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某銨態(tài)氮肥由W、X、Y、Z 4種短周期元素組成,其中W的原子半徑最小.
Ⅰ.若Y、Z同主族,ZY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zhì)之一.
(1)將X、Y、Z的元素符號填在如圖1所示元素周期表(局部)中的相應(yīng)位置上.
(2)X與W元素可組成多種化合物,如:XW5、XW3和X2W4等,用元素符號或化學式回答下列問題:
①寫出X2W4的結(jié)構(gòu)式:;
②寫出XW5的電子式:
③一定條件下,1mol XW3氣體與O2完全反應(yīng)生成X元素的單質(zhì)和液態(tài)水,放出382.8kJ熱量.該反應(yīng)的熱化學方程式為4NH3(g)+3O2(g)═2N2(g)+6H2O(l)△H=-1531.2kJ•mol-1
Ⅱ.若Z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
(4)該氮肥的名稱是碳酸銨或碳酸氫銨(填一種).
(5)HR是含Z元素的一元酸.室溫時,用0.250mol•L-1NaOH溶液滴定25.0mL HR 溶液時,溶液的pH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其中,a點表示兩種物質(zhì)恰好完全反應(yīng).
①圖中x>7 (填“>”“<”或“=”).此時溶液 中離子濃度的關(guān)系正確的是c
a.c(Na+)=c(R-)     
b.c(Na+)>c(R- )>c(H+)>c(OH-
c.c(R-)+c(OH-)-c(H+)=0.11mol•L-1
②室溫時,HR的電離常數(shù)Ka=5.0×10-6(填數(shù)值).

分析 某銨態(tài)氮肥由W、X、Y、Z等4種短周期元素組成,該銨鹽中一定含有N、H元素,且W的原子半徑最小,則W為H元素.
Ⅰ.若Y、Z同主族,ZY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zhì)之一,則ZY2為SO2,Y為O、Z為S元素,故X為N元素:
(1)X、Y、Z分別為N、O、S元素,分別處于第二周期ⅤA族、第二周期ⅥA族、第三周期ⅥA族;
(2)①N2H4分子中N原子之間形成1對共用電子對,N原子與H原子之間形成1對共用電子對;
②NH5為NH4H,由銨根離子與氫負離子構(gòu)成;
③發(fā)生反應(yīng):4NH3+3O2═2N2+6H2O,計算4mol氨氣反應(yīng)放出的熱量,注明物質(zhì)聚集狀態(tài)與反應(yīng)熱,書寫熱化學方程式;
Ⅱ.若Z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則Z為C元素,
(4)該氮肥為碳酸銨或碳酸氫銨;
(5)a點時兩種物質(zhì)恰好完全反應(yīng),則c(HR)=$\frac{0.02L×0.25mol/L}{0.025L}$=0.2 mol/L,而HR溶液的pH=3,則HR為弱酸,NaR為強堿弱酸鹽,溶液呈堿性,結(jié)合電荷守恒可知:c(R-)+c(OH-)-c(H+)=c(Na+);
②0.2 mol/L HR溶液中c(H+)=1.0×10-3mol/L,溶液中c(R-)≈c(H+),c(HR)≈0.2mol/L,代入電離常數(shù)Ka=$\frac{c({H}^{+})•c({R}^{-})}{c(HR)}$計算.

