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下列那些物質在融化狀態(tài)下可以導電( 。
A.HClB.NH4ClC.NaHSO4D.H2SO4

分析 含有自由移動離子或電子的物質能導電,則離子化合物或金屬單質在熔融狀態(tài)下可以導電,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含有自由移動離子或電子的物質能導電,則離子化合物或金屬單質在熔融狀態(tài)下可以導電,HCl、硫酸都是共價化合物,在液態(tài)時以分子存在而不導電;氯化銨在熔融狀態(tài)下分解生成共價化合物而不導電;只有硫酸氫鈉在熔融狀態(tài)下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而導電,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電解質與導電性的關系,明確物質導電原理是解本題關鍵,電解質導電與是否含有離子有關,與電解質強弱及溶解性強弱無關,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Cu2O是一種具有良好光電效應的材料,某學習小組探究制備Cu2O的方法.
【查閱資料】
①CuSO4與Na2SO3溶液混合可制備Cu2O.
②Cu2O為磚紅色固體;酸性條件下生成Cu2+和Cu.
③Cu2O和Cu(SO323-可以相互轉化Cu2O$?_{Cu_{2}+}^{SO_{32}-}$ Cu(SO323-(無色)
(1)完成CuSO4溶液和Na2SO3溶液反應制Cu2O的離子方程式:
□Cu2++□SO32-+□2H2O$\frac{\underline{\;\;△\;\;}}{\;}$□Cu2O↓+□1SO42-+□HSO3-
【實驗探究】
操作現(xiàn)象
i有黃色沉淀出現(xiàn),隨著Na2SO3溶液的滴入,沉淀增加,當加到5mL時,溶液的藍色消失.
ii將試管加熱,黃色沉淀變?yōu)榇u紅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產生.
iii在加熱條件下,繼續(xù)滴入Na2SO3溶液,磚紅色沉淀減少,當加到10mL時,沉淀完全溶解,得無色溶液.
(2)證明ii中磚紅色沉淀是Cu2O的試劑最好選用D.
A.濃硝酸    B.稀硝酸    C.濃硫酸    D.稀硫酸
(3)經(jīng)檢驗i中黃色沉淀含有Cu2SO3,ii中沉淀由黃色變磚紅色的化學方程式是Cu2SO3═Cu2O+SO2↑.
(4)iii中磚紅色沉淀消失的原因是c(SO32-)增大,使Cu2O?Cu(SO323-平衡正向移動,磚紅色沉淀消失.
(5)在加熱條件下,若向2mL0.25mol•L-1Na2SO3溶液中滴加0.25mol•L-1CuSO4溶液至過量,預期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得到無色溶液,后來產生磚紅色沉淀,并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
(6)由上述實驗得出結論:CuSO4溶液和Na2SO3溶液反應制備Cu2O,應控制的條件是反應溫度、CuSO4和Na2SO3的物質的量之比.
(7)若先向K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的肼(N2H4),加熱并保持反應體系的溫度在90℃,反應完全后,分離、洗滌、真空干燥所得到的固體為納米氧化亞銅.檢驗反應混合體系內納米Cu2O已經(jīng)生成的實驗方法是丁達爾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在酸性的無色透明溶液中能夠大量共存的是( 。
A.NH4+、Fe3+、SO42-、Cl-B.Mg2+、Ag+、CO32-、Cl-
C.K+、NH4+、SO42-、Cl-D.K+、Na+、NO3-、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屬于弱電解質的是(  )
A.甲烷B.亞硫酸C.碳酸鋇D.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8.到目前為止,由化學能轉變的熱能或電能仍然是人類使用最主要的能源.
