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X、Y、Z、R、T、U分別代表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元素原子的質子數(shù)等于其電子層數(shù);Y的基態(tài)原子核外電子有5種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Z與T同主族且原子序數(shù)T是Z的兩倍;R元素的原子半徑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請回答下列問題:
(1)Z的基態(tài)原子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4或[He]2s22p4;TZ32-離子的空間構型為三角錐形.
(2)T、U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HClO4>H2SO4  (填化學式).
(3)化合物RU的晶體類型為離子晶體;已知RU晶胞體積為Vcm3,RU的摩爾質量為Mg/mol則該晶體密度p=$\frac{4M}{6.02×1{0}^{23}×V}$g/cm3(用含V、M的式子表示).
(4)將Y2X6氣體通人H20中反應生成一種酸和一種單質,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B2H6+6H2O═2H3BO3↓+6H2↑.
(已知:Y的電負性為2.0,X的電負性為2.1)

分析 同一核外沒有兩個電子的各個參數(shù)完全相同,原子核外每個電子的運動狀態(tài)都是不同的,Y的基態(tài)原子核外電子有5種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Y為B,X、Y分別代表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元素原子的質子數(shù)等于其電子層數(shù),X為H,同周期隨原子序數(shù)增大原子半徑減小,電子層越多原子半徑越大,R元素的原子半徑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為鈉元素,X、Y、Z、R、T、U分別代表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與T同主族且原子序數(shù)T是Z的兩倍,Z為氧元素,T為硫元素,則U為氯元素.
(1)Z為氧元素,原子核外有8個電子,根據(jù)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分析,價層電子對=σ 鍵電子對+中心原子上的孤電子對;
(2)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
(3)根據(jù)晶體的構成微粒確定晶體類型;利用均攤法計算出氯化鈉晶胞中含有鈉離子和氯離子個數(shù),再根據(jù)密度公式計算;
(4)Y的電負性為2.0,X的電負性為2.1,氫的非金屬性強于硼,B2H6氣體通人H20中反應生成一種酸為硼酸和一種單質為氫氣,據(jù)此書寫方程式.

解答 解:(1)Z與T同主族且原子序數(shù)T是Z的兩倍,Z為氧元素,T為硫元素,氧元素原子核外有8個電子,所以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4或[He]2s22p4,S原子形成3個σ鍵,孤對電子數(shù)=$\frac{6+2-3×2}{2}$=1,為sp3雜化,立體構型為三角錐型,
故答案為:1s22s22p4或[He]2s22p4;三角錐形;
(2)T為硫元素,則U為氯元素,同一周期,從左向右,非金屬性增強,非金屬性:Cl>S,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故酸性:HClO4>H2SO4,
故答案為:HClO4>H2SO4;
(3)R元素的原子半徑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為鈉元素,T為硫元素,則U為氯元素,化合物RU為氯化鈉,為金屬、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為離子化合物,
氯化鈉晶胞中鈉離子個數(shù)=1+12×$\frac{1}{4}$=4,氯離子個數(shù)=8×$\frac{1}{8}$,所以氯化鈉的密度ρ=$\frac{4M}{6.02×1{0}^{23}×V}$,
故答案為:離子晶體;$\frac{4M}{6.02×1{0}^{23}×V}$g/cm3;
(4)Y的電負性為2.0,X的電負性為2.1,氫的非金屬性強于硼,B2H6中H為-1價,B2H6氣體通人H20中反應生成硼酸和氫氣,反應方程式為:B2H6+6H2O═2H3BO3↓+6H2↑,
故答案為:B2H6+6H2O═2H3BO3↓+6H2↑.

點評 本題考查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為高頻考點,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元素的推斷是解答的關鍵,注意把握元素的性質及單質、化合物的性質,突破口為Y的基態(tài)原子核外電子有5種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Y為B,題目難度中等,難點是晶胞計算中氯化鈉密度的計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很多,可用圖上所示裝置研究有關反應速率的問題.

取一段鎂條,用砂紙擦去表面的氧化膜,使鎂條浸入錐形瓶內(nèi)足量的稀鹽酸中.足量鎂條與一定量鹽酸反應生成H2的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曲線如圖2所示.
(1)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Mg+2H+═Mg2++H2↑.
(2)從圖2中看出0~6min內(nèi)平均反應速率最快的時間段是B(填序號)
A.0~2min B.2~4min C.4~6min
(3)請畫出上述反應的速率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
(4)在前4min內(nèi),鎂條與鹽酸的反應速率逐漸加快,原因是鎂和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隨著反應體系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增大;在4min之后,反應速率逐漸減慢,原因是4min后由于溶液中H+濃度降低,所以導致反應速率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15g某金屬混合物與足量鹽酸完全反應,生成的氫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11.2L,則該混合物可能是(  )
A.Mg、AlB.Mg、FeC.Zn、FeD.Al、Z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向某恒容密閉容器中加入4mol A、1.2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種氣體,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各物質濃度隨時間變化如甲圖所示[已知t0~t1階段c(B)未畫出].乙圖為t2時刻后改變反應條件,反應速率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在t2、t3、t4、t5時刻各改變一種不同的條件,已知t3時刻為使用催化劑.

