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 | 400 | 500 | 830 |
平衡常數(shù)K | 10 | 9 | 1 |
實驗編號 | 反應物投入量 | 平衡時H2濃度 | 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 反應物轉化率 |
A | 1、1、0、0 | c1 | Q1 | α1 |
B | 0、0、2、2 | c2 | Q2 | α2 |
C | 2、2、0、0 | c3 | Q3 | α3 |
分析 (1)化學平衡常數(shù)是指: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到達平衡時,生成物的濃度系數(shù)次冪之積與反應物的濃度系數(shù)次冪之積的比,固體、純液體不需要在化學平衡常數(shù)中寫出;
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隨溫度升高平衡常數(shù)減小,說明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而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
設在830℃下平衡時CO的轉化率為x,表示出平衡時各組分物質的量,由于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可以用物質的量代替濃度代入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列方程計算解答;
(2)各物質起始物質的量均為1:1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結合方程式可知,故平衡時n(CO)=n(H2O)、n(CO2)=n(H2),由于500℃時平衡常數(shù)K=$\frac{c({H}_{2})×c(C{O}_{2})}{c(CO)×c({H}_{2}O)}$=9可知,平衡時n(CO2)≠n(CO),則轉化率不是50%;
B中轉化到左邊可以得到2molCO、2molH2O,恒溫恒容下B、C是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時相同物質的濃度相同、物質的量相同;
恒溫恒容下,C等效為在A的基礎上增大壓強,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平衡不移動,反應物轉化率相等、相同物質的含量相等;
(3)可逆反應到達平衡時,同種物質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組分的濃度、含量保持不變,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變,判斷平衡的物理量應隨反應進行發(fā)生變化,該物理量由變化到不變化說明到達平衡;
(4)在t2時刻后CO的濃度減小、CO2濃度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可以通過改變溫度、改變水蒸氣或氫氣的量實現(xiàn);
t4時刻通過改變容積的方法將壓強增大為原先的兩倍,則體積變?yōu)樵瓉淼囊话,瞬間濃度分別增大為原來的2倍,由于反應前后氣體系數(shù)相等,平衡不移動.
解答 解:(1)反應CO(g)+H2O(g)?H2(g)+CO2(g)的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K=$\frac{c({H}_{2})×c(C{O}_{2})}{c(CO)×c({H}_{2}O)}$;
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隨溫度升高平衡常數(shù)減小,說明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而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則正反應是放熱反應;
設在830℃下平衡時CO的轉化率為x,則:
CO(g)+H2O(g)?CO2(g)+H2(g)
起始量(mol):1 2 0 0
變化量(mol):x x x x
平衡量(mol):1-x 2-x x x
由于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可以用物質的量代替濃度計算平衡常數(shù),則K=$\frac{c({H}_{2})×c(C{O}_{2})}{c(CO)×c({H}_{2}O)}$=$\frac{x×x}{(1-x)×(2-x)}$=1,解得x=66.7%;
故答案:$\frac{c({H}_{2})×c(C{O}_{2})}{c(CO)×c({H}_{2}O)}$;放;66.7%;
(2)各物質起始物質的量均為1:1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結合方程式可知,故平衡時n(CO)=n(H2O)、n(CO2)=n(H2),由于500℃時平衡常數(shù)K=$\frac{c({H}_{2})×c(C{O}_{2})}{c(CO)×c({H}_{2}O)}$=9可知,平衡時n(CO2)≠n(CO),則轉化率不是50%;
B中轉化到左邊可以得到2molCO、2molH2O,恒溫恒容下B、C是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時相同物質的濃度相同、物質的量相同,則:c2=c3,B、C平衡時n(CO2)≠n(CO),轉化率不是50%,故Q2≠Q3,設平衡時CO為ymol,則α3=$\frac{y}{2}$,α2=$\frac{2-y}{2}$,故α3+α2=1,可推知α3≠α2;
恒溫恒容下,C等效為在A的基礎上增大壓強,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平衡不移動,反應物轉化率相等、相同物質的含量相等,則:α1=α3,c3=2c1,Q3=2Q1,
結合上述分析可知:2c1=c2=c3 ,Q3=2Q1≠Q2=Q3 ,α1=α3≠α2 ,α1+α2=1,
故選:AD;
(3)①雖然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但由于絕熱等容容器中反應過程中有溫度變化,所以壓強也在變化,體系的壓強不再發(fā)生變化能判斷反應達到平衡,故①正確;
②反應中混合氣體總質量不變,容器容積不變,混合氣體密度始終不變,故②錯誤;
③反應中混合氣體總質量不變,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始終不變,故③錯誤;
④各組分的物質的量濃度不再改變是平衡的標志,故④正確;
⑤體系的溫度不再發(fā)生變化絕熱容器溫度不變,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⑤正確;
⑥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計量數(shù)之比,v(CO2)正=v(H2O)逆說明水蒸氣的正逆反應速率相同,反應到達平衡,故⑥正確;
故答案為:②③;
(4)在t2時刻CO的濃度減小、CO2濃度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且CO和CO2濃度變化有接觸點,所以可以通過改變降低溫度、增大水蒸氣的量或減少氫氣的量實現(xiàn);
t4時刻通過改變容積的方法將壓強增大為原先的兩倍,則體積變?yōu)樵瓉淼囊话,瞬間濃度分別增大為原來的2倍,由于反應前后氣體系數(shù)相等,平衡不移動,在圖中t4和t5區(qū)間內畫出CO、CO2濃度變化曲線如圖:,
故答案為:降低溫度,或增加水蒸汽的量,或減少氫氣的量;.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計算、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平衡狀態(tài)判斷、化學平衡圖象等,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Na2HPO4+NaH2PO4 | B. | Na3PO4 | C. | NaH2PO4 | D. | Na3PO4+NaH2PO4 | ||||
E. | Na3PO4+Na2HP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組 | 溫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達到平衡所需時間/min | ||
CO | H2O | H2 | CO | |||
1 | 650 | 4 | 2 | 1.6 | 2.4 | 6 |
2 | 900 | 2 | 1 | 0.4 | 1.6 | 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化學鍵 | H-H | N-H | N≡N |
鍵能/kJ•mol-1 | 436 | 391 | 94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烷的燃燒熱△H=-890.3kJ/mol,則甲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 | |
B. | 一定條件下,將0.5 mol N2和1.5 molH2置于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生成NH3放熱19.3kJ,其熱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2NH3(g)△H=-38.6 kJ/mol | |
C. | 在101kPa時,2g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 kJ熱量,氫氣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表示為:2H2(g)+O2(g)═2H2O(l)△H=-571.6 kJ/mol | |
D. | HCl和NaOH反應的中和熱△H=-57.3 kJ/mol,則H2SO4和Ba(OH)2反應的中和熱△H=2×(-57.3)kJ/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烷的燃燒熱為890.3 kJ•mol-1,則甲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1 | |
B. | 500℃、30 MPa下,將0.5 molN2和1.5 molH2置于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生成NH3(g),放熱19.3 kJ,其熱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2NH3(g)△H=-38.6 kJ•mol-1 | |
C. | HCl和NaOH反應的中和熱為-57.3 kJ•mol-1,則H2SO4和Ca(OH)2反應的中和熱△H=2×(-57.3 kJ•mol-1) | |
D. | 在101 kPa時,2 g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 kJ熱量,氫氣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H2(g)+O2(g)═2H2O(l)△H=-571.6 kJ•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