(1)化學反應中放出的熱能(焓變,△H)與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鍵能(E)有關.已知:H2(g)+Cl2(g)=2HCl(g)△H=-a kJ•mol-1;E(H-H)=b kJ•mol-1,E(Cl-Cl)=c kJ•mol-1,則:E(H-Cl)=$\frac{a+b+c}{2}$KJ/mol;
(2)氯原子對O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O3(g)+Cl(g)=ClO(g)+O2(g)△H1,ClO(g)+O(g)=Cl(g)+O2(g)△H2,大氣臭氧層的分解反應是O3+O=2O2△H.該反應的能量變化示意圖如圖1所示.則反應O3(g)+O(g)=2O2(g)的正反應的活化能為E1-E2kJ•mol-1

(3)實驗中不能直接測出由石墨和氫氣反應生成甲烷反應的反應熱,但可測出CH4、石墨和H2燃燒反應的反應熱,求由石墨生成甲烷的反應熱.已知:
①CH4(g)+2O2(g)═CO2(g)+2H2O(l)△H=-a kJ•mol-1
②C(石墨)+O2(g)═CO2(g)△H=-b kJ•mol-1
③H2(g)+$\frac{1}{2}$O2(g)═H2O(l)△H=-c kJ•mol-1
則反應C(石墨)+2H2(g)→CH4(g)的反應熱:
△H=(-2c-b+a)kJ•mol-1kJ•mol-1
又已知:該反應為放熱反應,△H-T△S可作為反應方向的判據(jù),當△H-T△S<0時可自發(fā)進行;則該反應在什么條件下可自發(fā)進行低溫.(填“低溫”、“高溫”)
(4)有圖2所示的裝置,該裝置中Cu極為陽極;當銅片的質量變化為12.8g時,a極上消耗的O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已知物質酸性強弱順序.H2SO3>CH3COOH>H2CO3>H2SiO3,非金屬性強弱順序:S>C>Si,為驗證上述物質酸性及元素非金屬性的強弱,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如下實驗.(加熱及夾持裝置省略
(1)儀器X的名稱是分液漏斗,其盛裝的液體試劑是濃硫酸.
(2)裝置D需微熱,按氣流從左到右的順序連接好儀器a→f,g→d,e→b.
(3)試劑m是一種正鹽,焰色反應為黃色,則M的化學式是Na2SO3
(4)裝置B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O2+H2O+SiO32-=CO32-+H2SiO3↓.
(5)裝置D中足量的CH3COONa濃溶液的作用除可以產生CH3COOH蒸氣外,還能驗證酸性H2SO3>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某溫度下在2L密閉容器中加人一定量A,發(fā)生以下化學反應:
2A(g)?B(g)+C(g)△H=-48.25kJ/mol.反應過程中B、A的濃度比與時間t有圖所示關系,若測得第15min時c(B)=1.6mol/L,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反應達平衡時,A的轉化率為80%
B.A的初始物質的量為4mol
C.反應到達平衡時,放出的熱量是193kJ
D.15min時,v=v=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一定溫度時,向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發(fā)生反應:2SO2(g)+O2(g)?2SO3(g)△H=-196kJ•moL-1,一段時間后達平衡,反應過程中測定的部分數(shù)據(jù)見表:
反應時間/minn(SO2)/moln(O2)/mol
021
51.2
100.4
150.8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反應在前5min的平均速率為v (SO2)=0.08mol•L-1•min-1
B.相同溫度下,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1.5mol SO3,達平衡時SO3的轉化率為40%
C.保持溫度不變,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0.2molSO2和0.2mol SO3時,v (正)>v (逆)
D.保持其他條件不變,若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2molSO3,達平衡時吸收78.4kJ的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某化學小組以環(huán)己醇制備環(huán)己烯:已知
密度(g/cm3溶點(℃)沸點(℃)溶解性
環(huán)已醇0.9625161能溶于水
環(huán)已烯0.81-10383難溶于水
(1)制備粗品將12.5mL環(huán)已醇加入試管A中,再加入 1ml,濃硫酸,搖勻后放入碎瓷片,緩慢加熱至反應完全,在試管C內得到環(huán)已烯粗品.
①寫出環(huán)已醇制備環(huán)已烯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②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導管B除了導氣外還具有的作用是冷凝.
③試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冷卻,防止環(huán)己烯揮發(fā).
(2)環(huán)已烯粗品中含有環(huán)已醇和少量酸性雜成等.需要提純.
①加入飽和食鹽水,振蕩、靜置、分層,水在下層(填上或下).分液后用c (填入編號)洗滌.
a.KMnO4溶液   b.稀 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將環(huán)已烯熱餾,蒸餾時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除去環(huán)已烯中混有的少量水.
③收集產品時,控制的溫度應在83℃左右.
(3)以下區(qū)分環(huán)已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b.
a.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b.用金屬鈉   c.溴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