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1.X、Y、Z均為短周期元素,其中兩種為金屬元素,一種為非金屬元素,其原子半徑分別為
XYZ
原子半徑/nm0.1540.1300.071
X、Y處于同一周期,三種元素形成的簡單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最外層電子數:Z>X>YB.三種元素可能為同周期元素
C.原子序數:Y>X>ZD.離子半徑:X>Y>Z

分析 X、Y、Z均為短周期元素,其中兩種為金屬元素,一種為非金屬元素,結合原子半徑及X、Y處于同一周期,三種元素形成的簡單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則三種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對位置為,結合元素周期律來解答.

解答 解:X、Y、Z均為短周期元素,其中兩種為金屬元素,一種為非金屬元素,結合原子半徑及X、Y處于同一周期,三種元素形成的簡單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則三種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對位置為,
A.最外層電子數Z>Y>X,故A錯誤;
B.三種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對位置為,因此三種元素不可能為同周期元素,故B錯誤;
C.由位置可知,原子序數Y>X>Z,故C正確;
D.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的離子,原子序數大的離子半徑小,則離子半徑Z>X>Y,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位置、結構與性質的應用,為高頻考點,把握離子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元素的性質等推斷元素的位置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推斷能力的考查,注意周期律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CO2是合成尿素的原料,但水泥廠生產時卻排放出大量的CO2.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出一種方法,可實現(xiàn)水泥生產時CO2零排放,其基本原理如圖所示:
(1)上述生產過程的能量轉化方式是太陽能和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2)上述電解反應在溫度小于900℃時進行,碳酸鈣先分解為CaO和CO2,電解質為熔融碳酸鈉,陰極的電極反應式為3CO2+4e-═C+2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環(huán)境污染影響人類生存,治理污染是化學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
(1)可用CO與H2合成甲醇(CH3OH),己知CO、CH3OH(1)、H2的燃燒熱分別為:28 3.0kJ•mol-1、725.5KJ•mol-1、285.8kJ•mol-1,請寫出合成CH3OH(1)的熱化學方程式CO(g)+2H2(g)=CH3OH(l)△H=-129.1kJ•mol-1
(2)反應:FeO(s)+CO(g)?Fe(s)+CO2(g)在容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其平衡常數K與溫度T的關系如圖1所示.
①該反應是放熱(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②一定條件下,下列能說明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ad.
a.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   b.容器內壓強不再變化
c.v(CO2)=v(CO)    d.CO在混合氣中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
③T1溫度下,加入FeO和CO,反應達平衡時CO的轉化率為33.3%.
(3)用V2O5作催化劑,NH3可將NO還原成N2,一種反應歷程如圖2所示.寫出該反應化學方程式4NH3+4NO+O2$\frac{\underline{\;V_{2}O_{5}\;}}{\;}$4N2+6H2O.
(4)把含二氧化硫的工業(yè)煙氣通入含Cr2O72-和Cr3+的酸性電鍍廢液中(Cr2O72-被還原為Cr3+),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3SO2+Cr2O72-+2H+=3SO42-+2Cr3++H2O.反應一段時間后開始出現(xiàn)Cr(OH)3沉淀,用必要的離子方程式和文字,表述產生沉淀的原因Cr3+在水溶液中存在Cr3++3H2O?Cr(OH)3+3H+,上述反應消耗了H+使上述平衡正向移動,產生Cr(OH)3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化學與生活、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鑒定,14C和12C互為同素異形體
B.淀粉和纖維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且都是非電解質
C.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纖維和用于光纜通信的光導纖維都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D.現(xiàn)代工業(yè)生產中芳香烴主要來源于石油化工的催化重整和煤的干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各種污染日趨嚴重,防止污染、改善水質的主要措施是對廢氣,廢水進行處理.
(1)大氣污染物中,形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物質是NO2
(2)已知:N2(g)+O2(g)=2NO(g)△H=+180.5kJ•mol-1
2C(s)+O2(g)=2CO(g)△H=-221.0kJ•mol-1
C(s)+O2(g)=CO2(g)△H=-393.5kJ•mol-1
則汽車尾氣處理的反應之一:2NO(g)+2CO(g)=N2(g)+2CO2(g)△H=-746.5KJ/mol
(3)將0.20mol NO和0.10molCO充入一個容積恒定為1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NO(g)+2CO(g)?
N2(g)+2CO2(g),反應過程中部分物質的濃度變化如圖1所示:
①反應從開始到9min時,用CO2表示該反應的速率是$\frac{0.04}{9}$mol/(L•min)
②第12min時改變的條件是升溫(填“升溫或降溫”).
③第18min時建立新的平衡,此溫度下的平衡常數為$\frac{{{{0.02}^2}×0.01}}{{{{0.18}^2}×{{0.08}^2}}}$(列計算式),第24min時,若保持溫度不變,再向容器中充入CO和N2各0.060mol,平衡將逆向移動(填“正向”、“逆向”或“不”).
(4)含有乙酸鈉和對氯苯酚()的酸性廢水,可利用微生物電池法除去,其原理如圖2所示
①B是電池的負極(填“正”或“負”);
②酸性條件下,A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l--OH+2e-+H+-OH+Cl-
③設電極兩邊溶液分別為1L,反應一段時間后,A極區(qū)溶液的pH從4變到1,此過程中處理的乙酸鈉的質量為2.0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氯化亞銅(CuCl)常用作有機合成工業(yè)中的催化劑,在空氣中迅速被氧化成綠色;見光則分解,變成褐色.如圖是工業(yè)上用制作印刷電路的廢液(含F(xiàn)e3+、Cu2+、Fe2+、Cl-)生產CuCl的流程:

