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t2 | t2~t3 | t3~t4 | t4~t5 | t5~t6 |
K1 | K2 | K3 | K4 | K5 |
分析 (1)根據(jù)v=$\frac{△c}{△t}$計算v(C);
(2)(3)圖二是在四種不同情況下影響化學的平衡,而影響平衡的因素有: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
t3~t4和t4~t5這兩段平衡是不移動的,則只能是壓強和催化劑影響的,因此應該推斷該反應為等體積變化的反應,
t3~t4的平衡比原平衡的速率要快,而t4~t5的速率又變慢,則前者應是加催化劑,因為條件只能用一次,t4~t5段為減壓;
反應物的濃度降低,生成物的濃度增大,結(jié)合圖一可知,A為反應物,C為生成物,A的變化為0.2mol/L,C的變化量為0.3mol/L.又由于該反應為等體積變化的反應,所以B為反應物,根據(jù)化學反應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前的計量系數(shù)比,寫出該反應的方程式為2A(g)+B(g)?3C(g),起始2molA所對應的濃度為1mol/L,則體積應是2L,
t5-t6 階段為升高溫度,v(正)>(逆),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
根據(jù)平衡常數(shù),平衡移動解答K1、K2、K3、K4、K5之間的關系;
(4)要達到t1時刻同樣的平衡,應為完全等效平衡,則折算后與原平衡相等.
解答 解:(1)15min內(nèi),以C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為v(C)=$\frac{0.6mol/L-0.3mol/L}{15min}$=0.02 mol/(L•min),
故答案為:0.02 mol/(L•min);
(2)t3~t4和t4~t5這兩段平衡是不移動的,則只能是壓強和催化劑影響的,因此應該推斷該反應為等體積變化的反應,
t3~t4的平衡比原平衡的速率要快,而t4~t5的速率又變慢,則前者應是加催化劑,因為條件只能用一次,t4~t5段為減壓.
反應物的濃度降低,生成物的濃度增大,結(jié)合圖一可知,A為反應物,C為生成物,A的變化為0.2mol/L,C的變化量為0.3mol/L.又由于該反應為等體積變化的反應,所以B為反應物,根據(jù)化學反應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前的計量系數(shù)比,該反應的方程式為2A(g)+B(g)?3C(g),所以,△c(B)=$\frac{1}{2}$△n(A)=$\frac{1}{2}$×0.2mol/L=0.1mol/L,起始2molA所對應的濃度為1mol/L,則體積應是$\frac{2mol}{1mol/L}$=2L,故B的起始物質(zhì)的量為n(B)=(0.1mol/L+0.4mol/L)×2L=1mol,
t1-t2段,處于平衡狀態(tài),c(A)平衡=0.8mol/L,c(B)平衡=0.4mol/L,c(C)平衡=0.6mol/L,
K1=$\frac{{c}^{3}(C)}{{c}^{2}(A)•c(B)}$=$\frac{0.{6}^{3}}{0.{8}^{2}×0.4}$=0.84,t2-t3段,為改變濃度,平衡移動,平衡常數(shù)不變,K2=0.84,
t3-t4段,使用催化劑,加快反應,平衡常數(shù)不變,K3=0.84,
t4-t5段,為降低壓強,反應速率降低,平衡不移動,平衡常數(shù)不變,K4=0.84,
t5-t6段,為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增大,
故 K1=K2=K3=K4<K5,
故答案為:減小壓強;1.0mol; 0.84;K1=K2=K3=K4<K5;
(3)根據(jù)方程式計算,若A的物質(zhì)的量共變化了0.01mol,而此過程中容器與外界的熱交換總量為a kJ,則反應2molA時,交換熱量200akJ,而由圖象可知,t5~t6階段應為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所以熱化學方程式為2A(g)+B(g)?3C(g)△H=+200a kJ/mol,
故答案為:2A(g)+B(g)?3C(g)△H=+200a kJ/mol;
(4)反應的方程式為2A(g)+B(g)?3C(g),
根據(jù)方程式計算,起始時,將C從理論上轉(zhuǎn)化為A、B,
則A的物質(zhì)的量為2mol+$\frac{2}{3}$×0.6mol=2.4mol,B的物質(zhì)的量為1mol+$\frac{1}{3}$×0.6mol=1.2mol,
在相同條件下,若起始時容器中加入a mol A、b mol B和c mol C,要達到t1時刻同樣的平衡,則所加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必須折算后與原平衡相等.
所以有a+$\frac{2}{3}$c=2.4,b+$\frac{1}{3}$c=1.2.
故答案為:a+$\frac{2}{3}$c=2.4,b+$\frac{1}{3}$c=1.2.
點評 本題以圖象的形式考查影響化學反應速率以及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題目難度中等,注意等效平衡問題,為本題的難點,也是易錯點.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PH=10的Mg(OH)2濁液C(Mg2+)=10-8 mol•L-1 (已知Mg(OH)2KSP=1×10-16) | |
B. | 已知AgClKSP=1.8×10-10;Ag2CrO4KSP=1.2×10-12則AgCl的溶解度一定比Ag2CrO4大 | |
C. | 在飽和AgCl溶液中加入NaI固體不會發(fā)生變化 | |
D. | Fe3+在酸性溶液中一定不會生成Fe(OH)3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線代表的是PbCO3 | |
B. | T℃時,向10 mL水中加入CaCO3和PbCO3至二者均飽和,溶液中c(Ca2+):c(Pb2+)=3×10-5 | |
C. | T℃時,向CaSO4沉淀中加入1 mol/L的Na2CO3溶液,CaSO4沉淀會轉(zhuǎn)化為CaCO3沉淀 | |
D. | T℃時,向CaCO3懸濁液中加入NH4Cl固體,會使圖象中d點向f點轉(zhuǎn)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反應2Mg(s)+CO2(g)=C(s)+2MgO(s)能自發(fā)進行,則該反應的△H<0 | |
B. | 為處理銀器表面的黑斑(Ag2S),將銀器浸于鋁質(zhì)容器里的食鹽水中并與鋁接觸 | |
C. | 常溫下,將稀CH3COONa溶液加水稀釋后,溶液中n(H+)•n(OH-)不變 | |
D. | 在盛有Ca(OH)2懸濁液的絕熱密閉容器中,加入少量的CaO粉末后,溶液中Ca2+數(shù)目不變,pH降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5 | B. | +4 | C. | +3 | D. | +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Z、W為氣體,X、Y中之一為氣體 | B. | Z、W中之一為氣體,X、Y為非氣體 | ||
C. | X、Y、Z皆為氣體,W為非氣體 | D. | X、Y、Z、W皆為氣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