解答 解:某銨態(tài)氮肥由W、X、Y、Z等4種短周期元素組成,該銨鹽中一定含有N、H元素,且W的原子半徑最小,則W為H元素,
Ⅰ.若Y、Z同主族,ZY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zhì)之一,則ZY2為SO2,Y為O、Z為S元素,故X為N元素,
(1)X、Y、Z分別為N、O、S元素,分別處于第二周期ⅤA族、第二周期ⅥA族、第三周期ⅥA族,在周期表位置為,
故答案為:;
(2)①N2H4分子中N原子之間形成1對共用電子對,N原子與H原子之間形成1對共用電子對,結(jié)構(gòu)式為:,
故答案為:
②NH5為NH4H,由銨根離子與氫負離子構(gòu)成,電子式為,
故答案為:;
③發(fā)生反應(yīng):4NH3+3O2═2N2+6H2O,4mol氨氣反應(yīng)放出的熱量為382.8kJ×4=1531.2kJ,反應(yīng)熱化學方程式為:4NH3(g)+3O2(g)═2N2(g)+6H2O(l)△H=-1531.2 kJ•mol-1 ,
故答案為:4NH3(g)+3O2(g)═2N2(g)+6H2O(l)△H=-1531.2 kJ•mol-1 ;
Ⅱ.若Z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則Z為C元素:
(4)該氮肥為碳酸銨或碳酸氫銨,
故答案為:碳酸銨或碳酸氫銨;
(5)a點時兩種物質(zhì)恰好完全反應(yīng),則c(HR)=$\frac{0.02L×0.25mol/L}{0.025L}$=0.2 mol/L,而HR溶液的pH=3,則HR為弱酸,NaR為強堿弱酸鹽,R-離子水解,溶液呈堿性,則pH>7,則c(Na+)>c(R-),水解程度微溶,溶液中離子濃度為:c(Na+)>c(R-)>c(OH-)>c(H+),結(jié)合電荷守恒可知:c(R-)+c(OH-)-c(H+)=c(Na+)=$\frac{0.02L×0.25mol/L}{0.045L}$≈0.11mol•L-1,故ab錯誤、c正確,
故答案為:>;c;
②0.2 mol/L HR溶液中c(H+)=1.0×10-3mol/L,溶液中c(R-)≈c(H+)=1.0×10-3mol/L,c(HR)≈0.2mol/L,電離常數(shù)Ka=$\frac{c({H}^{+})•c({R}^{-})}{c(HR)}$=$\frac{1×1{0}^{-3}×1×1{0}^{-3}}{0.2}$=5.0×10-6,
故答案為:5.0×10-6

點評 本題位置、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關(guān)系的綜合應(yīng)用,題目難度中等,涉及元素推斷、電子式、結(jié)構(gòu)式、熱化學方程式、鹽類水解、電離平衡常數(shù)等知識,試題知識點較多、綜合性較強,側(cè)重考查考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應(yīng)用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硫酸銅是一種應(yīng)用極其廣泛的化工原料.某同學利用車床加工的廢銅屑制備硫酸銅.實驗前先將廢銅屑置于Na2CO3溶液中煮沸5分鐘,然后汲去Na2CO3溶液,再用蒸餾水洗滌3次.由于銅不與稀硫酸直接反應(yīng),實驗中將濃硝酸分次加入到銅粉與稀硫酸中,加熱使之反應(yīng)完全,通過蒸發(fā)、結(jié)晶得到硫酸銅晶體(裝置如圖所示,燒杯中盛有NaOH溶液).

(1)實驗前先將廢銅屑于Na2CO3溶液中煮沸5分鐘的目的是除去油污.
(2)圓底燒瓶中發(fā)生的離子反應(yīng)方程式為3Cu+8H++2NO3-$\frac{\underline{\;\;△\;\;}}{\;}$3Cu2++2NO↑+4H2O.
(3)圖2是圖1的改進裝置,改進后的好處是能防止倒吸.
(4)為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改用空氣氧化法:
方案1:將銅屑在空氣中反復灼燒,使銅與空氣充分反應(yīng)生成氧化銅,再將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yīng).
方案2:將空氣或氧氣直接通入到銅屑與稀硫酸的混合物中,發(fā)現(xiàn)在常溫下幾乎不反應(yīng).但是向反應(yīng)液中加少量FeSO4或Fe2(SO43溶液,反應(yīng)很快進行.反應(yīng)完全后,繼續(xù)通入空氣并加物質(zhì)甲調(diào)節(jié)pH值到3~4,產(chǎn)生Fe(OH)3沉淀.過濾,濾渣作催化劑循環(huán)使用.濾液經(jīng)過蒸發(fā)濃縮、結(jié)晶、減壓抽濾后得到藍色晶體,再用少量95%的酒精洗滌晶體后晾干,得CuSO4•5H2O10.6g.己知Fe(OH)3和Cu(OH)2完全沉淀時的pH值分別為3.7、6.4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方案2中甲物質(zhì)可能是A(填字母).A.CaO  B.CuO  C.Na2CO3D.NaOH
②FeSO4或Fe2(SO43溶液的作用是催化劑,不能選用FeCl3、FeCl2代替
FeSO4、Fe2(SO43溶液的原因是防止制得的硫酸銅晶體中混有CuCl2(或制得的硫酸銅晶體不純).
