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定質(zhì)量的鎂和鋁的混合物投入100ml鹽酸中,固體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質(zhì)的量與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關(guān)系如圖所示.

(1)原混合物中鎂和鋁的質(zhì)量比為_______

(2)NaOH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_______ mol•L﹣1

(3)生成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_______ L.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甘肅省嘉峪關(guān)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金屬鈉分別與下列物質(zhì)反應(yīng)時,既有沉淀又有氣體生成的是:( )

A. 氯化鋇溶液 B. 硫酸鉀溶液 C. 氯化鐵溶液 D. 硝酸銨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二下學期入學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向某含有SO32﹣、SiO32﹣、CO32﹣、Br﹣、Na+的溶液中緩慢通入Cl2直至過量,下列對該反應(yīng)過程的判斷正確的是( )

A. 整個過程共發(fā)生2個氧化還原反應(yīng) B. 在該溶液中滴少量品紅,品紅褪色

C. 所有離子的濃度都發(fā)生了變化 D. 反應(yīng)過程中氯氣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山西省大同市高二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小組為研究電化學原理,設(shè)計如下圖裝置。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a和b不連接時,鐵片上會有金屬銅析出

B. a和b用導線連接時,溶液中的SO42-向鐵電極移動,銅片上發(fā)生的反應(yīng)為:Cu2++2e-=Cu

C. 無論a和b是否連接,鐵片均會溶解,溶液從藍色逐漸變成淺綠色

D. a和b分別連接直流電源正、負極時,溶液中的Cu2+向銅電極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山西省大同市高二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平衡體系2NO+O2 2NO2中通入18O組成的氧氣,重新達到平衡后,則18O( )

A. 只存在于O2中 B. 只存在于NO2中

C. 只存在于O2和NO2中 D. 存在于NO、O2、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遼寧省葫蘆島市高一下學期選拔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a+,Ba2+,Mg2+,F(xiàn)e3+,Al3+,SO42﹣,CO32﹣等離子,當向該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OH溶液時,發(fā)現(xiàn)生成沉淀的物質(zhì)的量隨NaOH溶液的體積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Fe3+、Al3+,可能含Ba2+

B. 原溶液中含F(xiàn)e3+和Al3+,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l:l

C.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

D. 反應(yīng)最后形成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質(zhì)只有NaA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遼寧省葫蘆島市高一下學期選拔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面有關(guān)Na2CO3與NaHCO3的性質(zhì)比較中錯誤的是( 。

A. 相同濃度溶液的堿性:Na2CO3>NaHCO3

B. 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 與同濃度的硫酸反應(yīng)放出氣泡的速率:NaHCO3<Na2CO3

D. 熱穩(wěn)定性:NaHCO3<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高三下學期期初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化合物丙是制刎備液晶材料的中間體之一,它可由甲和乙在一定條件下制得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丙的分子式為C11H11O3

B. 甲分子中含有1個手性碳原子

C. 乙、丙各1mol分別和氫氣反應(yīng),最多消耗氫氣均為4mol

D. 丙可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取代反應(yīng)、氧化反應(yīng)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河北省高三下學期開學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N2、H2的混合氣體分別充入甲、乙、丙三個容器中,進行合成氨反應(yīng),經(jīng)過相同的一段時間后,測得反應(yīng)速率分別為:甲:v(H2)=3 mol·L-1·min-1;乙:v(N2)=2 mol·L-1·min-1;丙:v(NH3)= 1 mol·L-1·min-1。則三個容器中合成氨的反應(yīng)速率

A. v(甲)>v(乙)>v(丙) B. v(乙)>v(丙)>v(甲)

C. v(丙)>v(甲)>v(乙) D. v(乙)>v(甲)>v(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