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zāi)康?/TD> | 操 作 | |
① | 比較水和乙醇中羥基氫的活潑性強弱 | 用金屬鈉分別與水和乙醇反應(yīng) |
② | 欲證明溶液中含有SO42- | 滴入鹽酸酸化的硝酸鋇溶液 |
③ | 欲證明溶液中含有S2- | 取少量溶液滴在醋酸鉛試紙上看是否變黑 |
④ | 證明SO2具有漂白性 | 將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⑤ | 比較確定銅和鎂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 用Pt作電極電解Mg(NO3)2、Cu( NO3)2 混合液 |
⑥ | 確定碳和硅兩元素非金屬性強弱 | 測同溫同濃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 |
A. | ①⑤⑥ | B. | ②③⑤ | C. | ①④⑤ | D. | ①②③④⑤⑥ |
分析 ①羥基越活潑,和鈉反應(yīng)越劇烈;
②硫酸根離子用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檢驗;
③醋酸鉛試紙檢驗硫化氫;
④二氧化硫能被強氧化劑氧化而體現(xiàn)還原性;
⑤金屬的金屬性越強,其簡單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弱;
⑥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強,其酸根離子水解程度越弱.
解答 解:①羥基越活潑,和鈉反應(yīng)越劇烈,所以可以根據(jù)鈉分別和水、乙醇反應(yīng)劇烈程度判斷羥基活潑性強弱,故正確;
②硫酸根離子用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檢驗,因為酸性溶液中硝酸根離子具有強氧化性,能氧化亞硫酸根離子或亞硫酸氫根離子而生成硫酸根離子,從而干擾實驗,故錯誤;
③醋酸鉛試紙檢驗硫化氫,檢驗硫離子的方法是:一般要先加入稀硫酸(稀磷酸也可) 微熱 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放有濕潤醋酸鉛試紙的集氣瓶 變黑便能證明H2S的存在,如果直接放入溶液不能達到目的,故錯誤;
④二氧化硫能被強氧化劑氧化而體現(xiàn)還原性,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具有強氧化性,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則二氧化硫體現(xiàn)還原性,故錯誤;
⑤金屬的金屬性越強,其簡單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弱,用Pt做電極,電解Mg(NO3)2、Cu( NO3)2 混合液,能得到Cu單質(zhì),說明金屬性Mg>Cu,所以能實現(xiàn)實驗?zāi)康,故正確;
⑥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強,其酸根離子水解程度越弱,比較相同溫度相同濃度的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硅酸鈉pH大于碳酸鈉,說明非金屬性Si>C,所以能實現(xiàn)實驗?zāi)康模收_;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xué)實驗方案評價,為高頻考點,涉及離子檢驗、物質(zhì)性質(zhì)、金屬性及非金屬性強弱判斷等知識點,明確實驗原理是解本題關(guān)鍵,注意④中體現(xiàn)二氧化硫的還原性而不是漂白性,為易錯點.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分液操作時,分液漏斗下端管口尖端處緊靠燒杯內(nèi)壁 | |
B. | 可用濕潤的pH試紙檢驗氨氣 | |
C. | 稀釋濃硫酸時,可向盛有濃硫酸的燒杯中直接加蒸餾水 | |
D. | 試管可用酒精燈直接加熱,也可用水浴加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2H6和C2H4 | B. | CH3CH2Cl和CH3CH2CH2CCl3 | ||
C. | CH3CH2CH3和C5H12 | D. | CH3CH2CH2OH和HOCH2CH2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③④ | B. | ①②③④ | C. | ①②③ | D. | 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蕩,用汽油萃取出溴 | |
B. | 乙烷中混有乙烯,通H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yīng),使乙烯轉(zhuǎn)化為乙烷 | |
C. | 硝基苯中混有濃H2SO4和濃HNO3,將其倒入NaOH溶液中,靜置,分液 | |
D. | 乙烯中混有CO2和SO2,將其通過盛有NaOH溶液的洗氣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元素的原子最外層上有6個電子 | |
B. | 該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化學(xué)式為RO2 | |
C. | 該元素是非金屬元素 | |
D. | 該元素最高價含氧酸的化學(xué)式為H2R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NaCl(熔融)$\frac{\underline{\;電解\;}}{\;}$2Na+Cl2↑ | B. | MgO+H2$\frac{\underline{\;\;△\;\;}}{\;}$Mg+H2O | ||
C. | 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 D. | 2Ag2O$\frac{\underline{\;\;△\;\;}}{\;}$4Ag+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