③晶體采用95%的酒精淋洗的優(yōu)點是減少硫酸銅晶體在洗滌過程中由于溶解引起的損耗(或減少硫酸銅晶體的損失、減少硫酸銅晶體的溶解).
④圖3是抽濾裝置的一部分,其中正確的是A.(填A或B)
⑤采用方案1以64g銅為原料與一定質(zhì)量的57.6%(填質(zhì)量分數(shù))的硫酸反應(yīng)在理論上不需要蒸發(fā)水剛好生成CuSO4•5H2O晶體.(結(jié)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回答下列問題
(1)在25℃條件下將pH=11的氨水稀釋100倍后溶液的pH為(填序號)D.
A.9     B.13   C.11~13之間     D.9~11之間
(2)25℃時,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銨固體,當固體溶解后,測得溶液pH減小,主要原因是(填序號)C.
A.氨水與氯化銨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
B.氯化銨溶液水解顯酸性,增加了c(H+
C.氯化銨溶于水,電離出大量銨離子,抑制了氨水的電離,使c(OH-)減小
(3)室溫下,若將0.1mol NH4Cl和0.05mol NaOH全部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假設(shè)無損失),
①NH3•H2O和NH4+兩種粒子的物質(zhì)的量之和等于0.1mol.
②NH4+和H+兩種粒子的物質(zhì)的量之和比OH-多0.05mol.
(4)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種離子,某同學推測該溶液中各離子濃度大小順序可能有如下四種關(guān)系
A.c(Cl-)>c(NH4+)>c(H+)>c(OH-)    B.c(Cl-)>c(NH4+)>c(OH-)>c(H+
C.c(Cl-)>c(H+)>c(NH4+)>c(OH-)    D.c(NH4+)>c(Cl-)>c(OH-)>c(H+
①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種溶質(zhì),該溶質(zhì)的名稱是氯化銨,上述離子濃度大小順序關(guān)系中正確的是(選填序號)A.
②若該溶液中由體積相等的稀鹽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
則混合前c(HCl)(填“>”、“<”、或“=”,下同)< c(NH3•H2O),
混合后溶液中c(NH4+)與c(Cl-)的關(guān)系c(NH4+)= c(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工業(yè)上常用鐵質(zhì)容器盛裝冷的濃硫酸.為研究鐵質(zhì)材料與濃硫酸的反應(yīng),某學習小組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探究一】
(1)甲同學將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鐵釘(碳素鋼)放入冷濃硫酸中,10分鐘后移入硫酸銅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觀察,鐵釘表面無明顯變化,其原因是鐵表面被鈍化.
(2)甲同學另稱取鐵釘10.0g放入25.0mL濃硫酸中,加熱,充分應(yīng)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氣體Y.甲同學認為X中可能含有Fe3+也可能含有Fe2+.若要確認此結(jié)論,應(yīng)用ad(選填序號).
a.KSCN溶液    b.鐵粉和KSCN溶液     c.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3)乙同學取448mL(標準狀況)氣體Y通入足量溴水中,溴水褪色,發(fā)生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SO2+Br2+2H2O=2HBr+H2SO4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經(jīng)適當操作后得干燥固體2.33g.由此推知氣體Y中SO2的體積分數(shù)為50%.
【探究二】
分析乙同學實驗中SO2體積分數(shù)的結(jié)果,丙同學認為氣體Y中除水蒸氣外還可能含有Z和W氣體.為此設(shè)計了如圖探究實驗裝置(圖中夾持儀器省略).

