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5.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0.1 mol-NH2中含有的電子數(shù)為0.7NA
B.標準狀況下,2.24 L乙醇中含有的C-H數(shù)目為0.5NA
C.常溫常壓下,65 g Zn與足量濃H2SO4充分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一定為2NA
D.2.24 L NO與1.12 L O2充分反應所得氣體中原子數(shù)目一定為0.3NA

分析 A、氨基中含9個電子;
B、標況下乙醇為液態(tài);
C、求出鋅的物質的量,然后根據鋅反應后變?yōu)?2價來分析;
D、氣體所處的狀態(tài)不明確.

解答 解:A、氨基不顯電性,故氨基中含9個電子,故0.1mol氨氣中含0.9NA個電子,故A錯誤;
B、標況下乙醇為液態(tài),故不能根據氣體摩爾體積來計算其物質的量和含有的C-H鍵個數(shù),故B錯誤;
C、65g鋅的物質的量為1mol,而鋅反應后變?yōu)?2價,故1mol鋅轉移2NA個電子,故C正確;
D、氣體所處的狀態(tài)不明確,故NO和氧氣的物質的量無法計算,則含有的原子個數(shù)無法計算,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有關計算,熟練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質的結構是解題關鍵,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現(xiàn)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質與原子(或分子)結構如表:
元素編號元素性質與原子(或分子)結構
T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 3 倍
X常溫下單質為雙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 3 對共用電子對
YM 層比 K 層少 1 個電子
Z第 3 周期元素的簡單離子中半徑最小
(1)寫出元素 T 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元素 Y 與元素 Z 相比,金屬性較強的是Na(用元素符號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證明這一事實的是CD(填序號).
A.Y 單質的熔點比 Z 單質低          B.Y 的化合價比 Z 低
C.Y 單質與水反應比 Z 單質劇烈   D.Y 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比 Z 強
(3)X 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與其最高價含氧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H3+H+=NH4+
(4)元素 T 和氫元素以原子個數(shù)比 1:1 化合形成化合物 Q,元素 X 與氫元素以原子個數(shù)比 1:2 化合形成常用作火箭燃料的化合物 W,Q 與 W 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 X 單質和 T 的另一種氫化物,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H2O2+N2H4=4H2O+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
A.pH=12的Ba(OH)2溶液和pH=12的Na2CO3溶液中,水電離的c(H+)相等
B.常溫下,pH=4的醋酸與pH=10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pH<7
C.將0.2 mol•L-1NaA溶液和0.1 mol•L-1鹽酸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堿性溶液中:c(Na+)+c(H+)=c(A-)+c(Cl-
D.0.1 mol•L-1 Na2CO3溶液中:c(Na+)=c(HCO${\;}_{3}^{-}$)+c(H2CO3)+2c(CO${\;}_{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A、B、C、D、E、F、G七種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A的最高正價和最低負價的絕對值相等,B的基態(tài)原子有3個不同的能級且各能級中電子數(shù)相等,D的基態(tài)原子與B的基態(tài)原子的未成對電子數(shù)目相同,E的基態(tài)原子s能級的電子總數(shù)與p能級的電子數(shù)相等,F(xiàn)的基態(tài)原子的3d軌道電子數(shù)是4s電子數(shù)的5倍,G的3d軌道有3個未成對電子,請回答下列問題:
(1)F的基態(tài)原子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54s1,G在周期表的位置第四周期第Ⅷ族.
(2)B、C、D的原子的第一電離能由小到大的順序為C<O<N(用元素符號回答),A、C、D形成的離子化合物中的化學鍵類型離子鍵、共價鍵.
(3)下列關于B2A2(B原子最外層滿足8電子穩(wěn)定結構)分子和A2D2分子的說法正確的是b.
a.分子中都含有σ鍵和π鍵            b.B2A2分子的沸點明顯低于A2D2分子
