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質(zhì)不能跟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反應的是


  1. A.
    Mg(OH)2
  2. B.
    Al(OH)3
  3. C.
    Al2O3
  4. D.
    SiO2
A
試題分析:能與強堿反應的有指示劑、非金屬、酸、酸性氧化物,以及某些鹽、兩性氧化物、兩性氫氧化物等。A項不反應,B項Al(OH)3+NaOH====Na[Al(OH)4]。C項Al2O3+2NaOH+3H2O====2Na[Al(OH)4]。D項SiO2+2NaOH====Na2SiO3+H2O,所以答案選A。
考點:考查了淀溶解的有關判斷
點評:該題是基礎性試題的考查,試題注重基礎,難度不大。在平時的學習注意知識的積累和直接,即可得出正確的結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物質(zhì)中,不能跟二氧化碳氣體反應的是(    )

A.過氧化鈉             B.氫氧化鉀              C.碳酸鈉溶液         D.碳酸氫鈉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為探究銅跟濃硫酸的反應情況,用下圖所示的裝置先進行了有關實驗:

⑴B是用來收集實驗中產(chǎn)生氣體的裝置,但未將導管畫全,請將裝置圖補充完整。

⑵實驗中他們?nèi)?.4g銅片和12mL 18mol·L-1濃硫酸放在圓底燒瓶中共熱,直到反應完畢,最后發(fā)現(xiàn)燒瓶中還有銅片剩余,該小組學生根據(jù)所學的化學知識認為還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請寫出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銅片完全溶解?你認為原因是             

③下列試劑中能夠證明反應結束后的燒瓶中確有余酸的是       (填寫字母編號)

A.鐵粉      B.BaCl2溶液       C.銀粉       D.Na2CO3溶液

(3)為了測定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甲、乙兩位同學進行了如下設計:

①甲同學設計方案是:先測定銅與濃硫酸反應產(chǎn)生的SO2的量,再計算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他認為測定SO2的量的方法有很多種,請問下列實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填寫字母編號)

A: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緩緩通過預先稱量過的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結束反應后再次稱量

B: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緩緩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高錳酸鉀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

C:用排水法測定裝置A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已折算成標準狀況)

D: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緩緩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預先除去了溶解O2),反應完全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隔絕空氣條件下)

②乙同學設計的方案是: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蒸餾水稀釋至1000mL,取20mL于錐形瓶中,滴加2~3滴甲基橙指示劑,用標準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滴定(已知:Cu(OH)2開始沉淀的pH約為5),通過測定出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來求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假定反應前后燒瓶中溶液體積不變,你認為乙同學設計的實驗方案能否求得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填能或否),其理由是                           。

(4)請你再設計一個可行的實驗方案來測定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簡要寫出操作步驟及需要測定的數(shù)據(jù),并寫出相應的計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為探究銅跟濃硫酸的反應情況,用下圖所示裝置先進行了有關實驗:

(1)B是用來收集實驗中產(chǎn)生的氣體的裝置,但未將導管畫全,請在圖上把導管補充完整。

(2)實驗中他們?nèi)?.4g 銅片和12mL 18mol·L1濃硫酸放在圓底燒瓶中共熱,直到反應完畢,最后發(fā)現(xiàn)燒瓶中還有銅片剩余,該小組學生根據(jù)所學的化學知識認為還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寫出銅跟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②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銅片完全溶解,你認為原因是                                 。

③下列藥品中能夠用來證明反應結束后的燒瓶中確有余酸的是                      (填寫編號)。

A.鐵粉     B.氯化鋇溶液      C.銀粉       D.碳酸氫鈉溶液

(3)為定量測定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甲、乙學生進行了如下設計:

①甲同學設計方案是:先測定銅與濃硫酸反應產(chǎn)生的SO2的量,在計算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他認為測定二氧化硫的量的方法有多種,請問下列實驗方案中可行的是                  (填寫編號)。

A.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緩緩通過預先稱量過的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結束反應后再次稱量

B.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緩緩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高錳酸鉀溶液,再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

C.用排水法測定裝置A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已折算成標準狀況)

D.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緩緩通入足量氫氧化鋇溶液,反應完全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

E.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緩緩通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鋇溶液,反應完全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

請你對不可行的方案進行分析(可以不填滿):

方案序號

分析

誤差(偏低或偏高)

改變措施

 

 

 

 

 

 

 

 

 

 

 

 

 

 

 

 

 

 

 

 

②乙學生設計的方案是: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蒸餾水稀釋至1000mL,取20mL與錐形瓶中,滴入2~3滴甲基橙指示劑,用標準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滴定(已知氫氧化銅開始沉淀的pH約為5),通過測出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來求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假定反應前后燒瓶中溶液的體積不變,你認為乙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能否求得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_______(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                                                                                               