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生產過程中X的化學式為Fe.
(2)寫出產生CuCl的化學方程式:CuCl2+CuSO4+SO2+2H2O=2CuCl↓+2H2SO4
(3)在CuCl的生成過程中理論上不需要補充SO2氣體,結合化學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說明理由Cu+2 H2SO4(濃)$\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反應中生成的CuSO4和 SO2為1:1,所以理論上不需要補充SO2氣體.實際生產中SO2要適當過量,原因可能是提高Cu2+的還原速率,同時可以防止生成的Cu+被空氣氧化(答一點即可).
(4)實驗探究pH對CuCl產率的影響如下表所示:
pH1234567
CuCl產率/%70908278757270
析出CuCl晶體最佳pH為2,當pH較大時CuCl產率變低原因是Cu2+水解程度增大,反應生成CuCl減少,產率減小.調節(jié)pH時,不能(填“能”或“不能”)用相同pH的硝酸代替硫酸,理由是硝酸會與產品CuCl發(fā)生反應.
(5)氯化亞銅的定量分析:
①稱取樣品0.25g和過量的FeCl3溶液于錐形瓶中,充分溶解.
②用0.10mol•L-1硫酸鈰標準溶液滴定.已知:CuCl+FeCl3═CuCl2+FeCl2、Fe2++Ce4+═Fe3++Ce3+.三次平行實驗結果如下(平行實驗結果相差不能超過1%):
平行實驗次數123
0.25g樣品消耗硫酸鈰標準溶液的體積(mL)24.3524.0523.95
則樣品中CuCl的純度為95.5%(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NA是阿伏伽德羅常數,下列敘述正確的有幾項( 。
①106gNa2CO3晶體中的離子總數大于3NA;
②1molN2和3molH2在一定條件下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容器中分子數大于2NA;
③含1mol HNO3稀溶液與一定量Fe恰好完全反應(氣體僅NO),所得溶液NO3-有0.75NA;
④100gCaBr2溶于適量水后可與NA個Cl2分子恰好發(fā)生置換反應.
A.1項B.2項C.3項D.4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請完成下列問題:
(1)某處于激發(fā)態(tài)的S原子,其中1個3s電子躍遷到3p軌道中,該激發(fā)態(tài)S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13p5,.
(2)Fe的基態(tài)原子共有7種能量不同的電子.
(3)第二周期第一電離能介于B和N之間的元素有3種.
(4)甲醇(CH3OH)中的輕基被硫羥基取代生成甲硫醇(CH3SH).甲硫醇分子中S原子雜化軌道類型是sp3
(5)ZnS在熒光體、光導體材料、涂料、顏料等行業(yè)中應用廣泛.立方ZnS晶體結構如圖1所示,其晶胞邊長為apm,a位置S2-與b位置Zn2+之間的距離為$\frac{\sqrt{3}}{4}$apm(列式表示).
(6)磷酸鹽分為直鏈多磷酸鹽、支鏈狀超磷酸鹽和環(huán)狀聚偏磷酸鹽三類.某直鏈多磷酸鈉的陰離子呈如圖2所示的無限單鏈狀結構,其中磷氧四面體通過共用頂角氧原子相連.則該多磷酸鈉的化學式為(NaPO3n
(7)碳化硅的晶胞結構(如圖3)與金剛石類似(其中“●”為碳原子,“○”為硅原子),圖中“●”點構成的堆積方式與圖3中(A、B、C、D)D所表示的堆積方式相同.
(其中C為AB型D為ABC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下列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A.
觀察鐵的吸氧腐蝕
B.
比較氯、碳、硅的非金屬性
C.
實驗室蒸餾石油
D.
甲烷與氯氣的取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