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某實驗小組用0.50mol•L-1  NaOH溶液和0.50mol•L-1  硫酸溶液進行反應熱的測定,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寫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生成1mol H2O(l)時的反應熱為-57.3kJ•mol-1$\frac{1}{2}$H2SO4(aq)+NaOH(aq)═$\frac{1}{2}$Na2SO4(aq)+H2O(l)△H=-57.3 kJ•mol-1
(2)取50mL NaOH溶液和30mL硫酸溶液進行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溫度
次數(shù)
起始溫度t1/℃終止溫
度t2/℃
溫度差
平均值
(t2-t1)/℃
H2SO4NaOH平均值
126.226.026.130.1 
227.027.427.233.3
325.925.925.929.8
426.426.226.330.4
①近似認為0.50mol•L-1  NaOH溶液和0.50mol•L-1 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0g•mL-1,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J•g-1•℃-1.則生成1mol H2O(l)時的反應熱△H=-53.5kJ/mol(取小數(shù)點后一位).
②上述實驗數(shù)值結果與-57.3kJ•mol-1有偏差,產(chǎn)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填字母)b.
a.實驗裝置保溫、隔熱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燒杯中
d.用溫度計測定NaOH溶液起始溫度后直接測定H2SO4溶液的溫度
(3)若將一定量的稀氫氧化鈉溶液、稀氫氧化鈣溶液、稀氨水分別和1L 1mol•L-1 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其反應熱分別為△H1、△H2、△H3,則△H1、△H2、△H3的大小關系為△H1=△H2<△H3;.

分析 (1)根據(jù)熱化學方程式中物質的物質的量與反應熱成正比,標注物質聚集狀態(tài)和對應焓變寫出熱化學方程式;
(2)①先計算出每次試驗操作測定的溫度差,然后舍棄誤差較大的數(shù)據(jù),最后計算出溫度差平均值,根據(jù)Q=m•c•△T計算出反應放出的熱量,然后計算出生成1mol水放出的熱量,就可以得到中和熱;
②a.裝置保溫、隔熱效果差,測得的熱量偏小;
b.量取NaOH溶液的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會導致所量的氫氧化鈉體積偏大,放出的熱量偏高;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燒杯中,熱量散失較多;
d.溫度計測定NaOH溶液起始溫度后直接插入H2SO4溶液測溫度,H2SO4的起始溫度偏高;
(3)25℃,101kPa時,強酸與強堿的稀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的中和熱為57.3kJ/mol,弱電解質存在電離平衡,電離過程是吸熱過程.

解答 解:(1)生成1mol H2O(l)時的反應熱為-57.3kJ•mol-1,所以稀硫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frac{1}{2}$H2SO4(aq)+NaOH(aq)═$\frac{1}{2}$Na2SO4(aq)+H2O(l)△H=-57.3 kJ•mol-1
故答案為:$\frac{1}{2}$H2SO4(aq)+NaOH(aq)═$\frac{1}{2}$Na2SO4(aq)+H2O(l)△H=-57.3 kJ•mol-1;
(2)①第一次測定溫度差為4.0℃,第二次測定的溫度差為6.1℃,第三次測定的溫度差為3.9℃,第三次測定的溫度差為4.1℃,實驗2的誤差太大,要舍去,三次溫度差的平均值為4.0℃,
50mL0.50mol•L-1NaOH溶液與30mL0.50mol•L-1硫酸溶液進行中和反應,生成水的物質的量為0.05L×0.50mol/L=0.025mol,溶液的質量為80mL×1g/cm3=80g,溫度變化的值為△T=4.0℃,則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熱量為:Q=m•c•△T=80g×4.18J/(g•℃)×4.0℃=1337.6J,即1.3376kJ,所以實驗測得的中和熱△H=-$\frac{1.3376kJ}{0.025mol}$=-53.5kJ/mol,
故答案為:-53.5kJ/mol;
②a.裝置保溫、隔熱效果差,測得的熱量偏小,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小,故a正確;
b.量取NaOH溶液的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會導致所量的氫氧化鈉體積偏大,放出的熱量偏高,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大,故b錯誤;
c.分多次把NaOH 溶液倒人盛有硫酸的小燒杯中,熱量散失較多,測得溫度偏低,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小,故c正確;
d.溫度計測定NaOH溶液起始溫度后直接插入H2SO4溶液測溫度,H2SO4的起始溫度偏高,溫度差偏小,測得的熱量偏小,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小,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3)中和熱是強酸強堿稀溶液完全反應生成1mol水放出的熱量,一定量的稀氫氧化鈉溶液、稀氫氧化鈣溶液、分別和1L 1mol•L-1 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放出熱熱量57.3kJ;一水合氨是弱電解質,存在電離平衡,電離過程是吸熱程,稀氨水和1L 1mol•L-1 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放熱小于57.3kJ,反應焓變是負值,所以△H1=△H2<△H3;
故答案為:△H1=△H2<△H3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和熱的測定方法、計算、誤差分析,注意掌握測定中和熱的正確方法,明確實驗操作過程中關鍵在于盡可能減少熱量散失,使測定結果更加準確,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實驗室用NaOH固體和蒸餾水準確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OH溶液,以下儀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燒杯B.玻璃棒C.容量瓶D.分液漏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二氧化硫是硫的重要化合物,在生產(chǎn)、生活中有廣泛應用.探究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工業(yè)上用黃鐵礦(FeS2,其中S元素為-1價)在高溫下和氧氣反應制備SO2:4FeS2+11O2$\frac{\underline{\;高溫\;}}{\;}$2Fe2O3+8SO2,該反應中被氧化的元素是S、Fe(填元素符號).當該反應轉移5.50mol電子時,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L.
(2)①實驗室可用70%的濃硫酸和亞硫酸鈉反應制取二氧化硫,如果能控制反應速度,圖1中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a、d(填寫字母).
②若用硫酸和亞硫酸鈉反應制取3.36L(標準狀況)二氧化硫,如果已有25.2%亞硫酸鈉(質量分數(shù))被氧化成硫酸鈉,則至少需稱取該亞硫酸鈉26.1g(保留一位小數(shù)).
(3)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用如圖2裝置驗證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①能說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實驗現(xiàn)象為a試管中有淡黃色沉淀生成.
②為驗證二氧化硫的還原性,充分反應后,取試管b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別進行如下實驗:
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加入品紅溶液,紅色褪去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II(填“Ⅰ”、“Ⅱ”或“Ⅲ”);試管b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SO2+2H2O=4H++2Cl-+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是由化學反應中舊化學鍵斷裂時吸收的能量與新化學鍵形成時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圖為N2(g)和O2(g)反應生成NO(g)過程中的能量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2(g)+O2(g)═2NO(g)△H=+180kJ•mol-1
B.1mol N2(l)和NA個O2(l)反應生成2mol NO(g)時,吸收的能量為180kJ
C.1mol N2(g)和1mol O2(g)具有的總能量小于2mol NO(g)具有的總能量
D.通常情況下,N2(g)和O2(g)混合不能直接生成NO(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研究NO2、SO2、CO等大氣污染氣體的處理具有重要意義.
(1)一定條件下,將2molNO與2molO2置于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NO(g)+O2(g)?2NO2(g),下列各項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abc.
a.體系壓強保持不變
b.混合氣體顏色保持不變
c.NO和O2的物質的量之比保持不變
d.每消耗1molO2同時生成2molNO2
(2)CO可用于合成甲醇,一定溫度下,向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CO和H2,發(fā)生反應CO(g)+2H2(g)?CH3OH(g),達平衡后測得各組分濃度如下:
物質COH2CH3OH
濃度(mol•L-10.91.00.6
①列式并計算平衡常數(shù)K=$\frac{2}{3}$.
②若降低溫度,K值增大,則反應的△H<0(填“>”或“<”).
③若保持體積不變,再充入0.6molCO和0.4molCH3OH,此時v=v(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想一想:Ba(OH)2(固體)、CuSO4(固體)、CH3COOH(液體)這些物質為什么歸為一類,下列哪些物質還可以和它們歸為一類(  )
①75%的酒精溶液、谙跛徕c、蹓A石灰 ④豆?jié){.
A.①④B.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能源、環(huán)境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研究它們的綜合利用有重要意義.