(4)裝置B中試劑的作用是檢驗SO2是否除盡.
(5)丙同學認為用如圖中的D、E、F裝置可證明氣體Y中還含有Z,則Z氣體為H2(化學式),證明Z氣體的實驗現(xiàn)象為黑色固體變紅,且無水硫酸銅變藍;F裝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水進入到E
(6)認為氣體Y中還含有W的理由是C+2H2SO4(濃)$\frac{\underline{\;\;△\;\;}}{\;}$CO2↑+2SO2↑+2H2O(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確認W的存在,需在裝置中添加M于c(選填序號).
a.A之前      b.A-B間       c.B-C間       d.C-D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適量氯氣,溶液中各種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如圖所示.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線段BC代表Fe3+物質(zhì)的量的變化情況
B.原混合溶液中n(FeBr2)=3mol
C.當通入2molCl2時,溶液中已發(fā)生的離子反應(yīng)為: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將一定量的鎂和銅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屬完全溶解(假設(shè)反應(yīng)中還原產(chǎn)物只有NO).向反應(yīng)后的溶液中加入3mol/L 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測得生成沉淀的質(zhì)量比原合金的質(zhì)量增加5.1g.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當金屬全部溶解時收集到NO氣體的體積一定為2.24 L
B.當生成的沉淀量達到最大時,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V≥100mL
C.參加反應(yīng)的金屬的總質(zhì)量3.6g<m<9.6 g
D.當金屬全部溶解時,參加反應(yīng)的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一定是0.4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對氨基苯甲酸可用甲苯為原料合成,已知苯環(huán)上的硝基可被還原為氨基:+3Fe+6HCl→+3FeCl2+2H2O,產(chǎn)物苯胺還原性強,易被氧化,則由甲苯合成對氨基苯甲酸的步驟合理的是( 。
A.甲苯$\stackrel{硝化}{→}$X$\stackrel{氧化甲基}{→}$Y$\stackrel{還原硝基}{→}$對氨基苯甲酸
B.甲苯$\stackrel{氧化甲基}{→}$X$\stackrel{硝化}{→}$Y$\stackrel{還原硝基}{→}$對氨基苯甲酸
C.甲苯$\stackrel{還原}{→}$X$\stackrel{氧化甲基}{→}$Y$\stackrel{硝化}{→}$對氨基苯甲酸
D.甲苯$\stackrel{硝化}{→}$X$\stackrel{還原硝基}{→}$Y$\stackrel{氧化甲基}{→}$對氨基苯甲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甲醇對水質(zhì)會造成一定的污染,有一種電化學法可消除這種污染,其原理是通電后,將Co2+氧化成Co3+,然后以Co3+作氧化劑把水中的甲醇氧化成CO2而凈化.實驗室用如圖裝置模擬上述過程:
①完成除去甲醇的離子方程式:6Co3++CH3OH+H2O═CO2+6Co2++6H+
②若如圖裝置中的電源為甲醇-空氣-KOH溶液的燃料電池,則電池負極的電極反應(yīng)式:CH3OH-6e-+8OH-═CO32-+6H2O;
③凈化含1mol甲醇的水,理論上燃料電池需消耗KOH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二氧化碳是引起“溫室效應(yīng)”的主要物質(zhì),節(jié)能減排,高效利用能源,能夠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一定溫度下的2L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通入2molCO2和3mol H2,發(fā)生的反應(yīng)為:CO2(g)+3H2(g)?CH3OH(g)+H2O(g),△H=-a kJ•mol-1(a>0),測得CO2(g)和CH3OH(g)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
①能說明該反應(yīng)已達平衡狀態(tài)的是AB(填編號)
A.CO2的體積分數(shù)在混合氣體中保持不變
B.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C.單位時間內(nèi)每消耗1.2mol H2,同時生成0.4molH2O
D.該體系中H2O與CH3OH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為1:1,且保持不變
②計算該溫度下此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K=0.20.(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若改變條件C(填選項),可使K=1.
A.增大壓強    B.增大反應(yīng)物濃度    C.降低溫度     D.升高溫度    E.加入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