程式為:4NH3+5O2 $\frac{\underline{催化劑}}{△}$4NO+6H2O;
故答案為:氧化爐;4NH3+5O2 $\frac{\underline{催化劑}}{△}$4NO+6H2O;
(2)N2與H2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劑是鐵砂網;圖②中兩種雙原子分子被吸附在催化劑表面,即N2、H2被吸附在催化劑表面;③中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生成原子,即在催化劑表面N2、H2中的化學鍵斷裂生成N原子和H原子;
故答案為:鐵砂網;N2、H2被吸附在催化劑表面;在催化劑表面N2、H2中的化學鍵斷裂;
(3)合成氨的反應屬于放熱反應,反應過程中會放出大量的熱,用熱交換器可以充分利用余熱,節(jié)約能源;在吸收塔中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生成硝酸和NO,通入空氣,NO能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再與水反應生成硝酸,這樣使NO循環(huán)利用,全部轉化為硝酸;
故答案為:利用余熱,節(jié)約能源;使NO循環(huán)利用,全部轉化為硝酸;
(4)堿液吸收法:NO+NO2+2NaOH═2NaNO2+H2O,NH3還原法:8NH3+6NO2$\frac{\underline{催化劑}}{△}$7N2+12H2O,分析可知堿液吸收法消耗大量的氫氧化鈉生成的亞硝酸鹽毒,NH3還原法產物無污染,得到合成氨的原料氣,故符合綠色化學的是氨氣還原法,
故答案為:氨氣還原法;
(5)由NH3制NO的產率是96%、NO制HNO3的產率是92%,根據氮原子守恒可知,NH3~NO~HNO3,則1mol氨氣可得到硝酸1mol×96%×92%=0.8832mol,由HNO3+NH3═NH4NO3,則該反應消耗的氨氣的物質的量為0.8832mol,氨氣的質量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則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質量占總耗NH3質量的百分數為$\frac{1mol}{1mol+0.8832mol}$×100%=53%;即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質量占總耗NH3質量的53%,
故答案為:53.
點評 本題考查了工業(yè)制備原理應用,流程分析,實驗制備物質的分析判斷,利用物質的轉化及質量守恒的方法來進行簡單計算,使用硝酸銨的注意事項,明確轉化中的化學反應得出物質之間的關系是解答的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物質 | Cu(OH)2 | Fe(OH)3 | CuCl | CuI |
Ksp | 2.2×10-20 | 2.6×10-39 | 1.7×10-7 | 1.3×10-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氫氧化物開始沉淀時的pH | 氫氧化物沉淀完全時的pH | |
Fe3+ | 1.9 | 3.2 |
Cu2+ | 4.7 | 6.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沉淀物 | Fe(OH)3 | Fe(OH)2 | Co(OH)2 | Al(OH)3 |
開始沉淀 | 2.7 | 7.6 | 7.6 | 4.0 |
完全沉淀 | 3.7 | 9.6 | 9.2 | 5.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以甲基橙為指示劑滴至溶液由紅色變橙色 | |
B. | 滴定前堿式滴定管尖嘴處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 | |
C. | 滴定管讀數時,滴定前仰視,終點時俯視 | |
D. | 振蕩時錐形瓶中的液滴濺出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NH3$→_{催化劑,△}^{O_{2}}$NO$\stackrel{NaOH(aq)}{→}$NaNO2 | |
B. | Fe2O3$→_{高溫}^{Al}$Fe$→_{點燃}^{Cl_{2}}$FeCl3 | |
C. | SiO2$→_{△}^{H_{2}O}$H2SiO3(aq)$\stackrel{NaOH(aq)}{→}$Na2SiO3 | |
D. | CuCl2(aq)$\stackrel{NaOH(aq)}{→}$Cu(OH)2$→_{△}^{蔗糖(aq)}$Cu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