(4)請再設計其他可行的實驗方案,來測定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簡要寫出操作步驟及需要測定的數(shù)據(jù)(不必計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2屆福建省漳州市薌城中學高三適應性檢測化學試卷(帶解析) 題型:實驗題

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為探究銅跟濃硫酸的反應情況,用下圖所示裝置先進行了有關實驗:

(1)B是用來收集實驗中產(chǎn)生的氣體的裝置,但未將導管畫全,請在圖上把導管補充完整。
(2)實驗中他們?nèi)?.4g 銅片和12mL 18mol·L1濃硫酸放在圓底燒瓶中共熱,直到反應完畢,最后發(fā)現(xiàn)燒瓶中還有銅片剩余,該小組學生根據(jù)所學的化學知識認為還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寫出銅跟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②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銅片完全溶解,你認為原因是                                 。
③下列藥品中能夠用來證明反應結束后的燒瓶中確有余酸的是                      (填寫編號)。
A.鐵粉      B.氯化鋇溶液       C.銀粉       D.碳酸氫鈉溶液
(3)為定量測定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甲、乙學生進行了如下設計:
①甲同學設計方案是:先測定銅與濃硫酸反應產(chǎn)生的SO2的量,在計算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他認為測定二氧化硫的量的方法有多種,請問下列實驗方案中可行的是                  (填寫編號)。
A.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緩緩通過預先稱量過的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結束反應后再次稱量
B.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緩緩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高錳酸鉀溶液,再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
C.用排水法測定裝置A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已折算成標準狀況)
D.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緩緩通入足量氫氧化鋇溶液,反應完全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
E.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緩緩通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鋇溶液,反應完全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
請你對不可行的方案進行分析(可以不填滿):

方案序號
分析
誤差(偏低或偏高)
改變措施
 
 
 
 
 
 
 
 
 
 
 
 
 
 
 
 
②乙學生設計的方案是: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蒸餾水稀釋至1000mL,取20mL與錐形瓶中,滴入2~3滴甲基橙指示劑,用標準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滴定(已知氫氧化銅開始沉淀的pH約為5),通過測出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來求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假定反應前后燒瓶中溶液的體積不變,你認為乙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能否求得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_______(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                                                                                               。
(4)請再設計其他可行的實驗方案,來測定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簡要寫出操作步驟及需要測定的數(shù)據(jù)(不必計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三適應性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為探究銅跟濃硫酸的反應情況,用下圖所示裝置先進行了有關實驗:

(1)B是用來收集實驗中產(chǎn)生的氣體的裝置,但未將導管畫全,請在圖上把導管補充完整。

(2)實驗中他們?nèi)?.4g 銅片和12mL 18mol·L1濃硫酸放在圓底燒瓶中共熱,直到反應完畢,最后發(fā)現(xiàn)燒瓶中還有銅片剩余,該小組學生根據(jù)所學的化學知識認為還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寫出銅跟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②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銅片完全溶解,你認為原因是                                  。

③下列藥品中能夠用來證明反應結束后的燒瓶中確有余酸的是                       (填寫編號)。

A.鐵粉      B.氯化鋇溶液       C.銀粉       D.碳酸氫鈉溶液

(3)為定量測定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甲、乙學生進行了如下設計:

①甲同學設計方案是:先測定銅與濃硫酸反應產(chǎn)生的SO2的量,在計算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他認為測定二氧化硫的量的方法有多種,請問下列實驗方案中可行的是                   (填寫編號)。

A.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緩緩通過預先稱量過的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結束反應后再次稱量

B.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緩緩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高錳酸鉀溶液,再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

C.用排水法測定裝置A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已折算成標準狀況)

D.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緩緩通入足量氫氧化鋇溶液,反應完全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

E.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緩緩通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鋇溶液,反應完全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

請你對不可行的方案進行分析(可以不填滿):

方案序號

分析

誤差(偏低或偏高)

改變措施

 

 

 

 

 

 

 

 

 

 

 

 

 

 

 

 

 

 

 

 

②乙學生設計的方案是: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蒸餾水稀釋至1000mL,取20mL與錐形瓶中,滴入2~3滴甲基橙指示劑,用標準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滴定(已知氫氧化銅開始沉淀的pH約為5),通過測出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來求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假定反應前后燒瓶中溶液的體積不變,你認為乙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能否求得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_______(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                                                                                                。

(4)請再設計其他可行的實驗方案,來測定余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簡要寫出操作步驟及需要測定的數(shù)據(jù)(不必計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