c.都是含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的非極性分子d.互為等電子體,分子的空間構型都為直線形
e.中心原子都是sp雜化
(4)用電子式表示E的氯化物的形成過程
(5)F的最高正價為+6價,而氧原子最多只能形成2個共價鍵,試推測CrO5的結構式
(6)C的最低價的氫化物為CH3,通常情況下,G2+的溶液很穩(wěn)定,它與CH3形成的配位數(shù)為6的配離子卻不穩(wěn)定,在空氣中易被氧化為[G(CH36]3+,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4[Co(NH36]2++O2+2H2O═4[Co(NH36]3++4OH-,1mol[G(CH36]3+配離子含有σ鍵數(shù)目為24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研究表明豐富的CO2完全可以作為新碳源,解決當前應用最廣泛的碳源(石油和天然氣)到本世紀中葉將枯竭的危機,同時又可緩解由CO2累積所產生的溫室效應,實現(xiàn)CO2的良性循環(huán).
(1)目前工業(yè)上有一種方法是用CO2和H2在230℃能量催化劑條件下轉化生成甲醇蒸汽和水蒸氣.如圖表示恒壓容器中0.5mol CO2和1.5mol H2轉化率達80%時的能量變化示意圖.能判斷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是bd(填字母).
a.容器中壓強不變
b.H2的體積分數(shù)不變
c.c(H2)=3c(CH3OH)
d.容器中密度不變
e.2個C=O斷裂的同時有6個H-H斷裂
(2)將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別通入到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組數(shù)據:
實驗組溫度
起始量/mol平衡量/mol達到平衡所需時間/min
COH2OH2CO
1650421.62.46
2900210.41.63
3900abcdt
①實驗2條件下平衡常數(shù)K=.
②實驗3中,若平衡時,CO的轉化率大于水蒸氣,則a/b的值(填具體值或取值范圍).
③實驗4,若900℃時,在此容器中加入CO、H2O、CO2、H2均為1mol,則此時v(正)<v(逆)(填“<’’、“>”或“=’’).
(3)已知在常溫常壓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1275.6kJ/mol
②2CO(g)+O2(g)=2CO2(g)△H=-566.0kJ/mol
③H2O(g)=H2O(l)△H=-44.0kJ/mol
寫出甲醇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態(tài)水的熱化學方程式CH3OH(l)+O2(g)=CO(g)+2H2O(l)△H=-442.8kJ/mol
(4)已知草酸是一種二元弱酸,草酸氫鈉(NaHC2O4)溶液顯酸性.常溫下,向10mL 0.0l mol.L-l H2C2O4溶液中滴加10mL 0.01mol.L-l NaOH溶液時,比較溶液中各種離子濃度的大小關系c(Na+)>c(HC2O4-)>c(H+)>c(C2O42-)>c(OH-).
(5)以甲醚、空氣、氫氧化鉀溶液為原料,石墨為電極可構成燃料電池.該電池的負極反應式
為CH3OCH3+16OH--12e-=2CO32-+11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新型 NaBH4/H2O2燃料電池(DBFC)的結構如圖,(已知硼氫化鈉中氫為-1價),有關該電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放電過程中,正極附近溶液中的H+濃度減小
B.電池正極區(qū)的電極反應為:BH${\;}_{4}^{-}$+8OH--8e-=BO$_2^-$+6H2O
C.放電過程中,Na+從正極區(qū)向負極區(qū)遷移
D.在電池反應中,每消耗1L 6 mol/LH2O2溶液,理論上流過電路中的電子為6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化學與工農業(yè)生產、人類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發(fā)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氫鈉,能使焙制出的糕點疏松多孔
B.喝補鐵劑時,加服維生素C,效果更好,原因是維生素C具有氧化性
C.食用花生油和雞蛋清都能發(fā)生水解反應
D.“地溝油”經加工處理后,可用于生產肥皂和生物柴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物質中,長期露置在空氣中,不會變質的是( 。
A.AgIB.漂白粉C.食鹽D.次氯酸鈣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5.現(xiàn)有含CaO雜質的CaC2試樣.設計以下實驗,測定CaC2試樣的純度.(反應方程式為:CaC2+2H2O→Ca(OH)2+C2H2↑),請從如圖中選用適當?shù)难b置,完成該實驗.

(1)制取C2H2最好選④中的丙裝置(填“甲”“乙”或“丙”),所選用裝置的連接順序是E、C、D、B.(填各接口A~E的順序)
(2)若實驗時稱取的試樣為1.4g,產生的乙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448mL,此試樣中CaC2的質量分數(shù)為91.4%.(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