(1)若t1=15s,則t0~t1階段的反應速率為v(C)=0.02mol•L-1s-1
(2)t4時刻改變的條件為減小壓強,該反應的逆反應為放熱反應(填“吸熱反應”或“放熱反應”). B的起始物質的量為2mol.
(3)圖乙中共有Ⅰ~Ⅴ五處平衡,其平衡常數(shù)與Ⅰ處的平衡常數(shù)不相等的是Ⅴ(填“Ⅱ”、“Ⅲ”、“Ⅳ”或“Ⅴ”).
(4)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A(g)+B(g)?3C(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亞硝酸鈉(NaNO2)是重要的防腐劑.某化學興趣小組嘗試制備亞硝酸鈉,查閱資料:①HNO2為弱酸,在酸性溶液中,NO2-可將MnO4-還原為Mn2+且無氣體生成.
②NO不與堿反應,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為硝酸
探究一  亞硝酸鈉固體的制備
以碳和濃硝酸為起始原料,設計如圖1裝置利用一氧化氮與過氧化鈉反應制備亞硝酸鈉.(反應方程式為2NO+Na2O2═2NaNO2,部分夾持裝置和A中加熱裝置已略)

(1)寫出裝置A燒瓶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4HNO3(濃)$\frac{\underline{\;加熱\;}}{\;}$CO2↑+4NO2↑+2H2O.
(2)有同學認為裝置C中產(chǎn)物不僅有亞硝酸鈉,還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為排除干擾應在B、C裝置間增加裝置E,E中盛放的試劑應是B(填字母).
A.濃H2SO4   B.堿石灰  C.無水CaCl2
探究二  亞硝酸鈉固體含量的測定及性質驗證
稱取裝置C中反應后的固體4.000g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于錐形瓶中,用0.1000
mol/L酸性KMnO4溶液進行滴定,實驗所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數(shù)1234
KMnO4溶液體積/mL20.6020.0220.0019.98
(3)第一組實驗數(shù)據(jù)出現(xiàn)異常,造成這種異常的原因可能是A、C(填字母).
A.酸式滴定管用蒸餾水洗凈后未用標準液潤洗
B.錐形瓶洗凈后未干燥
C.滴定終了仰視讀數(shù)
(4)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所得固體中亞硝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86.25%.
(5)亞硝酸鈉易溶于水,將0.2mol•L-1的亞硝酸鈉溶液和0.1mol•L-1的鹽酸等體積混合,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則混合后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Na+)>c(NO2-)>c(Cl-)>c(H+)>c(OH-).
探究三   反應廢液的處理
反應后燒瓶A中仍然存在一定量的硝酸,不能直接排放,用NaOH溶液調(diào)成中性,再用電化學降解法進行處理.25℃時,反應進行10min,溶液的pH由7變?yōu)?2.電化學降解NO3-的原理如圖2所示.
(6)電源正極為A(填A或B),陰極反應式為2NO3-+6H2O+10e-=N2↑+1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只用一種試劑或操作即可除去少量雜質或鑒別物質,將該試劑或操作名稱填在空格處.
編號物質試劑或操作名稱
除雜質:NaHCO3溶液(Na2CO3
除雜質:MgO(Al2O3
除雜質:FeCl2溶液(FeCl3
鑒別:NaCl、KCl
鑒別:AlCl3、Al2(SO43溶液
寫出以上表格中對應的離子反應:①CO2+CO32-+H2O=2HCO3-;②Al2O3+2OH-=2AlO2-+H2O;③Fe+2Fe3+=3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50mL0.50mol/L鹽酸與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回答下列問題:
(1)從實驗裝置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2)燒杯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隔熱,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
(3)實驗中改用60mL0.50mol/L鹽酸與50mL0.55mol/L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較,所放出的熱量不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中和熱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因為中和熱是指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熱量,與酸堿的用量無關.
(4)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中和熱的數(shù)值與57.3kJ/mol相比較會偏。ㄌ睢捌蟆、“偏小”或“無影響”).
(5)完整地做一次這樣的實驗,需測定3次溫度.
(6)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求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雜化的分子,其立體構型都是正四面體型
B.在SCl2中,中心原子S采取sp雜化軌道成鍵
C.雜化軌道只用于形成σ鍵或用于容納未參與成鍵的孤電子對
D.凡AB3型的共價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雜化軌道成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
A.
檢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B.
給溶液加熱
C.
滴加液體
D.
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