(1)氧化-還原法消除氮氧化物的轉化:NO$→_{反應Ⅰ}^{O_{3}}$NO2$→_{反應Ⅱ}^{CO(NH_{2})_{2}}$N2
反應Ⅰ為:NO+O3═NO2+O2,生成11.2L O2(標準狀況)時,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是1mol.反應Ⅱ中,當n(NO2):n[CO(NH22]=3:2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6NO2+4CO(NH22=7N2+8H2O+4CO2
(2)硝化法是一種古老的生產(chǎn)硫酸的方法,同時實現(xiàn)了氮氧化物的循環(huán)轉化,主要反應為:NO2(g)+SO2(g)?SO3(g)+NO(g)△H=-41.8kJ•mol-1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1寫出NO和O2反應生成NO2的熱化學方程式2NO(g)+O2(g)=2NO2(g),△H=-113.0kJ•mol-1
(3)某化學興趣小組構想將NO轉化為HNO3,裝置如圖1,電極為多孔惰性材料.則負極的電極反應式是NO-3e-+2H2O=NO3-+4H+
(4)將燃煤廢氣中的CO2轉化為二甲醚的反應原理為:2CO2(g)+6H2(g)$\stackrel{催化劑}{?}$CH3OCH3(g)+3H2O(g);
該反應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frac{c(CH{\;}_{3}OCH{\;}_{3})×c{\;}^{3}(H{\;}_{2}O)}{c{\;}^{2}(CO{\;}_{2})c{\;}^{6}(H{\;}_{2})}$.
已知在某壓強下,該反應在不同溫度、不同投料比時,CO2的轉化率如圖2所示.該反應的△H<(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
(5)合成氣CO和H2在一定條件下能發(fā)生如下反應:CO(g)+2H2(g)═CH3OH(g)△H<0.在容積均為VL的I、Ⅱ、Ⅲ三個相同密閉容器中分別充入amol CO和2a mol H2,三個容器的反應溫度分別為T1、T2、T3且恒定不變,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實驗測得反應均進行到t min時CO的體積分數(shù)如圖3所示,此時I、Ⅱ、Ⅲ三個容器中一定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Ⅲ;若三個容器內的反應都達到化學平衡時,CO轉化率最大的反應溫度是T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常溫時某溶液由水電離出c(H+)=a mol/L,c(OH-)=b mol/L,且a•b=1×10-28,該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離子是( 。
①I-、Cl-、Ba2+、NO3- 
②Na+、NO3-、K+、CO32-
③K+、SO42-、Na+、AlO2-    
④HCO3-、NO3-、Al3+、SO42-
A.只有①④B.只有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都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
A.H2O2的電子式  
B.氨分子的結構式
C.S2-的結構示意圖 
D.原子核內有20個中子的氯原子${\;}_{37}^{17}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